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平崗村

(山東省菏澤市單縣張集鎮下轄村)

鎖定
平崗村位於單縣東北部,地處菏澤市東大門,屬張集鎮管轄,距離單縣城中心28公里,距離張集鎮中心4公里。東鄰江蘇省,是山東與江蘇進行貨貿及人員往來的重要集市。
中文名
平崗村
所屬地區
山東省菏澤市單縣
面    積
399 畝
政府駐地
張集鎮
人口數量
1250人

平崗村歷史簡介

平崗村已有400餘年歷史,為單縣古村。

平崗村地理環境

黃河沖積平原,村下有較為豐富的煤氣礦藏。

平崗村行政區劃

現為山東省單縣張集鎮管轄。

平崗村社會

村中以程姓、孫姓、秦姓、吳姓、劉姓、胡姓為主,付姓、王姓、段姓也有少部分分佈。

平崗村經濟

村中大部分為農業經濟,盛產大蒜、西瓜、棉花、小麥、玉米等農產品。少部分則臨街做生意,以滿足村中羣眾的基本商品需求。

平崗村文化

鼓吹樂:平崗鼓吹樂為魯西南鼓吹樂的一個分支,樸實爽朗,優美細膩,富有濃厚的鄉土氣味和生活氣息。它使用的樂器分為吹管樂和打擊樂兩類。吹管樂有嗩吶、笛子、笙、悶子、把攥子。打擊樂器有梆子、小鑔、小鑼、雲鑼、小鼓等。在鼓吹中,主要的樂器是嗩吶。嗩吶在單縣俗稱"喇叭”或"響器”。分為大嗩吶、中嗩吶、小嗩吶和錫笛四種。笛子,分為梆笛、小尖笛和銅笛。笛子是嗩吶的主要伴奏器。打擊樂器主要用於伴奏中,起着掌握節奏,製造氣氛,增強色彩的作用。演奏曲目豐富多彩,有嗩吶曲牌、戲曲和曲藝牌及民間小調等。經常演奏的有《抬花轎》、《大笛攪》、《叫句子》、《山坡羊》、《鎖南枝》、《雙合鳳》以及各種開門等。演奏的形式有:行進演奏,用於迎親、送葬及節日喜慶等場合;坐場演奏,即樂手們圍坐在桌子四邊,邊吹邊打,常演奏些大麴牌或卡戲。鼓吹藝術源遠流長,是人民大眾特別歡迎的民間器樂,有着深厚的羣眾基礎,常用於婚喪嫁娶和各種喜慶場合,這已成為一種風俗。
春節,魯西南人稱為“過年”,是全年中最隆重的節日。臘月三十上午,人們多在堂屋家中當門掛起家譜,上有祖先姓名,以示紀念之意,然後張貼年畫、春聯。中午,擺供祭神,供奉祖先,同時燃放鞭炮。人們穿新衣,給孩子“壓歲錢”,全家人吃團圓飯,青少年則秉燭守歲,通宵達旦。正月初一五更天,全村老幼皆早起,迎新年。初一這一天,天剛亮年幼的給年老的人“拜年”,老人還要給小孩及新媳婦壓歲錢,每家都是如此,先是自己家,在是本家姓,初一當天完成,人們盡情玩樂,初二,親友互相串門,走親訪友,十五這天,落家譜,放鞭炮,表示結束。
又叫“燈節”,因為正月十五古時叫上元,所以也叫上元節、元夕節。在歷史上,元宵節熱鬧之盛,成為春節後的最高峯,甚至春節也為之遜色。在燈節的日子裏,唐代出現了雜耍技藝,宋代增加了猜燈謎,到了明代增添了戲曲。在歷史上,燈節有時長達三至十天。到了民國,因國家百餘年來受外侮內患所困擾,國困民貧,漸漸縮減成只有十五日一夜燈節。歷代描寫元宵節詩文很多,不能一一列舉。魯西南這一天,家家燃放鞭炮,吃水餃,中午擺供祭神吃花糕。這天,晚間各種民間雜耍競相演出,諸如高蹺、旱船、獅子、龍燈、武術。户户掛彩燈,村村放焰火,男婦老幼觀燈賞花,夜深方罷。有人曾作詩云: 年年燈鬧上元春,曼衍魚龍百戲陳。男女老少街上走,一輪皓月照行人。
清明
我國有些節日因日期接近,往往混為一體,寒食與清明即是。清明本為二十四節氣之一,從氣候上説,天已漸暖,天朗氣清,有雨也是毛毛細雨,潤物無聲,草木嫩綠,萬物萌發,人們度過嚴寒,正是農耕、踏青、盪鞦韆、放風箏的季節。故曰:清明。清明在魯西南又稱鬼關門節,是説鬼的上司從此日起便把鬼管束起來,以免妨礙農事。因此,人們上墳祭祖,燒紙添墳,以示不忘祖宗之意。是日晨人們多吃小米飯、菠菜湯與雞蛋。傳説清明吃七個紅皮雞蛋治“癆傷”。1949年後,清明節又成了“掃墓”紀念革命烈士的節日。寒食在古代是掃墓的節日,它在清明前一二日,又稱“禁煙節”、“冷節”。這一天禁止煙火,只吃冷食,是紀念介子推的日子。
農曆八月十五,正是秋季三個月之半,故叫“中秋”。這天人們賞月飲酒。魯西南民眾在節前,親朋之間互相饋贈月餅、蘋果、燒雞、酒肉等。外出人必須在此日趕回家,是為闔家團圓。這夜,月朗風清,人們於庭院之中把月餅、石榴等擺上桌案,是謂“圓月”。然後,家人分食月餅,飲酒閒談,直到夜深方罷。詩曰:蟾宮桂殿淨無塵,八月十五月滿輪;闔家相聚喜團圓,天倫之樂在真純。

平崗村交通

地處山東與江蘇邊境要地,村中有一條公路通往江蘇豐縣,距離單縣城中心28公里,距離豐縣城中心22公里。

平崗村旅遊

可體驗農家樂,感受平崗村人帶給你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