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弗朗索瓦·庫普蘭

鎖定
弗朗索瓦·庫普蘭(Francois Couperin, 1668~1733) 法國作曲家、鍵盤樂器演奏家。法國鍵盤音樂古鋼琴樂派的中心人物。他是庫普蘭音樂家族中最著名的一人。也稱“大庫普蘭”。自1693年起在凡爾塞宮任皇家音樂教師,教授皇家兒童。擅長創作鍵盤樂曲、器樂重奏曲、世俗歌曲及教堂音樂。 [1] 
中文名
弗朗索瓦·庫普蘭
外文名
Francois Couperin
別    名
大庫普蘭 [1] 
國    籍
法國
出生地
法國巴黎
出生日期
1668年11月10日
逝世日期
1733年9月11日
星    座
天蠍座
職    業
作曲家、鍵盤樂器演奏家
代表作品
羽管鍵琴曲集 [1] 
古鋼琴曲集
古鋼琴彈奏法
鍵盤樂器觸鍵藝術
主要成就
法國鍵盤音樂之父

弗朗索瓦·庫普蘭個人履歷

1668年11月10日出生於巴黎。父親夏爾·庫伯蘭(Charles Couperin, 1638-1679)是巴黎聖熱爾韋教堂(St Gervais)的管風琴師,早逝後由拉朗德(Lalande)接替他的職位。庫伯蘭10歲時就開始代理拉朗德演奏,18歲時正式接任這一職位。1685 年任巴黎聖熱爾韋教堂管風琴師。在老師拉朗德的提攜下,他於1690年發表了第一部管風琴曲集。1693年起又任皇家聖堂管風琴師,故有路易十四御前管風琴師之稱,次年又擔任皇家大鍵琴教師。1702年受封爵士。1700-1717年間並擔任了凡爾賽宮的大鍵琴師,此在巴黎和凡爾賽之間繁忙地生活。 1733年9月11日逝世於巴黎。

弗朗索瓦·庫普蘭個人作品

庫伯蘭是法國鍵盤音樂之父,法國巴洛克時期重要的藝術家。其作品包括了4冊的撥絃古鋼琴曲,大約有230首,此外還有40多首管風琴曲,一些宗教聲樂作品和一些室內樂作品。他的大鍵琴曲以華貴典雅著稱,體現出法國18世紀初精巧纖細的洛可可式風格,經常被讚譽為“高貴的”、“温柔的”、“有教養的”、“詩一般的”、“華麗的”。他對巴赫曾有很大影響。他還把科萊裏的三重奏奏鳴曲形式引入法國,使器樂表達因融人其獨特的感受能力而更具色彩感。後來的法國作曲家德彪西和拉威爾,都給予他像聖人一般的讚譽,稱他具有“法國音樂氣質的最純粹和最典型的表現”。此外他還著有《鍵盤樂器觸鍵藝術》(L'art de toucher le clavecin)一書。
如同巴赫家族相似,庫伯蘭家族自15世紀至19世紀也出現了許多音樂家,而弗朗索瓦是成就最高的一位,同時他又與他的伯父同名(1631-1701),因此後人稱他為“偉大的庫伯蘭”(le Grand)。
大庫普蘭的主要動機是想把法國的古典傳統和它特有的音樂風格於意大利的音樂風格結合起來。所作古鋼琴曲多為標題性樂曲,內容大多反映凡爾賽宮廷生活,或描繪庭園景色、婦女肖像等,具有洛可可藝術風格,以繁縟的裝飾音為其特點。出版有《古鋼琴曲集》、《古鋼琴彈奏法》。 [1] 

弗朗索瓦·庫普蘭主要作品介紹

羽管鍵琴曲選
庫普蘭作為鍵盤樂大師,最具影響的作品其實是傾其畢生精力而創作的《羽管鍵琴曲集》 。這套曲集共4卷,總數有230餘首作品。這4卷分別為;第一卷,5套組曲(1—5),作於1713年;第二卷,7套組曲(6—12),作於1717年;第三卷,7套組曲(13—19),作於1722年;第四卷,8套組曲(20—27),作於1730年。這27套組曲,每一套都輯同一調性的各種舞曲而成套,每一曲都有充滿詩意的標題,比如第二組曲的終曲為著名的《蝴蝶》,在鮮明的轉調中表現蝴蝶飛舞。第四組曲的終曲為《鬧鐘》,第九組曲的第八曲為《飄動的髮帶》,第十三組曲的第二曲為《蘆葦》,第十四組曲的第一曲為《戀愛中的黃鶯》。庫普蘭的這套《大鍵琴曲集》不僅對巴赫的鍵盤音樂產生過重大影響,而且也是德彪西等後來現代印象派音樂的先驅。
蜜蜂 Les Abeilles
庫普蘭的鍵盤小品《蜜蜂》Les Abeilles,g小調,6/8拍,中板,三段體式。
小風車 Les petits moulins a vent
《小風車》Les petits moulins a vent,e小調,2/4拍,稍快板。為初學者而作的小手練習曲。
紡織機 Les Tricoteuses
《紡織機》 Les Tricoteuses,F大調,2/4拍,模仿紡織機轉動的音型。
鈴鼓舞曲 Tambourins
《鈴鼓舞曲》Tambourins,G大調,3/4拍,非常輕巧的。選自於1730年所作的《古鋼琴組曲》第20卷第8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