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康南毛山歌

鎖定
康南毛山歌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歌,流傳在甘肅省康縣南部的陽壩鎮、兩河鎮、白楊鄉、銅錢鄉、三河鄉、秧田鄉等地山歌形式。具有地域特點的原生態民間演唱形式,廣大羣眾在生產、生活中觸景生情,即興演唱,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真切地反映出當地人民的生活、生產狀態,是康南廣大勞動人民集體創作成的民間音樂作品。屬於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中文名
康南毛山歌
分    類
傳統民歌
地    區
甘肅省康縣

康南毛山歌歷史起源

“毛”含有粗糙的意思。人們最初沒有語言的時候,上到高山就大聲吼,有石頭從山上滑落時也吼。這種吼,就是語言的起源。有了語言之後,把高興事或悲哀事唱出來,就是山歌的起源。眾人編,眾人唱,越唱越多;眾人編,眾人改,越唱越精。在封建社會,康南地廣人稀,四川、陝西毗鄰地區的窮苦百姓為逃荒避難,逐漸逃到康南深山老林中來謀生。處在生活最底層的羣眾以毛山歌為娛樂,用最形象的口頭語言,歌唱生活,歌唱愛情。毛山歌雖“毛”,但它內容健康,思想性很強。
康縣21個鄉鎮,都有唱山歌的習慣,但康南各鄉鎮的“毛山歌”最有特點,康縣南部自古是中國南北相融,東西溝通的關鎖,因此是北方遊牧文明和南方農耕文明融合之地,也是東部中原文明和西部少數民族文化交匯之處,因康縣交通不便,相對封閉,因此孕育出了康南毛山歌,這支特色獨具,當地村民原創的歷史文化積澱深厚的民間藝術奇葩——康南毛山歌。 [1] 

康南毛山歌藝術特色

康南毛山歌是世世代代流傳在甘肅省隴南康縣南部山區的民間歌曲,之所以稱為毛山歌,就是歌詞全是山民們一輩輩口頭流傳下來的,沒有歌本,有的是歌手們現編現唱,出口成章的。與其它地方山歌最大的不同點是比較通俗易懂,比較原始,地域特點明顯,很少有文化人加工修飾,因而,更加切近羣眾,更加切近生活。毛山歌,是康南人民的集體創作,它深刻地反映了當地人民羣眾的心聲,是十分珍貴的民俗文化遺產。
康南毛山歌,有唱舊社會廣大百姓苦難生活的,如:“不趕麥場趕慣了,提起麥場心爛了,鐮刀背架不提了,要着吃着回來了。”有揭露地主階級壓迫窮苦人民的。“寧叫天打死磨,不給老地主做活”。有反映勞動生產的如“鋤草鋤了整一天,眼看太陽快落山,扯根葛條綁太陽,草不鋤完不下山。”有反映忠貞愛情的。如“銅綠盅子喝清茶,啥時與你成親家,只要和你成了親,肉連骨頭心連心。”歌唱毛主席的,如“杜鵑枝頭杜鵑啼,燕子河畔燕啄泥,人民領袖人民愛,萬眾歌頌毛主席。”
從形式上講,有單唱,有對唱,生動活潑,情趣盎然。在康南無論是大人或是小孩,都會哼兩句山歌,有一個人勞動時獨自吟唱,也有男女對唱,互相戲弄或打情罵俏。如“郎在高山割竹穰,姐在河壩洗衣裳,聽見棒棰幫幫響,蹶起尻子走他娘。走在跟前不是你,才是啄木子啄樹裏,背上火藥拿上槍,叫你啄木子見閻王。”

康南毛山歌主要特徵

一是羣眾在生活生產中,觸景生情,即興演唱,沒有固定的模式和詞曲。二是通俗易懂,原汁原味,無需專業人士進行再加工。三是演唱形式簡單,地域特點明顯,貼近羣眾,貼進生活。 [1] 

康南毛山歌傳承價值

豐富多彩的農村生活是各類藝術創作取之不盡的源泉,康南毛山歌,是一種民間藝術形式,其價值:一是學術價值。對其豐富內容和基本特徵加以保護,將進一步充實民間音樂,對豐富和完善中國民間音樂產生一定的推動作用。二是實用價值。發掘、搶救、保護康南毛山歌,對隴南地區新農村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豐富羣眾文化生活,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將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三是民俗文化價值。發掘、搶救、保護康南毛山歌,可以系統地挖掘、保護民俗文化,讓優秀的民族文化得到有效的傳承和發揚。 [1] 

康南毛山歌傳承情況

隨着農村羣眾文化生活的日益豐富,羣眾的文化水平逐漸提高,審美需求也隨之提高,羣眾對毛山歌演唱的興趣愈來愈淡漠,認為那是低俗的,登不了大雅之堂,很多年輕人不願學唱。另外村莊裏大多青壯年外出打工,唱的人越來越少,出現頻危狀況。一些頗有造詣的編唱歌手年世已高,逐步退出舞台,有的相繼去世,難以傳承。據統計,形式上2010年,康南縣有毛山歌演唱者僅460餘人。與此同時,以往口頭傳唱的山歌,沒有經過專業整理,隨着一些歌手的離世,山歌的歌詞遺失現象也非常嚴重。 [1] 

康南毛山歌遺產保護

康南山美、水秀、人俊,是山歌的海洋。可是由於電影、電視和流行歌曲等文化活動的衝擊,青年人唱山歌的少了,只有老漢和老婆婆還唱,瀕臨滅絕。康南毛山歌有較高的研究、保護價值,將“毛山歌”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重點保護,對延續和傳承傳統民族文化都有十分特殊的價值和重要意義。
到2010年,康縣已成立了有專業人員參與的康南毛山歌保護領導小組,建立了鄉村級毛山歌樂隊,進行了招商引資,不斷髮展“康南毛山歌表演”文化產業。在此基礎上,就毛山歌的保護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在康南各鄉鎮進行全面細緻的普查,徹底摸清康南毛山歌的歷史沿革,以及表演形式並編印毛山歌詞曲集。二是在康南各鄉鎮成立一個毛山歌演唱隊,從人員培訓、演奏水平、演出道具等方面着手,逐步提高毛山歌藝術檔次。三是保持在市、縣,甚至省級重大文藝活動中,經常上演康南毛山歌內容的文藝節目,達到加大宣傳力度,弘揚民間音樂的目的。
具體步驟是:2007年——2008年普查相關歷史資料,建立資料庫,成立鄉村民俗文化保護村;2009年編印“康南毛山歌”詞曲集;2010——2011年開展康南毛山歌民間活動,繼續排練更加精彩的文藝節目,參加省市乃至國家級文藝活動。 [1] 

康南毛山歌非遺信息

遺產級別:甘肅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
批准文號:甘政發〔2008〕43號
批准日期:2008年6月13日
類別:民間音樂
序號:7
編號:Ⅱ—4
遺產名稱:康南毛山歌
申報單位:甘肅省隴南市康縣 [2]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