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序曲

(器樂體裁)

鎖定
序曲,是由管絃樂隊演奏的器樂體裁。特指歌劇、舞劇、其他戲劇作品,以及聲樂套曲和器樂套曲的開始曲。序曲的特點是預示劇情或概括人物性格特點,在音樂情緒上感染聽眾或觀眾 [1] 
17、18世紀的歌劇序曲分為“法國序曲”和“意大利序曲”兩類。19世紀以來,從路德維希·凡·貝多芬開始,作曲家們經常用序曲創作獨立的音樂會序曲,結構大部分是奏鳴曲式,而且有副標題 [2] 
概述圖人物: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中文名
序曲
外文名
overture
代表人物
克勞迪奧·蒙特威爾第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代表作
莫扎特《費加羅的婚禮》序曲、貝多芬《萊奧諾拉》序曲、柴可夫斯基《1812莊嚴》序曲

序曲發展歷程

序曲巴洛克時期

作曲家克勞迪奧·蒙特威爾第 作曲家克勞迪奧·蒙特威爾第
1607年,克勞迪奧·蒙特威爾第創作的歌劇《奧菲歐》在開演前出現了一首由管樂器演奏的託卡塔,這是最早的歌劇序曲 [3] 
17世紀末葉至18世紀上半葉,序曲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由法國作曲家呂利創立,結構為慢的引子部分和快的賦格式部分構成,最後以短小的柔板部分結束,或返回到慢的引子材料。這樣構成慢-快-慢三個部分。此種類型的序曲成為法國式序曲。另一種類型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歌劇樂派代表人物亞歷山德羅·斯特拉德拉和亞歷山德羅·斯卡拉蒂確立,稱為意大利式序曲。意大利式序曲兩端是復調的快速部分,中間為慢的歌唱部分。快慢順序與法國式序曲相反 [3] 
18世紀上半葉,法國序曲除了繼續在歌劇和康塔塔之前使用,還應用於組曲。例如巴赫為羽管鍵琴寫的6首組曲中的第4首組曲 [3] 
從作曲家克里斯托弗·威利巴爾德·格魯克開始,歌劇序曲常具有暗示劇情的作用。例如歌劇《伊菲姬尼在奧利德》中,序曲與歌劇有着密切的主題聯繫。格魯克的歌劇《阿爾切斯特》序曲在情緒,戲劇性的形象和戲劇張力方面都體現了歌劇的內容。這一序曲採用古奏鳴曲的曲式結構 [3] 
具有暗示劇情的序曲除了應用在歌劇中,也出現在了戲劇中。例如路德維希·凡·貝多芬歌德的戲劇《艾格蒙特》、柯林的戲劇《科里奧蘭》所作的序曲;門德爾松莎士比亞戲劇《仲夏夜之夢》所作的戲劇等 [3] 

序曲古典主義時期

作曲家莫扎特 作曲家莫扎特
近代序曲的創作是從作曲家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開始的。莫扎特的歌劇序曲以表現歌劇的氣氛為主,不強調錶現戲劇性及戲劇矛盾的衝突。莫扎特的歌劇序曲,常採用省略展開部的奏鳴曲式。例如《巴斯蒂安與巴斯蒂安那》《伊多梅紐斯》《費加羅的婚禮》。採用完全奏鳴曲式的有《唐璜》《後宮誘逃》《魔笛》的序曲 [3] 
作曲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的序曲多為戲劇性序曲,多采用奏鳴曲式。例如,《艾格蒙特》序曲與《科里奧蘭》序曲。貝多芬在1814年創作的《菲岱里奧》序曲,進一步將這一體裁提高到交響樂的水平。尤其是其中的《萊奧諾拉》第三序曲採用完全奏鳴曲式的結構,不僅概括了歌劇的內容,而且表現人物性格和戲劇衝突更為深刻 [3] 

序曲浪漫主義時期

作曲家羅西尼 作曲家羅西尼
19世紀的許多其他作曲家也用傳統的序曲結構手法和形式進行了創作。例如採用歌劇主題,概括歌劇內容的有威廉·理查德·瓦格納的《黎恩濟》序曲、《湯豪舍》序曲、《紐倫堡名歌手》序曲與小約翰·施特勞斯的《蝙蝠》等。表現歌劇總的氣氛的有焦阿基諾·安東尼奧·羅西尼的《絹梯》、貝里尼的《凱普萊特與蒙太古》《諾爾瑪》以及多尼采蒂《軍中女郎》 [3] 
此外,還出現了一種集錦式的結構。這是一種不強調再現的功能意義,將歌劇中一些精彩的主題組合起來並進行展現的結構。例如羅西尼的歌劇《威廉·退爾》,瓦格納的歌劇《漂泊的荷蘭人》
19世紀初葉以後,出現了一種新型的序曲,它既不是歌劇的開場音樂,也不是器樂作品的開始曲,而是一種獨立的、專為音樂會演奏而作的管絃樂作品,被稱為音樂會序曲。例如門德爾松的《赫布里底羣島》序曲,是一首標題性序曲。約翰奈斯·勃拉姆斯的《學院節日序曲》,是一首紀念性的音樂會序曲 [4] 
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湧現出一批規模不大的,大多為非奏鳴曲式的歌劇前奏曲式引子。例如威爾第《假面舞會》《唐卡洛斯》《阿伊達》《法爾斯塔夫》瓦格納《羅恩格林》《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多尼采蒂《拉美莫爾的露琪亞》等。

序曲20世紀

20世紀的序曲較多是音樂會序曲。例如普羅科菲耶夫為17件樂器而作的序曲、《俄羅斯序曲》,肖斯塔科維奇的《節日序曲》等 [3] 

序曲主要分類

第一,歌劇、舞劇、電影等開始前演奏的器樂曲,被稱為序曲獲開場樂,例如《費加羅婚禮》序曲。第二,音樂會序曲以體裁的意義而存在,在音樂會中獨立演奏,只有一個樂章,通常為標題性音樂。例如《輕騎兵序曲》《1812序曲》。第三,話劇配樂中的序曲,如《仲夏夜之夢序曲》等 [5] 

序曲結構特點

17、18世紀的歌劇序曲分為“法國序曲”和“意大利序曲”兩類。前者為復調風格,由慢板、快板、慢板三個段落組成,中段為賦格形式,末段較短;後者為主調風格。由慢板、快板、慢板三個段落組成。19世紀以來,從貝多芬開始,作曲家們經常用序曲創作獨立的音樂會序曲,結構大部分是奏鳴曲式,而且有副標題 [2] 

序曲代表人物

時期
作曲家
主要貢獻或序曲代表作
巴洛克時期
克勞迪奧·蒙特威爾第
創作了最早的歌劇序曲。代表作《奧菲歐》。
克里斯托弗·威利巴爾德·格魯克
使歌劇序曲具有暗示劇情的作用。代表作《伊菲姬尼在奧利德》《阿爾切斯特》。
古典主義時期
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
莫扎特的歌劇序曲以表現歌劇的氣氛為主,不強調錶現戲劇性及戲劇矛盾的衝突。代表作《巴斯蒂安與巴斯蒂安那》《伊多梅紐斯》《費加羅的婚禮》《唐璜》《後宮誘逃》《魔笛》。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將序曲這一體裁提高到交響樂的水平。代表作《艾格蒙特》《科里奧蘭》《萊奧諾拉》。
浪漫主義時期
威廉·理查德·瓦格納
代表作《黎恩濟》《湯豪舍》《紐倫堡名歌手》《漂泊的荷蘭人》。
約翰奈斯·勃拉姆斯
代表作《學院節日序曲》。
小約翰·施特勞斯
代表作《蝙蝠》。
貝里尼
代表作《凱普萊特與蒙太古》《諾爾瑪》。
多尼采蒂
代表作《拉美莫爾的露琪亞》《軍中女郎。
威爾第
代表作《假面舞會》《唐卡洛斯》《阿伊達》與《法爾斯塔夫》。
門德爾松
代表作《赫布里底羣島》。
柴可夫斯基
代表作《1812莊嚴序曲》。
20世紀
普羅科菲耶夫
代表作《俄羅斯序曲》。
肖斯塔科維奇
代表作《節日序曲》。
以上代表人物參考資料來源: [3]  [4]  [6] 

序曲體裁影響

在音樂歷史上,序曲具有一種特別的意義,即它是19世紀重要管絃樂——交響詩的前身 [6]  。例如,李斯特為紀念歌德誕生一百週年而創作的交響詩《塔索》,是由歌德的同名戲劇《塔索》的配樂序曲發展而成的 [7] 
參考資料
  • 1.    劉佳月著. 樂動音符 音樂藝術鑑賞[M]. 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2017.06:7
  • 2.    王怡主編.大學生音樂欣賞.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7:96.
  • 3.    錢亦平,王丹丹著. 西方音樂體裁及形式的演進[M]. 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2003.12:229-232.
  • 4.    錢仁康編著. 音樂欣賞講話[M]. 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1982.06:118-119.
  • 5.    張介甫,李格主編. 音樂的形式與審美[M].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2017.10:123
  • 6.    姚亞平.西方音樂體裁與名作賞析.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5:116-125.
  • 7.    姚亞庚編著;滕矢初主編. 西方音樂欣賞指南[M]. 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 2003.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