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常迵

鎖定
常迵(1917年2月4日—1991年8月8日),河南開封人,籍貫北京,無線電工程學家,信息科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生前是清華大學教授。 [1]  [5] 
常迵於1940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電機工程系;1945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碩士學位;1947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1952年任清華大學無線電工程系副主任;1975年任職於清華大學自動化系;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1年8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4歲。 [1-3]  [7] 
常迵長期從事無線電技術領域的研究和教學工作。 [1] 
中文名
常迵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河南開封
出生日期
1917年2月4日
逝世日期
1991年8月8日
畢業院校
哈佛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無線電信號與線路原理》
主要成就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籍    貫
北京
學    歷
研究生
學    位
博士

常迵人物生平

中學時代的常迵(1932年) 中學時代的常迵(1932年)
1917年2月4日,常迵出生於河南開封。
1929年,入讀於北平私立四存初中。
1932年,入讀於北平市立第四中學理科班。
1935年,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
1936年,轉入清華大學電機工程系。
1940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電機工程系。
常迵在昆明無線電廠(1942年) 常迵在昆明無線電廠(1942年)
1940年—1943年,任昆明無線電器材廠助理工程師。
1944年—1945年,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電機工程系留學,畢業後獲得碩士學位。
1945年—1947年,轉入美國哈佛大學應用科學系,畢業後獲得博士學位。
1947年—1952年,歷任清華大學電機工程系副教授、教授。
1952年,任清華大學無線電工程系副主任;同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
1975年,調入清華大學自動化系。
1978年,任職於清華大學信息處理與模式識別研究室。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8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91年8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4歲。 [1-3]  [7] 

常迵主要成就

常迵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1986年,常迥(右)、李衍達(左)和哈.威廉討論學術問題 1986年,常迥(右)、李衍達(左)和哈.威廉討論學術問題
常迵長期從事信號與系統、無線電理論和發送技術方面的研究。20世紀70年代,進行信息科學研究,包括廣義拉德梅克函數系理論和信號重構理論及應用的研究。 [6] 
  • 學術論著
截至1991年8月,常迵發表的論文有《廣義拉德梅克函數》《有關沃爾什函數應用的幾個問題》等,代表著作有《無線電信號與線路原理》等 [6]  , 其他論著參考如下:
[1]常迵.信息理論基礎[M].清華大學出版社,1993. [9] 
[2]王偉重,邊肇祺,常迵.自動疊加速度分析[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8(02):62-72+130. [10] 
常迵專著《信息理論基礎》 常迵專著《信息理論基礎》
[3]葉龍,李衍達,常迵.利用相位譜信息重構信號唯一性的研究[J].電子學報,1991,19(4):3. [11] 
[4]徐雷,閻平凡,常迵.狀態空間啓發式搜索技術在模式識別中的應用[J].計算機應用與軟件,1989,6(1):8. [12] 
[5]葉龍,李衍達,常迵.利用幅度譜或多信道信息求解半盲反褶積[J].電子學報,1992,20(2):5. [13] 
[6]王偉重,邊肇祺,常迵.自動疊加速度分析[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8,23(2):188-198. [14] 
[7]常迵,陳偉人.廣義拉德梅克函數[J].應用數學學報,1985,8(3):257-267. [15] 
[8]李楠,李衍達,常迵.人機聯作的智能化測井信號對比[J].地球物理學報,1993,36(4):7. [16] 
[9]孫學寧,閻平凡,常迵.一種三維運動參數的魯棒估計方法[J].計算機學報,1990(07):3-10. [17] 
[10]程豐,李衍達,常迵.L_1預測反褶積及其在地震勘探中的應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8. [18] 
[11]常迵.無線電信號與線路原理 (中冊)[M].高等教育出版社,1965. [19] 
[12]廖新華,閻平凡,常迵.基於譜分解的斷層自動識別[J].地球物理學報,1990,33(2):220-226. [20] 
  • 學術交流
時間
學術活動名稱
舉辦地
1982年10月
第六屆國際模式識別會議 [5] 
德國
1985年6月
國際線路與系統學會委員會大會 [5] 
日本
1986年10月
第八屆國際模式識別會議 [5] 
法國
1991年6月
電路與系統學會年會 [5] 
深圳
  • 科研獎勵
時間
獲獎項目
獎勵名稱
1991年
地球物理信號處理與識別方法及應用
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 [5] 
1993年
地震勘探信號處理與識別方法及其應用
國家自然科學四等獎 [6] 

常迵人才培養

  • 院系建設
常迵(左)悉心指導學生 常迵(左)悉心指導學生
1952年,常迵與孟昭英等推動建立了清華大學無線電工程系,並擔任系第一副主任,主管無線電技術教學和科研。 [2] 
  • 學科建設
常迵創建的“模式識別與智能控制”博士點是中國首批博士點之一,1987年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 [6] 
  • 編著教材
20世紀50年代,常迥在一大堆英文書籍中反覆琢磨、比對、修改、增刪,從而編寫出無線電系的教材《應用電子學》。 [8] 
常迵結合中國國情,提出設立“信號與系統”和“高頻電路”課程,並編著教材《無線電信號與線路原理》。 [5] 
  • 講授課程
常迵和學生們在一起 常迵和學生們在一起
常迵在清華大學任教期間,講授《無線電原理》《電子線路》《電波天線》《無線電發送設備》《無線電技術基礎》《振盪理論概論》等課程。 [2-3] 
  • 培養成果
常迵為中國信息科學培養了一大批人才,如信號處理與智能控制專家李衍達院士,無線電電子學專家張克潛,上海交通大學致遠講席教授徐雷香港理工大學講座教授張大鵬等都是他的學生。 [2] 
  • 教學獎勵
時間
獲獎項目
獎勵名稱
1989年

全國高校教學優秀成果特等獎 [5] 
1996年
《信號重構理論及其應用》
全國優秀教材一等獎 [5] 

常迵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1980年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 
1990年
中國科學院榮譽獎章 [5] 
1996年
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人民教師”獎章 [5] 

常迵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81年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 [2]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北京市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2] 

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2] 

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參議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2] 

國際模式識別學會主席團成員 [5] 

國際模式識別協會(IAPR)執行委員會中國代表 [6] 

中國電子學會理事 [6] 

中國電子學會線路與系統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6] 

中國電子學會信號處理學會主任委員 [6] 

中國儀器學會信號處理學會主任委員 [6] 


中國自動化學會模式識別與機器智能專業學會主任委員 [6] 

常迵個人生活

  • 家世背景
1984年,全家重聚水木清華 1984年,全家重聚水木清華
常迵出生在河南開封一個以詩禮傳家的知識分子家庭,在其六歲時全家遷回祖籍北京房山。常迵的父親常履道是清末貢生,以詩文書法享譽鄉里。常履道早年出仕河南,為官清廉,曾在洧縣、唐河等縣除暴安良、興修水利、撲滅蝗災。後因深感當時軍閥誤國、民不聊生,在憤世憂民而又無力迴天的心境下,常履道棄仕歸隱,致力於修編房山縣地方誌的工作。常迵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環境薰陶中,自幼聰敏好學,胸懷遠志。 [3] 
  • 婚姻家庭
常迵和妻子妻子王漱瑱合影 常迵和妻子妻子王漱瑱合影
常迵的妻子王漱瑱畢業於雲南大學經濟系,曾任職於中央民族大學,後出於照顧家庭的原因,轉到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做語文教師兼班主任,直到退休。 [3]  [5]  常迥夫婦育有三個子女,長女常放(美國心血管專科醫生)、長子常振工(加拿大CBL計算機數據恢復公司創始人)、次子常振明(中國中信集團原董事長)。 [4] 

常迵人物評價

常迥和林家翹教授(右)合影 常迥和林家翹教授(右)合影
“常迵是中國愛國進步知識分子和老一輩科學家的優秀代表,為中國信息科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清華大學黨委原書記陳旭評) [2] 
“常迵嚴謹執着的科學精神和光輝偉岸的人格魅力將永遠激勵着我們砥礪前行。”(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原主任周杰評)
“常先生(常迵)在信息處理與模式識別領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他誠摯樸素、待人誠摯的品格給世人留下了光輝典範。”清華大學信息學院原院長陸建華評) [2] 
“常迵一生為中國的科學教育事業,為電子、信息以及應用科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清華大學自動化系評) [2] 

常迵人物紀念

  • 基金命名
常迥銅像 常迥銅像
2017年9月,“常迵教育基金”在清華大學舉行揭牌儀式。“常迵教育基金”將用於清華大學自動化系的學科建設、師資培養、學生髮展等事宜 [2] 
  • 豎立銅像
2006年9月,在紀念常迥逝世15週年之際,清華大學為常迥豎立銅像。 [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