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常瑞華

鎖定
常瑞華,女,納米光電子研究專家,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15] 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學勤講座教授,曾擔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工學院副院長及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系Whinnery講座教授,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共同院長 [18]  ,新加坡伯克利聯合研究中心首席學術官,浙江博升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11]  [19] 
常瑞華於1982年本科畢業於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獲得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1984年碩士畢業於伯克利加州大學,獲得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學位;1987年博士畢業於伯克利加州大學,獲得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1987—1992年就職于貝爾通信研究所,任研究技術人員(貝爾核心);1992—1995年在斯坦福大學擔任電子工程系助理教授;1995年9月成為副教授;1996年1月,任伯克利加州大學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科學教授;2015年共同創立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TBSI),並自此擔任共同院長;2018年2月7日,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2023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同年11月23日當選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16]  [18] 
常瑞華的主要研究領域是納米結構材料的合成、性質和器件,寬帶光通信,VCSEL,光學微機電結構。
中文名
常瑞華
外文名
Connie Chang-Hasnain
國    籍
美國 [17] 
民    族
畢業院校
伯克利加州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18年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2023年當選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常瑞華人物經歷

1982年,常瑞華本科畢業於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獲得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
1984年,碩士畢業於伯克利加州大學,獲得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學位。
1987年,博士畢業於伯克利加州大學,獲得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
1987—1992年,就職于貝爾通信研究所,任研究技術人員(貝爾核心)。
1992—1995年,在斯坦福大學擔任電子工程系助理教授。
1994年,任Alfred P Sloan研究員和白宮總統教職研究員。 [19] 
1995年9月,成為副教授。
1996年1月,任伯克利加州大學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科學教授。
1998年—2000年,任Bandwidth 10公司聯合創始人,首席科學家。 [19] 
2005年,任美國國家工程研究院Gilbreth講師。
2014年,擔任工程學院戰略聯盟副院長。
2015年,共同創立了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TBSI),並自此擔任共同院長。 [19] 
2018年2月7日,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2019年,任美國光學學會副主席。
2020年,任美國光學學會候任主席。
2021年,任美國光學學會主席。
2022年,任美國光學學會往屆主席。 [20] 
2023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擔任校長學勤講座教授,負責學校微電子學科羣建設 [18] 同年11月23日,當選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15] 
常瑞華相關照片

常瑞華主要成就

常瑞華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在過去的三十年中,常瑞華為垂直腔面發射激光器VCSEL)的物理,設計,材料和應用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並使得VCSEL確立了在多模光纖應用,光學相干層析成像和3D傳感應用等領域的統治地位。
1988年,在VCSEL光子學的初期開始研究VCSEL和激光陣列。她建議使用質子注入的第一個平面VCSEL結構,用於Gbps調製的高性能陣列製造。該設計成為VCSEL製造的行業標準的一部分。此外,她還發布了第一個使用多模光纖的Gbps多模VCSEL發送端,該發送端成為數據中心通信的主要商業化發送器。在VCSEL陣列上,常瑞華貢獻了許多原創概念。她表示VCSEL可用於波分複用應用,首次演示140波長VCSEL陣列。她於1998年率先推出了第一款用於3D感應的940nm波長,1000電子VCSEL陣列。這些工作為面部識別應用中的光纖短波分複用(SWDM)系統和光學投影儀奠定了基礎。常瑞華髮明並集成了微電子機械系統(MEMS)和光子系統,創造了一類新的光電器件。連續調諧振盪器頻率的能力至關重要,是許多系統的基本構建模塊。 [19] 
1994年,常瑞華髮明瞭MEMS-VCSEL作為一種廣泛波長的可調諧和掃頻激光器。通過將垂直腔中的一個鏡子製成可移動臂,可以連續掃描激光波長。 MEMS-VCSEL是唯一能夠在很寬的範圍內同時提供快速掃描速率的波長可調激光器設計。
2003年,常瑞華髮明瞭一種使用近波長光柵的新型平面超薄光學器件,稱為高對比度光柵(HCG)或高對比度超結構。使用HCG替代VCSEL上的傳統分佈式布拉格反射器,大大提高了MEMS-VCSEL掃描範圍和速度,並展示了用於數據中心網絡的LIDAR(3D成像)的連續可調,直接調製可調1550nm VCSEL和光纖到户應用。 [19] 
  • 學術論著
截至2018年2月,在國際頂級期刊和會議中,常瑞華本人及與他人合著了將近500篇論文,參與8部書籍編寫。 [22] 
  • 獲得專利
截至2018年2月,常瑞華擁有39項專利。 [22] 
  • 研究課題
序號
課題名稱
職稱
負責人
工作單位
總經費
(萬元)
開始時間
結束時間
1
基於HCG波束控制的基礎研究
正高
常瑞華
UC Berkeley
10
2010-8-1
2012-7-31 [12] 
  • 科研成果獎勵
時間
獎項
頒發單位
2000年
Curtis W. McGraw研究獎
/ [19] 
2003年
IEEE William Streifer科學成就獎
/ [19] 
2009年
古根海姆獎學金
/ [20] 
2009年
洪堡科研獎
亞歷山大·馮·洪堡基金會 [19] 
2013年
潘文淵文教基金會研究傑出獎
/ [19] 
2014年
國際半導體化合物大會量子研究獎
/ [19] 
  • 學術交流
2011年3月21日,常瑞華應邀訪問區域光纖通信網與新型光通信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並做了硅基納米激光器前沿講座。 [9] 
2018年11月14日,常瑞華出席第十五屆“中國光谷”國際光電子博覽會,並作大會特邀報告。 [4] 
2020年11月26日,常瑞華出席武漢光電論壇,並作題為《VCSEL——開創3D感知的新紀元》的報告。 [13] 
2020年11月30日,常瑞華出席世界光子大會暨第九屆國際應用光學與光子技術交流大會(AOPC2020),作題為《High Contrast Metastructures for Integrated Photonics》的學術報告。 [5] 
2021年3月17日,常瑞華出席“清河之光”論壇,作題為《超結構光子和垂直腔面發射激光器:進展和應用》的報告。 [7] 
2021年3月25日,常瑞華到浙江大學做題為《High Contrast Metastructures and VCSELs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s》的學術講座。 [3] 

常瑞華人才培養

  • 開設課程
據2021年7月北京大學國際合作部網站顯示,常瑞華開設《納米光電子》課程,內容包括納米光電子材料,器件及多方面的應用,從基礎理論到最前沿的發展和物理結果,包括信息系統,生物傳感器件, 發光二極管,和太陽能電池等。 [2] 
  • 講授課程
2014年6月30日—7月4日,常瑞華應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的邀請,主講“納米光子學的研究前沿與應用”暑期課程。來自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物理學院、數學科學學院,以及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兄弟單位的80餘名師生共同參與了課程的學習、討論。 [10] 
伯克利加州大學Whinnery教授應邀來實驗室進行講座 伯克利加州大學Whinnery教授應邀來實驗室進行講座
  • 教學成果獎勵
時間
獎項名稱
2005年
美國國家工程研究院Gilbreth講師獎
參考資料來源: [19] 

常瑞華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
頒發單位
1992年
傑出青年電氣工程師獎
Eta Kappa Nu Honor電氣工程師協會
1992年
國家科學基金會全國青年研究員獎

1992年
Packard會員
David and Lucile Packard Foundation基金會
1993年
年度最佳年度校友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
2005年
俄羅斯F F Ioffe研究所名譽會員

2005年
榮譽院士
A. F. Ioffe學院
2007年
OSA Nick Holonyak Jr.獎
美國光學學會 [20] 
2008年
DoD Vannevar Bush教職員獎
/ [20] 
2009年
微光學獎
日本應用物理學會微光學會議(MOC)
2011年
IEEE David Sarnoff成就獎
IEEE [20] 
2015年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納米科學和納米技術發展獎章
/ [20] 
2018年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2018年12月
國家發明家學會會士(National Academy of Inventors Fellow)
[6] 
2019年
大川獎
[1] 
/
Eta Kappa Nu傑出青年電子學工程師稱號

/
A.F. Ioffe Institute名譽會員

/
美國光學學會(OSA)會士

/
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會士

/
國際電氣工程師學會會士(IEE Fellow)

參考資料來源: [19] 

常瑞華社會任職

任職時間
職務
1997年
CLEO計劃共同主席 [20] 
1998年—2000年
美國光學學會(OSA)董事會特聘幹事 [20] 
2004年
亞太光通信大會的通用技術共同主席 [20] 
2006年—2017年
伯克利加州大學納米級科學與工程研究生小組主席
2006年
伯克利加州大學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系Whinnery講座教授
2006年
OSA Slow and Fast Light TopicalMeeting Program共同主席 [20] 
2007年
OSA Frontiers in Optics Conference 大會共同主席 [20] 
2007年—2012年
《光波技術雜誌》(IEEE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總主編 [20] 
2021年
美國光學學會主席(第二位華人主席
/
區域光纖通信網與新型光通信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客座教授 [8]  [10] 
/
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納米器件實驗室主任
/
清華大學特聘講座教授 [19] 
/
北京大學客座院士 [20] 
/
台灣交通大學客座院士 [20] 
/
新加坡國立大學客座院士 [20] 

常瑞華個人生活

  • 家庭背景
常瑞華的父親十六歲離開哈爾濱到台灣,1978年移民美國。 [21] 
  • 洗碗工
1979年,常瑞華到斯坦福大學附近的中餐館做洗碗工,每小時的工資不到一美元,每天她的工作就是給廚師打下手,洗菜,切菜,還有收拾餐具,擦桌子,洗碗。 [1] 

常瑞華人物評價

常瑞華是納米光子領域的著名科學家,權威光學組織的掌門人。(中國科技網
常瑞華身材瘦小,面龐白皙。(南方都市報記者郇舒葉評 [1] 
常瑞華教授是繼“光通信領袖”厲鼎毅教授之後的第二位當選OSA主席的華人科學家,亦是該職位的首位華人女科學家。常瑞華也在努力推動中美之間在光電通信、感應等相關領域的交流與發展。(福布斯中國評 [1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