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廈門市檳榔中學

鎖定
廈門市檳榔中學是廈門市思明區的一所公辦初中,位於思明區檳榔西里199號, [1]  北接水波粼粼的篔簹湖,西臨綠草茵茵的南湖公園。學校創辦於1990年,是一所沐浴着改革開放的春風發展起來的學校。學校佔地27.09畝,建築面積15043平方米,環境優美,佈局精巧。
中文名
廈門市檳榔中學
外文名
Xiamen Binglang Middle School
簡    稱
檳榔中學、檳中
創辦時間
1990年
辦學性質
公立初中
校    訓
明志有為,同行致遠 [2] 
校    歌
《一起成長》
地    址
廈門市思明區檳榔西里199號
主要獎項
福建省文明學校
所屬地區
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
類    型
綜合
屬    性
普通初中
主要院系
中學
現任校長
經麗紅

廈門市檳榔中學辦學歷史

廈門市檳榔中學創辦於1990年,坐落於廈門市湖濱北路檳榔西里,北接篔簹湖,西臨南湖公園 [2] 

廈門市檳榔中學辦學條件

廈門市檳榔中學辦學規模

廈門市檳榔中學校園一角 廈門市檳榔中學校園一角
學校佔地27.09畝,建築面積15043平方米,走進大門,12棵假檳榔樹、250m環行塑膠跑道和足球場赫然眼前;由教學樓、綜合樓、辦公樓組成的學校建築成環行佈局;教學設施完備:理、化、生實驗室,電教室、多功能梯形教室、電腦室、音樂室、電子琴室、美術專用室、語音室、科技活動室一應俱全、應有盡有;圖書、閲覽室報刊、藏書豐富;四機一幕進入教室,由計算機網絡、音視頻管理中心、多媒體教室、電子備課室、音像閲覽室、資料室組成的校園網,構成先進的現代教育技術網絡,為現代化教學的開展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 [3] 
走進大門,12棵假檳榔樹、250m環行塑膠跑道和足球場赫然眼前;由教學樓、綜合樓、辦公樓組成的學校建築成環行佈局;教學設施完備:理、化、生實驗室,電教室、多功能梯形教室、電腦室、音樂室、電子琴室、美術專用室、語音室、科技活動室一應俱全、應有盡有;圖書、閲覽室報刊、藏書豐富;四機一幕進入教室,由計算機網絡、音視頻管理中心、多媒體教室、電子備課室、音像閲覽室、資料室組成的校園網,構成先進的現代教育技術網絡,為現代化教學的開展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
截止到2015年,學校有3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 1773人。 [2] 

廈門市檳榔中學師資簡介

截止到2015年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135人,其中,中、高級教師84人;區級以上骨幹教師51人,其中國家級1人,省級6人;先後有多名教師被確認為福建省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市區學科帶頭人、拔尖人才;形成了以高級教師為主要骨幹,中級教師為主要教學力量的師資隊伍。 [2] 

廈門市檳榔中學學校名師

吳金開,男,1965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福建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福建省首批省級語文骨幹教師,廈門市首批中學專家型教師,廈門市學科帶頭人,思明區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系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教學實驗研究中心研究員,全國學習科學研究會會員,全國中語會教學實驗研究中心成員,蘇浙閩滬百校語文研究會會員,廈門市中語會理事,思明區教育學會常務理事,《海峽導報》“學堂專家顧問團”成員。前任廈門市檳榔中學副校長,中國共產黨廈門市第十一次代表大會代表,廈門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4] 
張宇,大學本科,中共黨員,教齡19年,語文學科中學一級教師。思明區學科帶頭人,廈門市骨幹教師。多年從事高中教學,先後帶過1991屆、1993屆、1994屆、1995屆、1998屆、2001屆、2002屆、2005屆等八屆高中畢業班,分別獲得市(地區)級語文學科高中畢業班教學質量一等獎6次、二等獎1次。現從事初中教學工作。 [5] 

廈門市檳榔中學辦學成果

廈門市檳榔中學學校成績

辦學34年來,廈門市檳榔中學為高一級學校和社會各界輸送了大批優秀學生和建設人才。在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以及全校師生的開拓進取、努力拼搏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1996年至今,中考成績始終名列廈門市前茅,連續16年獲得市、區“初中教學質量優秀獎”;
2004年開始,本着“質量立校,特色強校”的辦學理念,確立了“優質+特色”的辦學目標,紮實開展科技教育,並形成了“科技教育”的辦學特色,獲評首批“福建省科技教育基地學校”、“廈門市科技教育基地校”,榮獲“福建省科技教育突出貢獻獎”、“福建省盧嘉錫科技教育獎”等;
此外,學校還先後被評為“福建省文明學校”、“福建省初中示範校”、“福建省素質教育先進校”、 “福建省教育系統先進教工之家”。 [3] 

廈門市檳榔中學學校榮譽

1990-1991學年度市中小學體育工作質量團體評估中學丁組第二名
1990-1991學年度市中小學體育工作質量團體評估中學丁組第二名
普通中學學籍管理先進單位
96屆初中教學效益均值進步獎
97-98學年度效益均值優秀獎
廈門市創建安全單位活動先進單位
省一級檔案室管理單位
廈門市初中教學質量優秀獎 [6] 
思明區教育質量綜合獎 [10] 

廈門市檳榔中學獲獎情況

獲獎信息
序號
獎項
頒獎單位
頒獎時間
1
廈門市萌芽杯第六屆中小學生絃樂重奏、小合奏中學甲組三等獎
廈門市教育局 廈門市藝術教育委員會
2012.6
2
2012年思明區中小學籃球比賽初中男子組第一名
思明區教育局 思明區文體局
2012.7
3
福建省學校及周邊綜合治安治理工作先進集體
福建省社會管理綜合治安委員會
2012.9
4
體育道德風尚獎
思明區教育局 思明區文體局
2012.11
5
2012年思明區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初中組團體總分第二名
思明區教育局 思明區文體局
2012.11
6
2012年廈門市首屆青少年跳繩比賽初中組團體總成績第一名
廈門市教育局,廈門市體育局
2012.11
7
廈門市中小學生體育聯賽籃球錦標賽初中男子組第三名
廈門市教育局,廈門市體育局
2012.11
8
2010-2012年度思明區科技教育先進學校
思明區教育局
2012.12
9
思明區“學無涯”杯青少年兒童動手電子製作錦標賽優秀組織獎
思明區教育局、思明區科學技術協會
2012.12
10
廈門市第十三屆(2010-2011)年度文明學校
中共廈門市委、廈門市人民政府
2012.12
11
廈門市中小學、中職學生田徑錦標賽初中組團體總分第六名
廈門市教育局、廈門市體育局
2012.12
12
第34屆世界頭腦奧林匹克中國區決賽三等獎
中國上海頭腦奧林匹克協會
2013.3
13
第34屆世界頭腦奧林匹克中國區決賽第三名
中國上海頭腦奧林匹克協會
2013.3
14
思明區第七屆中小學生藝術節中學生合唱比賽一等獎
思明區教育局
2013.5
[7] 

廈門市檳榔中學文化傳統

廈門市檳榔中學校訓

立德樹人(1990-2020)
明智有為,同行致遠(2020至今)
(原校訓由於和教育部制定發展目標衝突,故於30週年校慶修改) [2] 

廈門市檳榔中學校風

勤勉、篤行、和諧、創新 [2] 

廈門市檳榔中學價值觀

校訓 校風 校訓 校風
近年來,廈門市檳榔中學進一步繼承和發揚優良的辦學傳統,樹立“以人為本,立德為先,全面發展,求實創新”的辦學理念,秉承“明智有為,同行致遠”的校訓,弘揚“勤勉、篤行、和諧、創新”的校風,堅持“以加強德育工作為首要任務,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中心,以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為目的,營造既有全員、全方位管理,又能促進師生健康成長和崇高追求的精神家園”的辦學指導思想,以科學的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價值觀構建學校現代管理模式,大力加強文化建設,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廣大教師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以身作則的敬業精神,愛生如子的園丁精神,不甘落後的拼搏精神,不計得失的奉獻精神,刻苦鑽研的探索精神”在全體教職工身上得到充分體現,並不斷髮揚光大;學校的各項事業蒸蒸日上,辦學質量和辦學效益日益提高,學校以校風好、學風濃、質量高,倍受學生、家長的青睞,廣受社會的好評,成為特區教育園地上一朵絢麗的奇葩
當前學校正繼續朝着“優質+特色”的目標奮勇前進。

廈門市檳榔中學學校領導

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校長為學校法定代表人。主持學校全面工作,分管學校辦公室工作、總務處工作和學校的創安工作。 [8] 
歷任校長/書記
校長
任職時間
備註
書記
任職時間
備註
楊志力
1990.8-1996.8
1990.8-1991.8任副校長(主持工作)
吳端康
1991.2-1997.8
-
張越
1996.8-2004.8
1996.8-1998.8任副校長(主持工作)
鍾春安
1998.1-2001.4
-
莊健
2004.8-2015.2
-
梁婉卿
2001.4-2005.8
-
經麗紅
2015.2 至今 [9] 
-
吳西強
2020.09至今
-
歷任副校長/副書記
副校長
任職時間
備註
副書記
任職時間
備註
鍾春安
1993.6-1997.5
-
楊志力
1990.8-1991.2
-
張越
1995.12-1998.8
-
鍾春安
1997.5-1998.1
-
李子朔
1998.1-2004.8
-
項慧芳
2006.9-至今
-
梁婉卿
2001.1-2001.4
-
-
-
-
鄭志生
2004.9-2008.9
-
-
-
-
吳金開
2008.9-2015.2 [9] 
-
-
-
-

廈門市檳榔中學校園環境

廈門市檳榔中學 廈門市檳榔中學
學校佔地23畝,建築面積8500m2,環境優美,佈局精巧,走進大門,12棵假檳榔樹、250m環行塑膠跑道和足球場赫然眼前;由教學樓、實驗樓、教學輔助樓和行政辦公樓組成的學校建築成環行佈局;教學設施完備:理、化、生實驗室,電教室、多功能梯形教室、電腦室、音樂室、電子琴室、美術專用室、語音室一應俱全、應有盡有;圖書、閲覽室報刊、藏書豐富;四機一幕進入教室,由計算機網絡、音視頻管理中心、多媒體教室、電子備課室、音像閲覽室、資料室組成的校園網,構成先進的現代教育技術網絡,為現代化教學的開展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