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常總線

鎖定
常總線隸屬於關東鐵道株式會社,連接了茨城縣取手市中央町取手站與同縣內筑西市下館站。 [1] 
線路名稱來源於沿線兩個舊令制國常陸國下總國
中文名
常總線
外文名
常総線
Jōsō Line
開通日期
1913年11月1日
線路長度
51.1 km
設計速度
90 km/h
起止站點
下館站、取手站

常總線線路信息

常總線基本信息

線路圖 線路圖
所屬公司:關東鐵道株式會社
運營公司:關東鐵道株式會社
里程:51.1km
軌距:1067mm
車站數:25
複線區間:取手站~水海道站區間
電氣化:全線非電化

常總線IC卡使用

可以使用Suica、PASMO乘車。

常總線線路概述

線路行進在關東平原地區,沿利根川水系的鬼怒川南北行進,以水海道站為分界點南部複線化,承擔東京方面的通勤任務,北部單線化,連接鬼怒川沿岸的村落居住區。
過去線路沿線基本為田園地帶,20世紀60年代東洋觀光興業開始在沿線開發新取手居民區,20世紀70 · 80年代以户頭、南守谷和新守谷為代表的常總新城鎮與以户頭和南守谷為代表的夢見野地區的開發,造就了沿線眾多的衞星城與居民區。為了應對人口的急劇增加,在日本住宅公團的資金支持下,取手站~水海道站複線化在20世紀80年代完成,這段17.5km的非電氣化第三部門鐵道複線區間也成為了日本鐵道稀有的風景。
常總線非電氣化是因為日本氣象廳地磁氣象觀測所位於茨城縣石岡市,此前線路曾經進行過電氣化試驗,但是發現需要較多變電站成本過高,因此線路繼續保持非電氣化狀態。
線路實施“自行車運輸計劃”,水海道站~大田鄉站間在9:30~14:30間1人限帶1輛自行車乘車。

常總線歷史沿革

1913年11月1日,常總鐵道取手站~下館站開業。
1945年3月20日,常總鐵道與筑波鐵道合併成立常總筑波鐵道。8月13日,新守谷站附近列車被美軍掃射,多人受傷。
1950年10月28日,因為佔用使用中的貨運車廂開設賭場,日本雅虎美國經紀人在內的35人被逮捕。
1965年6月1日,常總筑波鐵道與鹿島參宮鐵道合併成立關東鐵道。
複線化後的寺原站 複線化後的寺原站
1977年4月7日~1984年11月15日,取手站~水海道站複線化完成。
事故處理現場 事故處理現場
1992年6月2日,取手站着的新守谷站發列車在進入取手站時沒有減速,以運行速度衝出阻車器並撞進車站內的商店,事故造成1人死亡,250人受傷,列車司機在列車衝出站台時及時跳車沒有受傷。
2015年9月10日,颱風艾濤帶來的暴雨造成常總市鬼怒川堤防決堤,線路被淹沒,全線停運。11月16日再開。
2020年5月1日,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在日本快速傳播造成乘車人數減少,常總線減少20%班次。6月8日恢復正常時刻表。8月18日,由於沿線常總市政府大樓需要爆破拆除,守谷站~下妻站間停運。

常總線線路站點

標記 ●:停車
標記|:通過
車站列表
站名
英文
累計里程/km
普通
快速
接續線路
所在地
取手
Toride
0.0
西取手
Nishi-Toride
1.6
*
寺原
Terahara
2.1
新取手
Shin-Toride
3.4
夢見野
Yumemino
4.2
稻户井
Inadoi
5.4
户頭
Togashira
6.3
南守谷
Minami-Moriya
7.4
守谷市
守谷
Moriya
9.6
新守谷
Shin-Moriya
11.4
*
小絹
Kokinu
13.0
筑波未來市
水海道
Mitsukaidō
17.5
北水海道
Kita-Mitsukaidō
19.3
中妻
Nakatsuma
20.9
三妻
Mitsuma
23.9
南石下
Minami-Ishige
27.2
石下
Ishige
28.8
玉村
Tamamura
31.0
宗道
Sōdō
33.0
下妻
Shimotsuma
36.1
大寶
Daihō
38.7
騰波之江
Tobanoe
41.0
黑子
Kurogo
43.6
大田鄉
Ōtago
47.3
下館
Shimodate
51.1
東日本旅客鐵道:水户線
真岡鐵道:真岡線

常總線車輛使用

2節編組
キハ0型 キハ0型
キハ0型
キハ310型 キハ310型
キハ310型
キハ2100型 キハ2100型
キハ2100型
キハ2300型 キハ2300型
キハ2300型
1節編組
キハ2200型 キハ2200型
キハ2200型
キハ2400型 キハ2400型
キハ2400型
キハ5000型 キハ5000型
キハ5000型
キハ5010型 キハ5010型
キハ5010型
キハ5020型 キハ5020型
キハ5020型

常總線運營情況

單線區間普通列車
1小時2班運行,基本為1節編成的單人運行列車,最大4節編成。早晚有水海道站~下妻站與下妻站~下館站間的區間列車,列車會在下妻站夜間留滯。
在經過下館站的線路中,常總線市運行班次最多的。
由於2006年10月1日的時刻表修改,從水海道站出發前往下館站的最後一班列車從21點調整到22點出發,從下館站出發的最後一班列車也從22點調整到23點發車。由此可以換乘從JR東日本水户線水户站方向和小山站方向兩個方向到達下館站的最後一班列車以及去往下妻站的最後一班列車。
複線區間普通列車
1小時4~5班運行,高峯期班次更多。本區間運行班次超過了平日和週六週日在取手站連接的JR東日本常磐線的土浦站 · 水户站方向,高峯時在守谷站的班次也超過了筑波快線,有意識的與東京方面連接。
本區間除去夢見野站4節車廂的站台長度之外,其餘車站站台均為5節車廂長度,列車基本為2節編成的單人運行,部分1節編成,特殊時期4節編成會有乘務員。
一部分是取手站~守谷站和守谷站~水海道站間的區間列車,但是也有從下妻站 · 下館站方面的單線區間1節編成的列車進入守谷站的情況。從運行數量上來説,比起取手站~守谷站區間,守谷站~水海道站區間的列車更多。2009年10月以後還可以進入取手站。
快速列車
2005年8月4日線路開始運行快速列車,1天3班往復。2005年12月10日開始1天6班往復運行,運行時間也開始擴大到白天。工作日早晚在取手站~下館站全線運行,其餘時間在守谷站~下館站間運行。守谷站~下館站最短所需時間為44分鐘,在守谷站可以換乘筑波快線列車,因此在守谷站以北通過常總線前往東京的時間大幅縮短。
停車站:取手站~(各站停車)~守谷站~水海道站~石下站~下妻站~下館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