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帕斯卡

(壓強單位)

鎖定
帕斯卡(Pascal)是國際單位制中表示壓強基本單位,簡稱帕。符號Pa。為紀念法國物理學家與數學家帕斯卡而命名。
中文名
帕斯卡
外文名
Pascal
屬    性
壓強單位
簡    稱
帕(Pa)
換    算
1Pa=1N/m²=1kg/(m·s²)

帕斯卡帕斯卡[Pascal]

簡稱:帕(Pa)
壓強:物體所受壓力與受力面積之比
1帕斯卡=1牛頓/平方米(1N/㎡)
P=F/S(F為壓力,S為受力面積) P=ρgh(ρ為液體或氣體密度或固體柱體密度,g為重力加速度,約合9.8N/kg,h為深度或固體柱體高度)
1MPa(兆帕)=1000kPa(千帕)=1000000Pa(帕)
1標準大氣壓=101325牛頓/米^2,即為101325帕斯卡(Pa)=760mm 柱所產生的壓強. [1] 
帕斯卡與其他壓力單位的換算:
1 Pa= 1 N/m² = 1(kg·m/s²)/m² =1kg/(m·s²)
= 0.01毫巴(mbar)
= 0.00001巴(bar)
= 十萬分之一(公斤力/平方釐米

帕斯卡帕斯卡桶裂實驗及托里拆利實驗

帕斯卡帕斯卡實驗

帕斯卡在1648年表演了一個著名的實驗:他用一個密閉的裝滿水的桶,在桶蓋上插入一根細長的管子,從樓房的陽台上向細管子裏灌水。結果只用了幾杯水,就把桶壓裂了,桶裏的水就從裂縫中流了出來。原來由於細管子的底面積較小,幾杯水灌進去,其深度h很大,造成壓強也很大。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帕斯卡桶裂實驗。 一個容器裏的液體,對容器底部產生的壓力僅為液體自身的重量,但是卻能使桶裂開,這對許多人來説是不可思議的。

帕斯卡改進

該實驗裝置高度太高不便在教室裏演示,可啓發學生思考:能否把所有的裝置都相應地縮小呢?答案是否定的。接着再問:管長減小了,液體壓強減小了,液體對木桶的壓力必定減小;而桶儘管縮小了,但其耐壓性幾乎不變,桶就不可能裂開,能否用其它物體來模擬“裂桶”呢?學生自然會想到用耐壓性較低的物體來代替(如薄塑料袋)。比較裝滿水的塑料袋在同質量的一杯水與一管水作用下不同情形,液體壓強的實質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取一個演示液體測壓強用的大廣口瓶(直徑約30釐米,高約40釐米),在瓶下部的側壁管口用橡皮薄膜紮緊密封,將紅色的水從瓶口倒入,隨着瓶中水位的升高,側管的橡皮薄膜漸漸鼓出,可以看到,即使灌滿水後,薄膜鼓出的程度也並不十分明顯(圖1)。這説明雖然瓶中裝了很多很重的水,但對側壁的壓強並不很大。再取一根1米長的托里拆利玻璃管,通過打有小孔的瓶塞插入大瓶中,並把塞塞緊密封。讓一個學生站到凳子上將燒杯中的水用漏斗漸漸灌入管中(圖2),當玻璃管中紅色水升高50釐米以上時,只見大瓶側管的橡皮薄膜大幅度鼓出,現象生動明顯。
因為液體的壓強等於密度、深度和重力加速度常數之積。在這個實驗中,水的密度不變,但深度一再增加,則下部的壓強越來越大,其液壓終於超過木桶能夠承受的上限,木桶隨之裂開。
帕斯卡“桶裂”實驗可以很好地證明液體壓強與液體的深度有關。

帕斯卡托里拆利實驗

托里拆利實驗測出了大氣壓強的具體數值。在長約1m、一端封閉的玻璃管裏灌滿水銀,將管口堵住,然後倒插在水銀槽中,放開堵管口的手指時,管內水銀面下降一些就不再下降,這時管內外水銀面的高度差為760mm。
管內留有760mm高水銀柱的原因正是因為有大氣壓的存在。由液體壓強的特點可知,水銀槽內液體表面的壓強與玻璃管內760毫米水銀柱下等高處的壓強應是相等的。水銀槽液體表面的壓強為大氣壓強,由於玻璃管內水銀柱上方是真空的,受不到大氣壓力的作用,管內的壓強只能由760mm高的水銀柱產生。因此,大氣壓強與760毫米高的水銀柱產生的壓強相等,而水銀柱的壓強=ρgh約為100000Pa。
通常情況下,表示氣體壓強的常用單位有帕斯卡、毫米水銀柱毫米汞柱)、釐米水銀柱(釐米汞柱)、標準大氣壓,它們的符號分別是Pa、mmHg、cmHg、atm.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