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康世昌

鎖定
康世昌,男,甘肅隴西人,生於1969年1月,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籌)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康世昌長期從事冰凍圈科學研究,在冰凍圈環境化學研究領域獲得大量成果。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甘肅省自然科學一等獎、中國科學院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基金委“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中組部“萬人計劃” [1]  、“青藏高原青年科技獎”,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並獲“中國科學院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獎2次。 [2]  曾任國際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聯合會(IUGG)能力建設與教育委員會委員,現任國際期刊“Atmospheric Research”副主編、“Frontiers in Cryospheric Sciences”編輯,國內期刊“冰川凍土”主編、“氣候變化研究進展”、“Sciences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等多個學術刊物編委。國際冰川學會(IGS)理事,氣候與冰凍圈計劃(CliC) SSG成員,IUGG/IACS和WCRP/CliC中國委員會常委副秘書長、中國科學探險協會副理事長、中國冰凍圈協會(籌)副秘書長、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青藏高原研究會理事、中國第四紀研究會理事等。 [3] 
中文名
康世昌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甘肅隴西
出生日期
1969年1月
畢業院校
蘭州大學
職    業
教學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中國科學院“先進工作者”稱號
學    位
博士

康世昌人物經歷

康世昌主要學歷和經歷

1988年8月-1992年6月:
蘭州大學地理科學系自然地理專業學習,獲理學學士學位;
1992年9月-1995年6月:
蘭州大學地理科學系自然地理專業學習,獲理學碩士學位;
1995年9月-1999年3月:
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攻讀博士,獲理學博士學位;
1999年3月-2000年8月:
2000年9月-2002年12月:
美國緬因大學第四紀與氣候變化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工作;
2003年1月-2004年2月:
美國緬因大學第四紀與氣候變化研究所,副研究員;
2004年3月-2013年10月: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納木錯多圈層綜合觀測研究站,站長;
2008年12月-2013年10月: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長助理;
2009年02月-2013年10月: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拉薩部,主任;
2013年11月-
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西北生態環境與資源研究院(籌)),研究員;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2020年1月-
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 副院長 [4] 
其中:
1996年1月-1996年6月:
訪問學者,挪威Bergen大學和UNIS(University Courses on Svalbard);
1998年2月-1998年5月:
訪問學者,美國新罕布什爾大學空間、大氣和海洋研究所氣候變化研究中心;
1999年9月-1999年12月:
訪問學者,美國新罕布什爾大學空間、大氣和海洋研究所氣候變化研究中心。
樂於冰雪——中科院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康世昌講述“冰川人”的科考人生 [5] 
康世昌的座右銘 康世昌的座右銘
康世昌冰川考察照 康世昌冰川考察照

康世昌野外工作經歷

1993年6-8月,參加中日聯合唐古拉山冰川學考察;
1994年6-7月,參加中日聯合唐古拉山冰川學考察;
1995年9-11月,中國科學院天山冰川開放實驗站冰川現代過程定點觀測研究的野外採樣工作;
1997年4-6月,負責中美珠穆朗瑪峯地區冰川學考察;
1997年8-10月,參加希夏邦馬冰芯考察;
1998年8-10月,負責珠穆朗瑪峯地區冰川學考察;
1999年5-8月,負責珠穆朗瑪峯和念青唐古拉山冰川學考察;
2000年4-5月,負責中美珠穆朗瑪峯地區冰川學考察;
2001年4-6月,負責珠穆朗瑪峯地區冰川學考察;
2002年9-10月,負責珠穆朗瑪峯地區冰川學考察;
2003年9-10月,負責中美念青唐古拉峯冰川學考察;
2004年4-5月,負責中美唐古拉山各拉丹冬峯冰川學考察;
2005年3-6月,負責“2005中國科學院珠穆朗瑪峯地區綜合科學考察”;
2005年10-11月,負責中美唐古拉山各拉丹冬峯冰川學考察;
2006年5-9月,負責中加藏南大氣中POPs和汞的監測及納木錯流域考察;
2008年5-10月,負責中加藏南大氣中POPs和汞的監測及中國西部冰凍圈生物地球化學循環野外考察;
2009年5月-10月,負責中國西部冰凍圈生物地球化學循環野外考察;
2010年8-10月,負責中國西部冰凍圈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和尼泊爾冰川/湖泊野外考察;
2011年5-8月,負責納木錯扎當冰川和尼泊爾Dhunche地區考察;
2012年4-10月,負責尼泊爾Mustang地區冰川湖泊考察和雅魯藏布江水質考察;
2013年4-7月,負責珠峯冰芯與冰川學考察和納木錯流域環境考察;
2014年5-8月,負責中國西部雪冰吸光性物質考察和納木錯流域環境考察;
2015年5-8月,負責中國西部雪冰吸光性物質考察;
2016年5月,負責珠峯環境變化考察;
2017年6月,負責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考察“各拉丹冬冰川變化考察”;
2017年11月,負責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考察“南亞通道大氣污染物跨境傳輸考察”;
2018年11月-2019年4月,中國第35次南極考察隊,任陸基首席科學家。

康世昌主要成就

康世昌科研成就

康世昌先後主持和參加國家基金委重點和麪上項目、“973”項目、中科院先導性專項、國際合作項目等40餘項,組織或參加三極(青藏高原、北極和南極)地區實地考察和定位觀測40多次。主要的學術成績為:(1)深入研究了青藏高原冰凍圈變化的氣候背景,揭示了冰凍圈對氣候變化的敏感性,提出極高海拔區域對全球變暖的響應更為敏感,冰川退縮在近期有加速趨勢;(2)明晰了青藏高原冰凍圈環境中化學成分的時空格局和遷移轉化,利用冰芯記錄反演了大氣環流歷史,重建了過去數百年來人類排放大氣污染物的歷史,揭示出自20世紀中葉以來亞洲地區人類活動對青藏高原環境帶來深刻影響;(3)系統開展了大氣和冰凍圈協同觀測和研究,揭示了南亞污染物跨境傳輸到青藏高原的過程和途徑,剖析了黑碳等吸光性雜質在冰凍圈快速變化過程中的作用和機制。這些研究拓寬和豐富了冰凍圈變化過程、機理及其影響等方面的認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The Cryosphere、EST、JGR、ERL 等刊物發表論文560餘篇(部),其中主編專著2部,參編5部,SCI 論文350餘篇(第一或通訊作者SCI 論文160餘篇)。論著被總引10774次(他引8366次),其中被SCI 論文引用8188 次(他引6216次)。自2004年以來已培養(或聯合培養)博士23名,碩士11名,指導博士後13名,在讀博士生15名,碩士生1名,博士後8名。

康世昌榮譽表彰

1992年獲蘭州大學優秀畢業生。
1994年獲“世川良一”獎學金。
1996年獲中國科學院“方樹泉”獎學金。
2005年獲中國科學院“先進工作者”稱號。
2005年獲中國科學院“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2006年獲中央國家機關“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2006年甘肅省自然科學一等獎(排名第五)
2007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2009年獲“青藏高原青年科技獎”
2009年獲“BHP Billiton導師科研獎”
2009年獲“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2010年獲“朱李月華”導師獎
2010年獲“中國科學院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獎
2011年獲“中國科學院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獎
201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2014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排名第五)
2014年獲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2015年獲中組部“萬人計劃”
2017年獲中國科學院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排名第四)
2021年8月,被評為2021年甘肅省“最美科技工作者”。 [6] 

康世昌社會任職

2004年-中國第四紀科學研究會,理事;
2004年-中國地理學會冰川凍土分會,理事;
2005年10月-2010年6月:美國緬因大學研究生院,研究生導師;
2006年-“冰川凍土”編輯委員會,委員;
2006年5月-2018年5月: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
2007年-2017年:中國氣象學會冰凍圈與極地氣象委員會,委員;
2008年-IUGG/IACS中國委員會,委員,常委副秘書長;
2008年-WCRP/CliC中國委員會,委員,常委副秘書長;
2008年-“氣候變化研究進展”編輯委員會,委員;
2009年-“Sciences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編輯委員會,委員;
2009年-2014年:西藏氣象學會,副理事長;
2010年-2016年:Member of Capacity Building and Education Committee, IUGG;
2010年-Atmospheric Research,副主編;
2014年-2019年:氣候與冰凍圈計劃(CliC) SSG,成員,
2014年-中國科學探險協會,常務理事、副主席
2015年-中國地理學會,理事
2015年-青藏高原研究會,理事
2015年-Frontiers in Cryospheric Sciences,編輯;
2015年-2020年:國際冰川學會(IGS),理事;
2016年-中國冰凍圈科學協會(籌),副秘書長;
2016年-國際氣候研究計劃中國委員會(CNC-WCRP),理事
2022年-中國地理學會會士。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