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思致

鎖定
思致,讀音:sī zhì,漢語詞語,意思是指人的思想意趣或性情﹑才思。
中文名
思致
拼    音
sī zhì
釋    義
指人的思想意趣或性情、才思
出    處
《世説新語·品藻》

目錄

思致釋義

1.指人的思想意趣或性情﹑才思。 2.指文學作品的意趣或意境。 [1] 

思致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 《世説新語·品藻》:“時人道 阮思曠 骨氣不及 右軍 ,簡秀不如 真長 ,韶潤不如 仲祖 ,思致不如 淵源 ,而兼有諸人之美。” [2] 

思致例句

1.指人的思想意趣或性情﹑才思。
南朝·宋·劉義慶 《世説新語·品藻》:“時人道 阮思曠 骨氣不及 右軍 ,簡秀不如 真長 ,韶潤不如 仲祖 ,思致不如 淵源 ,而兼有諸人之美。”
南朝·梁·任昉 《為蕭揚州薦士表》:“﹝ 王僧孺 ﹞理尚棲約,思致恬敏。”
《南史.卷二七.殷景仁傳》:景仁不為文而敏有思致,不談義而深達理。 [2] 
唐·陸贄 《請許台省長官舉薦屬吏狀》:“陛下誕膺寶曆,思致理平。”
《新唐書·劉禕之傳》:“方是時,詔令叢繁, 禕之 思致華敏,裁可佔授,少選可待也。”
2.指文學作品的意趣或意境。
唐·皎然 《詩式·詩有二廢》:“雖欲廢巧尚直,而思致不得置;雖欲廢詞尚意,而典麗不得遺。”
宋·葛立方 《韻語陽秋》卷一:“ 陶潛 、 謝朓 詩皆平淡有思致,非後來詩人怵心劌目琱琢者所為也。”
清·王韜 《淞濱瑣話·畫船紀豔》:“雖是小詩,頗有思致。”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