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篔簹湖

鎖定
篔簹湖(yún dāng hú)位於廈門市思明區 [15]  ,與西海域緊密相連,因篔簹港被人工築堤造地演變而來。 [7] 
篔簹湖舊稱篔簹港,位於廈門島西南部,原是一個海灣,與大海相通,用作母港碼頭。 [2]  20世紀70年代,堤壩在港口西部建起,篔簹港徹底消失,變為城市內湖——篔簹湖,失去了與海洋的對流通道,成為納污水體。 [7]  20世紀80年代開始,廈門市持續對篔簹湖實施了治理,提出“依法治湖、截污處理、清淤築岸、搞活水體、美化環境”的“20字方針”。 [7]  截至2023年10月,篔簹湖有游泳生物有63種以上。浮游植物123種,浮游動物73種,底棲生物14種,還有粗皮魨中華鱟慄喉蜂虎田鵐等珍稀保護動物。此外,還設立白鷺自然保護小區,讓95種鳥類棲息繁衍。 [13] 
篔簹湖綜合治理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發端。 [16]  篔簹湖的蝶變是生態樣板,也是一扇窗口。透過這扇窗,看見的是廈門綠色發展的生態自覺。從篔簹湖到廈門全域,綠色發展理念已貫穿到廈門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和全過程。當地一系列大型生態環境保護項目的規劃、實施,無不以篔簹湖綜合治理為借鑑,並取得了成果。 [6] 
中文名
篔簹湖
外文名
Yundang Lake
地理位置
廈門市思明區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門票價格
無需門票
著名景點
白鷺女神
建議遊玩時長
建議60-90分鐘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福建省廈門市
適宜遊玩季節
四季皆宜,春秋最佳

篔簹湖發展沿革

篔簹湖形成演變

篔簹湖曾是一個天然避風港。海灣細長,宛若臂膀,由西向東,挽住廈門島。漁船入夜停靠,燈火綿延。“最愛月斜潮落後,滿江漁火列篔簹。”“篔簹漁火”是廈門“老八景”之一。 [13] 
根據地質勘察,篔簹港從西南端的第一碼頭,向東北延長與鍾宅港聯成一線,把廈門島分成兩部分。在篔簹港北岸,是東渡狐尾山、仙嶽山和仙洞山等地,岩層屬於火山噴出巖、砂岩、頁岩,篔簹港以南,是虎頭山、同文山、鐘樓山、虎溪巖、白鶴山、金榜山等地,岩石屬於花崗岩。在篔簹港至鍾宅港一帶有温泉分佈。 [9] 
在篔簹港港灣還沒有形成以前,是由一大片花。崗巖和火山噴出巖,組成的丘陵山地。由於地殼的運動,在花崗岩和火山噴出巖這兩種軟硬不同巖性的接觸地帶,發生了嚴重的破裂,與此同時,這兩種巖性不同的岩石產生了垂直和水平兩個方向的相對位移,構成了岩石破碎帶。以後因為地表面長期經受暴雨的沖刷,特別是在海浪挾帶着砂石強有力地沖蝕下,這條斷裂破碎帶就慢慢地被沖毀破,終於形成了篔簹港灣。
早先,篔簹港範圍較大,西南一直延伸到廈門市區。山麓溝谷低窪的地帶,後來因為地殼上升和填海造地,才逐漸縮小和改變了它原來面貌。 [9] 
篔簹湖 篔簹湖

篔簹湖建設沿革

1970年7月29日,篔簹港海堤動工,1971年3月18日石堤堵口,9月基本完工。堤長1.7公里,堤身黃海標高+5.3米,最深處—8米,堤頂寬12米,在東渡堤頭建有4孔水閘1座,每孔徑寬3.5米,堤質以上為主,土石混合結構。海堤與市區,東渡港區相連,堤內建有工廠、旅社、宿舍樓羣等。 [8] 
海堤動工也讓篔簹港徹底消失,變為面積只有1.6平方公里的城市內湖——篔簹湖,失去了與海洋的對流通道,成為納污水體。 [7] 
20世紀80年代初期,廈門市對篔簹湖實施了局部治理,但由於經濟、技術、觀念等各方面原因,成效不大。1988年3月30日,“綜合治理篔簹湖”專題會議召開,創造性提出“依法治湖、截污處理、清淤築岸、搞活水體、美化環境”的“20字方針”。 [7] 
1992年,篔簹湖上迎來一場龍舟賽。廈門市民聚集在篔簹湖兩岸,不僅為比賽歡呼,更為篔簹湖的治理成效鼓掌。 [10] 
篔簹湖白鷺洲公園 篔簹湖白鷺洲公園
2022年7月,篔簹湖第二排澇泵站及西堤閘工程進入二期導流階段。泵站主泵房土建部分以及新修納潮閘已建成。 [1] 
篔簹湖 篔簹湖
2023年2月底,篔簹湖生態環境整治提升一期工程竣工,篔簹湖主湖區水域範圍1.5平方公里全面清淤工作完成,總清淤量達94萬立方米,是近15年來規模最大的清淤工程。 [4] 

篔簹湖地理環境

篔簹湖位置境域

篔簹湖位於廈門島西部,與西海域緊密相連。 [7] 

篔簹湖氣候特點

篔簹湖所在的廈門屬於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是亞熱帶中的最南地帶,為熱帶向温帶過渡帶,因而也具有熱帶氣候的某些特徵。 [11] 

篔簹湖自然資源

  • 水資源
篔簹湖水域面積1.6平方公里 [2]  ,總庫容可達380萬立方米;每天可引入新鮮海水約130萬立方米,沿導流渠引至湖東橋下的內湖,由內湖向外湖流動,形成北進南出的大循環。此外,調水能力得到提升,提高了水體流動性。 [13] 
  • 植被
篔簹湖種植9個品種、約2.6萬平方米紅樹植被,吸引鳥類和海洋生物前來棲息繁衍。 [13] 
  • 動物
截至2023年10月,游泳生物有63種以上。浮游植物123種,浮游動物73種,底棲生物14種,還有粗皮魨、中華鱟、慄喉蜂虎、田鵐等珍稀保護動物。此外,還設立白鷺自然保護小區,讓95種鳥類棲息繁衍。 [13] 
白鷺 白鷺

篔簹湖主要景點

環篔簹湖帶狀公園“一環、五園、多景”的整體佈局,讓廣大市民遊客能沉浸式體驗篔簹湖生態建設的成果。 [12]  包括公園、篔簹湖健身步道等設施。 [14] 
篔簹湖健身步道 篔簹湖健身步道

篔簹湖主要榮譽

2020年,篔簹湖綜合治理模式被列入國家發改委《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
2021年10月,篔簹湖生態修復作為我國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典型案例入選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生態文明論壇主題四——“基於自然解決方案的生態保護修復”論壇。
2022年,篔簹湖保護中心獲評第三屆中國生態文明獎先進集體。2022年10月,入選福建省首批河湖文化遺產名單。 [3] 
2023年10月,篔簹湖入選生態環境部公佈第二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名單。 [13] 

篔簹湖開發建設

1984年至2016年,廈門市已完成四期篔簹湖綜合治理,並已基本完成第五期綜合治理工作。 [5] 
截至2024年2月,廈門先後修訂頒佈了《篔簹湖管理辦法》、《廈門市篔簹湖管理辦法》、《廈門市篔簹湖區管理辦法》《廈門經濟特區篔簹湖區保護辦法》等法規文件。篔簹湖治理每向前推進一步,都有不斷升級的制度護航,實現了從點到面、由水下到岸上、從單一治理到聯合共治的轉變。 [2]  [6] 

篔簹湖旅遊信息

篔簹湖交通信息

乘坐廈門公交15路、25路、26路、86路、87路、958路、B3路至“白鷺洲公園”站下,往北步行5分鐘即可。

篔簹湖門票

免費。

篔簹湖價值意義

篔簹湖思想價值

篔簹湖綜合治理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發端,廈門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實踐地。習近平同志在廈門工作期間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篔簹湖綜合治理,以前瞻性的戰略眼光創造性提出“依法治湖、截污處理、清淤築岸、搞活水體、美化環境”20字方針,指出一條人與海洋和諧共生的高質量發展道路,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形成、豐富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6] 

篔簹湖產業價值

篔簹湖生態環境改善,帶動周邊環境吸引力顯著提升,一批優質企業總部前來落户,高端現代服務業日益聚集,逐漸發展成為廈門市標誌性的行政、金融、商貿、旅遊、居住中心。 [6] 

篔簹湖生態價值

篔簹湖的蝶變,是生態樣板,也是一扇窗口。透過這扇窗,看見的是廈門綠色發展的生態自覺。從篔簹湖到廈門全域,綠色發展理念已貫穿到廈門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和全過程。當地一系列大型生態環境保護項目的規劃、實施,無不以篔簹湖綜合治理為借鑑,並取得了豐碩成果。 [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