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百人計劃

鎖定
“百人計劃”是1994年中國科學院啓動的一項高目標、高標準和高強度支持的人才引進與培養計劃。朱日祥曹健林、盧柯等14人成為1994年首批支持對象。該項目原計劃在20世紀的最後幾年中,以每人200萬元的資助力度從國外吸引並培養百餘名優秀青年學術帶頭人。二十幾年來,“百人計劃”為中國科學凝聚了大批優秀人才,其中從海外引進的傑出青年人才上千位。
中文名
百人計劃
創辦時間
1994年
主辦方
中國科學院
入選人物
朱日祥曹健林盧柯
特    點
高目標、高標準和高強度支持
性    質
人才引進與培養計劃

百人計劃百人計劃簡介

中國科學院從1994年開始實施“百人計劃”,從國內外公開招聘優秀人才。 [1] 
招聘對象:以科學(工程)中心、開放實驗室、青年實驗室等為主要基地,按需要招聘人才。 [1] 
具體條件為:博士學位;從事基礎研究的應已作出了國際水平工作;從事應用和科技開發的應已作出了新穎性、創造性和具有應用價值的科技工作。有艱苦創業和敬業精神;作風端正、治學嚴謹、善於團結人;有較強的組織管理協調能力以及社會活動能力。年齡在45歲以下。 [1] 
申請辦法:申請者可按照中科院定期發佈的“百人計劃”招聘指南,由他人推薦或自薦。具體辦法、招聘指南以及《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候選人推薦(自薦)表》可向中科院“百人計劃”辦公室或我駐外使(領)館教育處(組)索取。 [1] 
受聘後待遇:中科院將根據學科(工程)發展需要和本人條件,給予較強的一次性啓動經費,主要用於購置必需的儀器設備、本人住房等。入選人員的工資待遇,除按國家規定發給的外,中科院將予特別津貼,津貼額度視具體情況確定。 [1] 

百人計劃發展歷程

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 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
中國科學院的人才工作在20世紀80年代受到額外關注。當時的科技隊伍建設主要是基於對10年斷層的彌補,先後推出了一系列有利於年輕人才成長並能迅速脱穎而出的政策和措施。至20世紀90年代初,通過近10年的努力,中科院年輕科技隊伍在數量上得到了大發展,在質量上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然而,存在的問題仍然不可忽視。在這支隊伍中,優秀的學術帶頭人相對缺乏,真正一流的、在國際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年輕科學家仍然寥寥無幾。因此加快吸引、培養和造就一大批優秀的年輕學術技術帶頭人就成為中科院90年代科技隊伍建設的重要任務。 [2] 
正是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中科院啓動了“百人計劃”。1994年,中科院在資源匱乏的條件下,從經費中撥專款設立“百人計劃”,通過集中有限資源,對優秀人才提供重點支持,計劃到20世紀末從國內外吸引並培養百名優秀青年學術帶頭人。 [2]  朱日祥、曹健林、盧柯等14人成為首批支持對象。 [3] 
百人計劃給優秀人才以200萬元的經費支持。其中主要包括科研經費,儀器設備費和住房補貼費。應該説十年前推出的這個計劃是國內支持強度最大的一項人才計劃。儘管它在個人待遇上可能比不上新實行的一些人才計劃,也可能比不上某個單位吸引某位人才給出的幾百萬甚至上千萬資金,但是作為一個整體的計劃,中科院的百人計劃依然可以説是支持強度最大的,並且它已成中科院的一個品牌。 [4] 
“百人計劃”,從1997年度開始擴大招聘規模。將該計劃的招聘規模,由過去每年的20人擴大到每年100人左右,但總原則保持不變。 [5] 
“百人計劃”最初的目標是從國外引進100~200名優秀人才,培養跨世紀的學術技術帶頭人。在1994年,“百人計劃”從國內外吸納了第一批人才,共14人。而該項目經費完全來自中科院自己的科學事業費,國家財政沒有提供更多的經濟支持。直到1998年中科院開始實施“知識創新工程試點”,這種艱苦的狀況才有了改善。經國務院批准,財政部提高了對中科院創新經費的投入,並對“百人計劃”提供每年2億元的專項資金,以引進國外傑出人才。此後“百人計劃”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中科院的目標再也不是“百人”而是“千人”。 [6] 
1998年~2000年是“知識創新工程”的一期階段。“百人計劃”包括“引進國外傑出人才”、國內“百人計劃”、項目“百人計劃”以及“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入選“百人計劃”等。2000年進入二期以後,中科院及時有效地改進、完善了管理辦法,於2001年,增加了以創新團隊方式吸引“海外知名學者”的內容。 [6] 
從百人計劃一開始實施,它就不僅僅是一個吸引海外人才的計劃。百人計劃是培養人才與吸引人才並重的計劃,它的入選者當中,既有從國外招聘回國的,也有在國內成長起來的優秀的科技人才,還包括那些在國外學習工作過,但已經回國工作的人才。隨着知識創新工程試點的啓動,在國家財政的支持下,中科院啓動了“引進國外傑出人才計劃”,並於2001年開始啓動“海外知名學者”計劃。至此,“百人計劃”延攬“國外傑出人才”、“海外知名學者”和“國內百人計劃”的模式確立下來。到2005年底,“百人計劃”總共支持了1443位科技精英。 [2] 
2002年初,中科院對“百人計劃”的進展和實施情況進行了全面摸底調研,發現舊的管理模式存在一些問題。2003年,中科院決定對計劃的管理模式進行重大改革和調整,“百人計劃”入選者從原來的“所先行推薦、院評審決策”,改變為“所自主決策、院擇優支持”。從2004年起,在“百人計劃”初選答辯以及“百人計劃”入選者申請擇優支持和終期評估的過程中,中科院更加強調學術道德和團隊精神方面的評價。一方面體現中科院選人、用人堅持“德才兼備”的原則;另一方面也是要求入選者重視自身修養和全面素質的提升,做到自律自醒。 [2] 
2006年,伴隨着進入知識創新工程三期,中科院的科技發展目標對人才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引進和培養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引進國外傑出人才”計劃在五年之間,從海外陸續引進500位傑出人才,以國內“百人計劃” 支持西部地區及部分特殊領域單位引進100名國內優秀急需人才;結合科技創新基地重大項目和重要方向項目的部署,以項目“百人計劃”引進支持200名優秀人才;繼續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以下簡稱“傑青”)獲得者給予後續支持;在創新三期將更加註重對青年人才的培養,通過為優秀青年科技人才提供科研啓動支持、為博士後提供資助等方式,加大對青年人才的培養力度。 [6] 

百人計劃取得成效

中科院實施百人計劃取得了重大成效。它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培養造就了一批領銜式的學科帶頭人。百人計劃引進的人才中,有五分之一獲得了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佔中科院該基金獲得者總人數的45%,13人成為“973”項目首席科學家,57人擔任“863”項目負責人,30人次獲得“中國青年科學家獎”,36人擔任國家和中科院重點實驗室主任,85人走上了所、局級以上的領導崗位。 [4] 
第二,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在百人計劃的支持下,年輕的科學家面向世界科學前沿和國家戰略需求,在各自的研究領域開展了富有特色的創新性研究。例如發現了納米金屬銅的室温超塑延展性,發展了金屬材料表面納米化技術和納米材料的非晶完全晶化製備方法,推動了納米材料的研究;在青藏鐵路的建設中,提出了拋石路基能抵消氣候變暖的影響,解決了高温凍土區的路基結構難題……這些成果在國內外已產生了重要影響,也使我國的國際科技影響力得到明顯提高。 [4] 
第三,促進了中科院科技創新隊伍結構的優化和梯隊建設。百人計劃入選者均具有博士學位,入選時的平均年齡為36.3歲。他們的加盟不僅補充、壯大了該院的科技將帥人才隊伍,也極大地改善了創新骨幹的學歷結構和年齡結構。 [4] 
第四,促進了中科院學科佈局的調整與發展。百人計劃的人才引進是緊緊圍繞全院創新目標的凝鍊和學科佈局的調整而展開。所以引進人才要嚴格按照各單位的創新目標,對崗位的設置嚴格審查。對於前沿交叉學科急需的人才給予特殊的支持。通過人才引進帶動了新興交叉學科的發展。 [4] 
第五,促進了創新團隊的建設。中科院採取了團隊或羣體引進的方式,在2001年中科院啓動了“創新團隊國際合作夥伴”計劃。根據中科院中長期發展戰略和創新總體目標,自上而下在全院已部署了35個創新團隊,目前已正式啓動了9個,吸引了海外知名學者50名。例如,基因組信息學中心在組建較短的時間裏,順利完成“人類基因組1%%測序”,使我國的測序工作在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中佔有一席之地。 [4] 
截止2004年,百人計劃共支持了1069名優秀人才,其中從國外吸引回來的人才有702人(含吸引的海外知名學者50人),佔百人計劃支持總數的三分之二;引進國內優秀人才229人;另外還有138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受到百人計劃的支持。 [4] 
截止2009年,“百人計劃”從海外引進的傑出青年人才有1200多位,入選者中已有29人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53人擔任國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371人擔任國家863計劃項目負責人。 [3] 

百人計劃管理實施細則

為更好地貫徹落實《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全面推進階段 改進和完善各項人才計劃的實施意見》,規範“百人計劃”(包括“引進國外傑出人才”及從國內招聘的優秀人才,以下同)管理,特制定本實施細則
一、該院在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全面推進階段,計劃引進500名國外傑出人才;同時每年從國內招聘30名左右的優秀人才。
二、招聘計劃的制定
1.每年2月底以前,各單位根據科技目標、學科建設及隊伍建設的實際需要,向院“百人計劃”辦公室(以下簡稱辦公室)提出招聘申請,填寫《“百人計劃”招聘崗位申請表》。
2.辦公室對申報崗位進行彙總和初審。初審內容包括:研究所的崗位設置情況和以往的“百人計劃”招聘及管理工作情況。
3.主管業務局根據招聘單位設置的招聘崗位與院的戰略行動計劃重點部署結合情況進行復審和篩選;同時提出新建研究單元的人才招聘計劃。
4.辦公室彙總各業務局的複審結果,提交院“百人計劃”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審議,確定年度招聘計劃,每年招聘人數一般不超過100人。
三、招聘與評審程序
1.每年4月份辦公室通過有關媒體統一公開發布招聘啓事和招聘指南。
2.招聘單位組織初審工作。應聘者直接向招聘單位提出申請,並填寫《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候選人推薦(自薦)表》。招聘單位成立招聘委員會,通過答辯的形式對應聘人員進行遴選、初審;將通過初審的候選人有關材料報辦公室。需報送的材料有:《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候選人推薦(自薦)表》(2位國內外知名專家推薦函、發表文章的收錄和引用情況的檢索證明、1-3篇代表性論文複印件、國外任職情況證明材料、博士學位證書等相關材料)、《候選人基本情況一覽表》、《招聘崗位報名情況表》等。
3.院評審程序和方式
(1)辦公室每年兩次(截止日期為5月底和10月底)受理申報材料、進行資格審查,並會同各業務局組織院級評審。
(2)聘請院內外專家成立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專家評審委員會。其中院外專家須佔1/2以上,院領導小組組長任專家評審委員會主任。評審委員會的職責是,對“百人計劃”候選人的學術水平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
(3)每年召開兩次專家評審會議。根據候選人申報的學科情況,分學科組對候選人進行評審。
(4)由各業務局依據專家評審委員會的評審結果,根據院戰略行動計劃部署的重點領域方向和新建研究單元的急需程度,在規定的名額範圍內,確定入選方案,提交領導小組討論。
(5)召開領導小組會,討論通過各業務局的入選方案,解決特殊情況及有爭議的問題,批准入選者名單。
四、日常管理
1.招聘單位在接到辦公室公佈的入選名單後,及時通知入選者本人。入選者應在接到通知後的一個月內,提供所在國外機構同意其回國工作的書面意見及本人能到位工作的期限説明。入選者須在公佈之日起6個月內到位工作。確有特殊情況需適當延長到位時間的,須報辦公室批准,但最長不得超過9個月,否則取消入選資格。入選者到位後簽訂《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管理合同書》及《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工作任務書》。
2.招聘單位將合同書報辦公室審核。院每年分3次將到位者名單報財政部申請撥款。財政部核准後,院發文公佈獲得資助者名單,並將經費撥付到位。招聘單位按合同書有關規定,將匹配經費返還院財政。
3.招聘單位對入選者組織中期檢查,並將中期檢查結果填入工作任務書。辦公室組織不定期檢查,檢查內容包括入選者工作狀態、招聘單位提供的各種保障及人員配備等情況。
4.終期評估
辦公室每年組織一次對到位工作已滿3年的入選者的終期評估。評估內容包括:綜合素質、工作進展、人才培養及團隊建設、經費情況及實驗室建設
(1)招聘單位組織專家進行初評估。填寫《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終期考核評估表》、《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終期評估簡況表》。
(2)主管業務局組織專家進行綜合評估。通過入選者報告工作、專家提問、答辯、專家評議等程序,以定量打分形式進行排序,推薦出不超過20%的優秀入選者。由專家組提出終期評估考核意見。
(3)召開領導小組會議,審定終期評估結果。
(4)院將一次性給予優秀入選者一定強度的後續支持。後續支持經費為科學事業費。後續支持3年後,入選者所在單位將其工作進展及經費使用情況報辦公室備案。
(5)辦公室每年彙編一冊《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終期評估優秀入選者工作簡介》。優秀入選者所在單位應提供優秀入選者簡介和其科研小組工作介紹,辦公室將上述材料及專家終期評估考核意見彙編成冊印發全院。
五、本實施細則自印發之日起執行。由人事教育局負責解釋。

百人計劃工作流程

1、海外、國內(院外)人員申請“百人計劃”
招聘崗位的確定
各招聘單位根據科技目標、學科建設及隊伍建設的實際需要,向院“百人計劃”辦公室(以下簡稱辦公室)提出2003-2005年度“百人計劃”招聘崗位申請。
辦公室彙總各單位的招聘崗位申請、提出複審原則,報主管領導批准後,分送各主管業務局複審和篩選。
各主管業務局複審內容主要包括:招聘崗位設置與研究所學科發展方向、創新項目、新設單元的結合情況;
辦公室彙總各業務局的複審結果,提交院“百人計劃”領導小組審議。
經領導小組審定,確定中國科學院2003-2005年度“百人計劃”招聘崗位,並向海內外公開發布。
招聘及申報方式
各單位對院批准的“百人計劃”招聘崗位,將更詳細的招聘信息以各種方式向海內外公開發布。
各單位自行組織招聘。從海外招聘的人員,必須具備《中國科學院關於引進海外傑出人才的管理辦法》中規定的引進海外傑出人才的基本條件;從國內(院外)招聘的人員,必須在原單位獲得研究員(教授)職位。
對已確定的錄用人員,需填寫《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資格申請備案表》,由招聘單位報院辦公室。
院對申請者進行院級資格審查。院辦公室主要負責審查申請者的基本申報條件及人員和研究所經費到位情況;各業務局負責對申請者的學科專業與招聘崗位的一致性進行復查,對通過院級資格審查的入選者,將向研究所寄發 《“百人計劃”入選通知書》。
院“百人計劃”辦公室每年將集中兩次以局發文形式,公佈入選者名單。
院擇優支持的申請和評審
研究所對已到位工作六個月以上、發展勢頭良好並具有競爭力的入選者,可申請院擇優支持。由研究所填寫《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擇優支持申請表》,報院辦公室;
院辦公室每年8月份受理申報材料;9至10月份由人教局匯同相關業務局對申請人的引進單位經費到位情況、科研進展、實驗室建設、隊伍組建等狀況進行實地考察;11月份召開院級專家評審會;各業務局根據專家意見、實地考察情況,提出複審意見,在院“百人計劃”領導小組會議上對人選進行介紹,由領導小組成員投票確定擇優支持人選。
對擇優支持的海外傑出人才和國內優秀人才,將以院發文形式公佈受資助者名單,並給予相應的專項經費支持。
終期評估與後續支持
凡獲得“百人計劃”入選者榮譽稱號人員,實行崗位聘任年限制,聘期3年(自入選者名單公佈的年度算起)。聘期結束後,均需參加院組織的終期評估。
院辦公室每年組織一次終期評估。評估內容包括:綜合素質、工作進展、科研產出、人才培養及團隊建設、經費情況及實驗室建設。
院辦公室每年2月份佈置終期評估工作,發佈當年度參加終期評估入選者的名單。各招聘單位組織專家進行初評估。填寫《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終期考核評估表》。
主管業務局組織專家進行綜合評估。綜合評估程序包括入選者報告工作、專家提問、答辯、專家評議等,以評分方式評出結果和名次;並整理出被評議人的論文、論著、專利、成果、隊伍規模、對外爭取資源、獲獎、擔任各種職務、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等情況。
院辦公室彙總終期評估結果,提交領導小組審議。領導小組終審會議議程包括:辦公室主任彙報招聘單位初評估、業務局綜合評估的總體情況;各業務局的辦公室成員分別彙報綜合評估的具體情況(專家組成、評估程序、評估要點、評估具體結果);領導小組討論審定終期評估結果。
院辦公室發文公佈評估結果,按照規定對評估結果為優秀的入選者給予一定的後續支持。
2、院內“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申請
凡該院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以下簡稱“傑青”)資助的人員,在獲資助的當年或執行過程中,均可申請“百人計劃”。
申請“百人計劃”的院內“傑青”獲得者,需填寫《中國科學院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申請入選“百人計劃”備案表》,由招聘單位報院辦公室;
院辦公室對通過資格審查的人員,每年集中兩次以局發文形式,公佈入選者名單。
入選者享受“百人計劃”入選者榮譽稱號,在基金項目執行完畢,經基金委考核通過後,填報《中國科學院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申請“百人計劃”擇優支持推薦表》與《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進展報告》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經費資助的通知單一併報院辦公室。
院將給予100萬元的專項經費支持。
獲“百人計劃”經費支持的院內“傑青”獲得者,按院“百人計劃”管理辦法管理。在受院資助結束後,需參加院組織的終期評估。對評估結果為優秀的入選者, 尤其是已形成良好團隊的優秀入選者給予一定的後續支持。
3、海外學者申請“海外知名學者”
招聘崗位的確定
根據《中國科學院創新團隊組建和管理辦法(試行)》組建的創新團隊,可設立“海外知名學者”崗位,並在創新團隊組建的論證過程中,對其崗位的設立加以論證。隨着創新團隊的啓動,隨時向海外公佈招聘指南。
招聘及申報方式
院根據已啓動創新團隊申報招聘人員情況,每年分兩至三次組織專家評審。
應聘者直接向招聘單位提出應聘申請,招聘單位對應聘人員組織專家組進行遴選、初審;將通過初審的候選人材料,通過網絡填報有關信息。
院辦公室將以網絡評審的方式,由該院“海外評審專家”對候選人進行通信評議。
各業務局根據專家意見,提出複審意見,在院“百人計劃”領導小組會議上對人選進行介紹,由領導小組成員投票確定人選。

百人計劃相關報道

入選者國情院情研討班
2012年11月27至28日,中國科學院第十屆“百人計劃”入選者國情院情研討班在北京舉行,近兩年加盟中科院的220餘位“百人計劃”入選者參加了本次研討班,其中“引進海外傑出人才”入選者135人、 國內“百人計劃”入選者24人、項目“百人計劃”入選者6人、自籌“百人計劃”入選者9人。
本次研討班邀請了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副院長詹文龍、人事教育局局長李和風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計劃局和科技部發展計劃司的負責人為學員進行了授課。白春禮結合中科院情況,傳達了黨的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有關精神,系統介紹了世界科技發展的新趨勢和新特點,闡明瞭建設創新型國家對科技的新要求,以及中科院“創新2020”總體情況。詹文龍詳細介紹了中科院的發展歷程,“創新2020”人才發展戰略及隊伍現狀,以及實施人才系統工程創新體制機制的有關情況。李和風等專家分別介紹了“百人計劃”有關政策和實施情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各類項目的設置和申請要求、國家科技計劃有關項目的設置和管理及“十二五”改革思路與措施等。
會上,白春禮為2008年度“百人計劃”入選者終期評估獲優秀的學者代表頒發了榮譽獎牌。會議還邀請了各專業局領導為學員們詳細介紹了中科院“十二五”學科發展需求和有關重點工作的部署,邀請了部分獲“百人計劃”終期評估優秀的學者與學員們進行了經驗交流。
通過授課、座談和交流等活動,為學員們瞭解國情院情、國家發展的需求及有關科技計劃、項目的設置和申請要求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必將為他們儘快適應環境並迅速打開工作局面提供非常有益的幫助。同時,在交流、研討的過程中,學員們就進一步完善中科院人才政策管理和增強人才保障競爭力等問題提出了一些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學員們普遍認為,研討班課程安排緊湊,內容豐富翔實。在回國工作初期能夠參加這樣的培訓受益匪淺,不僅增強了責任感和使命感,也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7] 

百人計劃白春禮觀點

最近的二十年,是中國科技快速發展的二十年,我國科技創新人才隊伍規模發展到世界第一,整體水平和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為我國科技跨越發展奠定了雄厚的人才基礎。1994年,中科院率先推出了面向海內外的人才計劃—— “百人計劃”,二十年來,為我國該院引進和培養了一大批高水平科技領軍人才和拔尖人才,探索出一條適應我國國情的人才引進和培養新途徑。
一、搶抓機遇,先行探索,不拘一格廣攬海內外優秀人才
上世紀90年代,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蓬勃興起,人才競爭成為國際科技競爭的焦點。我國科技創新開始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但由於歷史原因,高層次人才年齡結構偏大,“人才斷層”現象日益凸顯。1994年,中科院研究員的平均年齡為55歲,“代際轉移”迫在眉睫。與此同時,80年代的“出國潮”導致大批優秀人才滯留海外,能否吸引他們回國成為我國人才隊伍持續發展的關鍵。
時任中科院院長周光召指出,“現在的這一代青年是跨世紀的一代,是實現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第二步、第三步戰略目標關鍵的一代”。中科院黨組審時度勢,搶抓機遇,啓動了一系列加快優秀青年人才成長的政策和措施,並於1994年推出“百人計劃”,旨在到二十世紀末吸引百餘名海內外優秀青年人才,培養一批跨世紀的學術帶頭人。
1994—1997年,“百人計劃”起步探索。在當時經費緊張、資源匱乏的情況下,中科院從事業費中擠出專款,給予每位入選者100—200萬元的科研啓動經費,並設立特殊津貼,適當提高人才待遇。在遴選過程中,堅持公開招聘、按需引進、擇優選拔,並通過定期檢查和考核等方式加強管理。面向海內外引進優秀青年人才,“百人計劃”尚屬首次,引起了海內外學者的高度關注和積極響應,前四批有近800位海內外學者申報,最終有146位入選。
1998—2010年,“百人計劃”進入全面發展階段。1998年,中科院實施知識創新工程,“百人計劃”得到財政部專項經費支持,引才力度和規模進一步加大。為適應改革發展的新形勢,按照時任院長路甬祥優化和調整“百人計劃”定位和管理的要求,進一步拓展內涵和形式,設立“引進國外傑出人才計劃”,引進全職回國工作的海外優秀人才;設立“海外知名學者”計劃,吸引短期來華工作的海外人才;同時,設立國內“百人計劃”、項目“百人計劃”、自籌“百人計劃”等,逐步形成適應不同科研活動人才需求、引才引智相結合的人才計劃體系
2011年以來,“百人計劃”進一步深化和完善。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根據國家人才政策的新要求和中科院實施“創新2020”的需要,“百人計劃”在政策和機制上繼續進行改革探索。取消對入選者族裔和國籍的限制,立志打造國際化人才隊伍;取消國內“百人計劃”的地域限制,加強對國內優秀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將擇優支持評審工作交由研究所,確保人才引進與研究所發展需求緊密結合。
經過二十年的探索和發展,截至2013年底,“百人計劃”共引進培養優秀人才2145人,入選時平均年齡約37歲。90%以上具有海外學習或工作經歷,主要來自歐美等科技發達國家,近1/3來自100所世界頂尖大學和59所世界著名科研機構
二、同心協力,精心耕耘,引進和培養跨世紀高水平隊伍
“百人計劃”二十年,成果豐碩、效益顯著,得益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的廣闊舞台和發展空間,得益於國家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可謂欣逢盛世、恰逢其時。入選者們努力、敬業、甘於奉獻,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和創新成果交出了一份優秀答卷。
一批優秀人才成長為新世紀科技領軍人才和學術技術帶頭人。二十年間,“百人計劃”入選者(以下簡稱“百人”)裏走出了28位中科院或工程院院士,走出了524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培養了一大批擔任“973”、“863”等國家重大科技任務的首席科學家或負責人。在湯森路透2014年公佈的最近11年前1%高被引論文中,“百人”有24人,佔全國的17.9%。“百人計劃”還為國家輸送了一批德才兼備的高層次優秀科技人才,如部分“百人”擔任了北大、清華一流高校或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要領導職務
取得一大批重大原創成果和關鍵技術突破。在2005-2013年兩院院士評選出的92項年度國內十大科技進展中,“百人”有13項成果入選,佔全國的14.1%。獲得201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的鐵基高温超導項目研究團隊,5位主要完成人中有2位是“百人”。IPS細胞全能性證明、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發現和中微子第三種震盪模式發現等由“百人”領銜完成的重大原創成果都在國際上產生了重要影響。2008—2011年,在中科院發表的國際高水平論文前1%中,“百人”論文數佔41%。
促進創新隊伍結構的優化和新興交叉學科的前瞻佈局。2004年,在“百人計劃”實施十年後,中科院研究員平均年齡下降到50歲以下,順利實現了人才隊伍的“代際轉移”。最近十年,中科院通過“百人計劃”面向國際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進行前瞻佈局,形成了一批優勢學科和新的增長點,如量子通信幹細胞腦科學超級計算等。同時,“百人”也給中科院的創新文化帶來新的理念,提升了國際化水平。
對國家各類人才計劃的實施起到了示範帶動作用。作為我國最早啓動的高目標、高標準和高強度支持的人才計劃,“百人計劃”開啓了我國科技人才引進的先河,一系列政策舉措和改革探索具有較強的示範帶動作用。在“百人計劃”之後,國家有關部門和地方陸續啓動了一系列人才計劃,很多都借鑑和參考了“百人計劃”的經驗和做法。
“百人計劃”二十年的發展歷程和探索實踐,有一些經驗值得認真總結並始終堅持。一是堅持以人為本、引進與培養相結合。立足創新實踐,以事業凝聚人,以環境吸引人,以合理的待遇激勵人,既為入選者提供啓動經費,幫助組建科研團隊,也為他們解決後顧之憂。二是堅持高標準和按需引進。明確引進人才的遴選標準和崗位要求,建立嚴格規範的專家評審機制和公示制度,始終保持“百人計劃”的良好品牌和聲譽。三是堅持遵循規律、與時俱進。根據引進人才的特點,不斷探索改進管理制度,建立相應的人才支持政策和評價模式。四是充分發揮院所兩級積極性。建立“所自主決策,院擇優支持”機制,賦予研究所更大的用人自主權,同時要求研究所提供相應的政策支持保障。
三、着眼長遠,革故鼎新,建設國家創新人才高地
2013年7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中科院時,提出了“四個率先”的要求。中科院黨組積極部署,制定了《“率先行動”計劃暨全面深化改革綱要》,將建設國家創新人才高地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大戰略任務。在新的歷史發展機遇時期,中科院將貫徹落實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深化鞏固人才強院戰略,全面實施“新百人計劃”。
努力把“百人計劃”打造成吸引和凝聚高端人才的重要品牌。按照《“率先行動”計劃》的總體部署,圍繞創新研究院、卓越創新中心、大科學研究中心、特色研究所四類科研機構分類改革的人才需求, 遴選和吸引海內外一流科技人才。加大綜合配套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培養造就一批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大師。
努力把“百人計劃”打造成培養和造就下一代科學家的重要舞台。立足未來10-15年實現我國科技跨越發展的人才要求,更加註重在前沿交叉領域方向上發掘和遴選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優秀青年人才,實施更加有效的針對性培養和政策激勵措施,使他們儘快成長為我國該院下一代科技領軍人才和拔尖人才。
努力把“百人計劃”打造成高水平國際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發揮“百人”的橋樑和紐帶作用,深化和拓展與國際一流科研機構和大學的合作,引才與引智相結合、國內與國際相結合,使更多的優秀青年人才走向國際科技舞台,提升該院國際科技合作水平和國際影響力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