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幽微

鎖定
幽微,漢語詞彙。拼音:yōu wēi 。
基本釋義:1、指(聲音、氣味等的)微弱輕微〖weak;faint〗例:呼吸幽微
2、深奧精微〖profound〗 例:涵義幽微。
中文名
幽微
拼    音
yōu wēi
近義詞
細微隱微、 輕微
反義詞
宏大、博大

幽微釋義

1、隱微。2、微弱;輕微。3、鬼神。

幽微出處

《左傳·文公十八年》“明允篤誠” 唐 孔穎達 疏:“明者,達也。曉解事務,照見幽微也。”

幽微例句

1、隱微
漢書·揚雄傳下》:“若夫閎言崇議幽微之塗,蓋難與覽者同也。”
徐幹《中論·法象》:“人性之所簡也,存乎幽微;人情之所忽也,存乎孤獨。夫幽微者,顯之原也;孤獨者,見之端也。是故君子敬孤獨而慎幽微。”
《北齊書·儒林傳·權會》:“﹝ 權會 ﹞少受《鄭易》,探賾索隱,妙盡幽微。”
李文蔚《蔣神靈應》第二折:“這棋中幽微之趣,可得聞乎。” [1] 
2、微弱;輕微。
《舊唐書·方伎傳·許胤宗》:“又脈候幽微,苦其難別,意之所解,口莫能宣。”
魯迅《彷徨·祝福》:“震耳的大音還沒有息,空氣裏已經散滿了幽微的火藥香。”
3、鬼神。
南朝 梁.鍾嶸〈詩品序〉:靈祗待之以致饗,幽微藉之以昭告 [3] 

幽微相關解釋

1、哲學、美學、文學概念
“幽微”是一個與“彰”、“明”相對的哲學概念,作為聖人探求索隱的對象,“幽微”可謂自然物質性和神秘性兩者兼有,易學中的“幽微”關乎人事更替、吉凶變化,佛學中的“幽微”則關乎心性佛理。
“幽微”概念進入詩學領域表現為對詩人探測幽微之功的重視,在創作論上,常留心於對時機的把握和對物象變幻的描繪,以表奧秘、細微,也常傾向於對玄理意境的留戀。而受“幽微”觀念影響,志怪小説將採錄或記述鬼神蹟象當作一種責任。
2、幽微【yowei
據説是幽微的腳印複製 據説是幽微的腳印複製
在西方,幽微被稱為一種野人,全球神秘怪物大搜尋——身高過3米的幽微,對幽微的認識還不是很深。西方人宣稱第一次目擊到幽微(Yowie)是在1881年。之後,越來越多人在新南威爾士、昆士蘭等地區發現幽微的行蹤。光是在悉尼附近,就已經有超過3200宗目擊個案。根據描述,幽微和人相近,不過形體巨大,一般身高超過3米,身上長有深色長毛,還會發出強烈體臭。最“可信”的一次有關幽微的故事是在1979年,兩個野營者偶然遇到很多袋鼠的屍體,好奇的他們就躲在附近觀察,結果一天後,他們看見傳説中的幽微走到屍體堆裏,開始美餐。1999年,科學家們利用套模技術,根據據説是幽微的腳印複製的猿人大腳。

幽微辨析

幽微論及其詩學內涵
詩有四種高妙:一曰理高妙,二曰意高妙,三曰想高妙,四曰自然高妙。礙而實通,曰理高妙:出自意外,曰意高妙:寫出幽微,如清潭見底,曰想高妙:非奇非怪,剝落文采,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曰自然高妙。
寫出幽微,意味着直接真理,心有靈悟,又能有透徹玲瓏的語言表現方式,渾然為一,詩歌境界澄明而現。
詩學中幽微思想繼承並總結的是葉燮,《原詩》以理、事、情為詩歌關鍵。不過,理為“不可名言之理”,事乃“不可施見之事”,情是“不可徑達之情”,也即“幽渺以為理,想象以為事,惝恍以為情”,從而達到獨特神妙的藝術境界。《原詩·內篇》(下)説:“詩之至處,妙在含蓄無垠,思致微渺,其寄託在可言不可言之間,其指歸在可解不可解之會,言在此而意在彼,端倪而離形象,絕議論而窮思維,引人於冥漠恍惚之境,所以為至也。”詩歌超遠深邃的境界是建立在微渺的詩思之上的,葉燮突出地表達了這一思想,推崇“古人妙於事理之句”,以孟浩然缺少“縹緲幽深思致”為憾,認為“宋人七絕,種族各別:然出奇入幽,不可端倪處,竟有軼駕唐人者。”,以“出奇入幽”為宋人高出唐人之處。(李瑞卿 [2] 
隱約幽微 意在言外
一首好詩,往往是意境深遠、具有強烈感染力的作品。在詩人營造出的朦朧意境裏,你會被深深打動,彷彿在一瞬間就被詩人帶入到或是悽婉哀轉、或是情思澎湃的精神世界裏。
李商隱便是晚唐時期善於創造詩歌意境的詩人,尤其是那首《錦瑟》,讓後人拍案叫絕,但總也琢磨不透。這首僅有56字的無題詩,是歷代學者研究的焦點,他們眾説紛紜,莫衷一是。這首詩之所以難懂,是因為它只有形象而沒有直説。梁啓超曾説,李商隱的詩“他講的什麼事,我理會不着。拆開來一句一句叫我解釋,我連文意也解不出來。但我覺得它美,讀起來令我精神上得到一種新鮮的愉快”。作家李國文也説李商隱的《錦瑟》是天鵝之歌,是中國詩歌史上的“斯芬克斯之謎”。顯然後世文人皆陶醉於它華美的詞采、淳美的情懷以及朦朧的詩境。對於這樣的詩,要作詳盡的解析和通曉簡直不可能。那我們不妨退而求其次,既要咬文嚼字,仔細吟味,又要不求甚解,探求詩情。
詩歌是一種獨特的語言藝術,而意象是詩歌真正的語言。意象加強了詩歌隱約幽微的特點,詩歌也藉助意象成就其韻味悠長、意在言外的美學特質。那我們就從貫通在字裏行間的大量典故與意象去體味《錦瑟》的朦朧意境美吧。
錦瑟無端五十弦”,據《漢書》記載:“秦帝(天帝)使素女(神女)鼓五十絃琴,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琴為二十五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