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平和鄉

(浙江省文成縣下轄鄉)

鎖定
平和鄉是浙江省温州市文成縣下轄鄉,坐落在縣城的東南面,素有文成縣東大門之稱,東接瑞安市營前鄉,南接平陽縣龍尾鄉,西北連着文成縣公陽鄉、嶨口鎮,鄉政府駐下河村,距縣城22千米。
中文名
平和鄉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浙江省温州市文成縣
面    積
22平方千米(2017年)
郵政編碼
325302
人口數量
2889人(2017年) [1] 

平和鄉區域概況

文成縣平和鄉九龍山茶葉基地 文成縣平和鄉九龍山茶葉基地
浙江省温州市文成縣平和鄉坐落在縣城的東南面,素有文成縣東大門之稱,東接瑞安市營前鄉,南接平陽縣龍尾鄉,西北連着文成縣公陽鄉、嶨口鎮,鄉政府駐下河村,距縣城22千米。境內面積22平方公里,轄10個行政村,2889人(2017年),耕地面積3737畝,山林面積21832畝。2003年全鄉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236萬元,同2002年相比增長11.7%,財政收入5.8萬元,同2002年持平,農民人均收入達2277元,是文成縣18個省級欠發達鄉鎮之一。 [2] 
郵編:325302。

平和鄉地質、地貌、地形

平和鄉地處羣山之中,地勢東南高,向西北傾斜。境內除平和谷地略平外,其餘皆屬山坡地。600米以上的高山有3座。較大的山有麻風雞、三十六培、郭山等。平均海拔約為6500米。
境域大地構造位置處於華南褶皺帶與浙東南褶皺帶中。出露地層屬中生界侏羅系上統和白堊系下統。由於晚侏羅系白堊系的火山活動較為強烈,故火山岩分佈廣泛。主要岩石為凝灰岩、流紋岩組成。

平和鄉氣候特徵

平和鄉屬亞熱帶氣候區,年均温度16℃左右,最高氣温(7月)38℃,最低氣温(1月)零下5℃。年降雨量2000毫米左右,多霧日,氣候濕度大,夏無酷暑,冬季寒冷。
平和鄉氣候四季分明、温和濕潤、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資源優越,是一個多宜性氣候區適宜於水稻、麥子、油菜、蔬瓜、茶葉、花卉、竹林等生長髮育和有利於農業綜合開發。
(1)年平均氣温16℃。
(2)全年日照時數為1764.4小時。
(3)無霜期216天。
(4)降雨量最多月份為6月、8月。
(5)小氣候多樣性明顯,由於海拔、坡位、坡向不同,一般海拔升高100米,年平均氣温降低0.5℃左右,年平均降雨量增加26MM,平均氣温南坡比北坡高0.3℃,主體氣温明顯,春夏“水熱同步”,秋冬“光温互補”。

平和鄉水文特徵

境內主要溪流為平和坑,下垟坑發源於平陽縣龍尾鄉北部,曲流西北出境。分別為飛雲江水系之支源。
水文主要特徵是降水時空分佈不均,豐枯懸殊,徑流時空分佈與降水時空分佈基本一致,徑流年際變化較大。

平和鄉土壤

境內土壤有黃壤、水稻土二類。黃壤分佈在陡坡和山脊,PH5.1~6.2,有機質3.43%;水稻土分佈在海拔600~800米以上的崗背及坡地,PH5.6~5.7,有機質2.68%。總體而言,土壤呈微酸性,部分土壤有機質缺乏。
黃壤土適宜生長杉木、柳杉、毛竹、黃山松、厚朴、銀杏等。水稻土適宜於糧食、油料及多種經濟作物的種植。

平和鄉植被

境內植被有森林植被,農作物植被。
森林植被有雜木林、松樹林、衫木林、毛竹林、經濟林等。農作物植被有穀物類、豆類、薯類、蔬菜瓜果類,其他還有油菜籽、綠肥牧草等。

平和鄉人文與自然景觀

大洋口村四面環山,山巒疊嶂,東邊有云江、南邊有牛頭山,西邊有平和坑流過、北邊有君山降,正中央有太極八卦狀,一幅風調雨順之自然景觀,猶入世外桃源。
入口處位於西北溪口,溪口寬度僅30餘米,左右各有一座小山,左稱山手降,左名古壁寨,形同兩扇門,相傳古時兩山白天開啓,夜間能相合。西邊太師降,正面懸崖高百餘米,懸崖上有太師洞,口小內大,由上而下通往懸崖底部,人不能過往,但貓類動物放入洞內可從底部爬出。
谷內居民以張、李兩姓為主,崇文重舉,留有不少寶貴的文墨詩佐,如光緒年間浙江巡撫賦贈張美倫舉人“望重儒林”的牌匾,至今還保存着。士子張存誠提寫的石刻對聯還保留在百年古宅正門。此外,張、李兩家後人還保留着百年的族譜數冊。
平和郭山還是革命老區,具有易守難攻之特點,當年紅十三軍在這一帶活動頻繁,曾構築了系列地面工事和地下通道。

平和鄉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3] 
總人口
4350
2405
1945
家庭户户數
1497
家庭户總人口
4314
家庭户男
2387
家庭户女
1927
0-14歲(總)
1151
0-14歲男
678
0-14歲女
473
15-64歲(總)
2552
15-64歲男
1383
15-64歲女
1169
65歲及以上(總)
647
65歲及以上男
344
65歲及以上女
303
户口本地住本地
3970
2889人(2017年)。

平和鄉行政區劃

2002年,全鄉總面積22平方千米。轄下河、園口、東方、田東、雪山、郭山、廿五坑、下灣、新田、戰勝、上灣、梅垟下、下沙園13個村委會,48個自然村,114個村民小組,2423户、8655人。
2003年,平和鄉原13個行政村調整為10個行政村。平和村由原下河、戰勝等2個村組成;雙壪村由原上壪、下壪等2個村組成;廿五坑村由原廿五坑、雪山等2個村組成;田東、郭山、新田、東方、梅垟下、大垟口、下沙園等7個村暫時保持不變。
2006年,轄10個行政村:平和、雙壪、廿五坑、田東、郭山、新田、東方、梅垟下、大垟口、下沙園。人口0.86萬人(2005年)。 [4]  2889人(2017年)。

平和鄉經濟產業

茶葉產業走在全縣的前列,是全縣七大支柱產業之一。2002年被縣政府命名為“茶葉生產示範鄉”。全鄉共有茶園3000來畝,湧現出蔡日省、蔡日切等20多名種茶大户,年收入均在2萬元以上。 [2] 
經濟社會基本特徵 2004年全鄉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32萬元(現行價),其中工業總產值32萬元,農業總產值100萬元。2004年財政收入5.8萬元,農民人均收入2277元。村集體經濟42萬元,鄉村集體資產累計125.4萬元。

平和鄉文教衞發展

(1)教育:全鄉設有中小學1所,在校學生668人,現有教師17人。
(2)衞生:鄉村衞生事業有了較大發展,投資20萬元完善鄉衞生院辦公條件,完成新建衞生院300平方米,2003年1月投入使用。
(3)文化:全鄉文化事業有了很大發展,文化市場得到了健康有序的發展。建立了有線站,有線電視已覆蓋90%的村。

平和鄉基礎設施

(1)自來水受益村數:全鄉自來水受益範圍達10個行政村。
(2)通氣車村數:10個行政村,能水泥路或機耕路總里程計達29.2公里。
(3)通電話村數:10個行政村開通了程控電話。
(4)通電村數:10個行政村用上了電,生產生活用電正常。

平和鄉勞動力結構

(1)勞動力總數:鄉村勞動力總數5890人,實有勞動力5868人,其中外出勞動力5182人,佔實有勞動力的91.45%。
(2)按性別分:男勞動力3477人,佔55.0%;女勞動力2420人,佔45.0%
(3)按產業分:第一產業勞動力3660人,佔76.0%;第二產業勞動力425人,佔1.38%;第三產業勞動力1898人,佔22.58%。

平和鄉產業結構

(1)總的產業結構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40萬元,佔工農業產值93.9%。工業總產值22萬元,佔工農業總產值6.1%。
(2)農林牧產值結構:
農業產值76萬元,佔22.4%;牧業產值61萬元,佔17.9%;林業產值203萬元,佔59.7%。
農作物產值76萬元;其中蔬菜瓜類產值9.05萬元,佔種植業產值的1.2%;糧食作物產值56.41萬元,佔種植業產值的76.2%;茶桑果產值2.2萬元,佔種植業產值的3.0%;油料作物產值4.8萬元,佔種植業產值的6.5%;其他農作物產值3.54萬元,佔種植業產值的4.6%。
牧業產值61萬元;其中豬產值20萬元,佔牧業產值的32.8%;家禽產值9.0萬元,佔牧業產值的14.8%;羊產值2.5萬元,佔牧業產值的4.1%;兔產值2.5萬元,佔牧業產值的4.1%;牛產值27萬元,佔牧業產值的44.2%。
林業產值203萬元。
(3)工業結構
茶葉加工業業產值20萬元,佔91.0%;
其他行業產值2萬元,佔9.0%。

平和鄉所獲榮譽

2021年12月,入選2021年度浙江省衞生鄉鎮名單。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