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帑,漢語二級字 [3]  ,讀作讀帑(tǎng或nú),是指貯藏錢財的府庫,部首,巾,出自《説文》,總共8畫。 [1] 
中文名
拼    音
tǎng;nú
五    筆
VCMH
倉    頡
VELB
鄭    碼
ZMXL
注    音
ㄊㄤˇ;ㄋㄨˊ
部    首
總筆畫數
8
部外筆畫
5
筆順編號
53154252
筆順讀寫
撇點、撇、橫、橫撇、捺、豎、橫折鈎、豎
統一碼
5E11
GBK
E0FB

詞語解釋

帑tǎng〈名〉
(1)
貯藏錢財的府庫 [state treasury]
帑,金幣所藏也。從巾,奴聲。――《説文
庫藏曰帑。――《通俗文》
人食不足,而帑藏殷積。――《後漢書
(2)
又如:帑實(府庫中的財物);帑廩(國庫與糧倉);帑廥(國家儲藏金幣和糧食的府庫);帑藏(國庫);帑儲(府庫儲積);帑簿(國庫登記財物的帳簿);帑銀(國庫中的銀子)
(3)
指國家庫藏的金帛 [funds in the state treasury]
虛費府帑。――《漢書·匈奴傳》
(4)
又如:國帑(國家的公款);帑金(錢幣。多指國庫所藏)
(5)
裹金帛的囊 [golden bag]
行帑無寸金,衞兵不宿飽。――《舊唐書
帑tǎng〈動〉
(1)
藏匿 [hide]
帑金帛舍。――《晉書音義
(2)
又如:帑屋(帑舍。貯藏金銀的庫房);帑帛(庫藏的絲織品
帑nú〈名〉ㄋㄨˊ
(1)
古同“孥”,兒女。
樂爾妻帑——《詩經·小雅·常棣
(2)
鳥尾:鳥~。

詞語出處

説文
《通俗文》
《晉書音義》
《漢書·匈奴傳》
後漢書

古籍解釋

唐韻》乃都切《集韻》《韻會》《正韻》農都切,𠀤音奴。與孥通。《詩·小雅》樂爾妻帑。《傳》帑,子也。《左傳·文十三年》秦人歸其帑。《注》帑,妻子也。
鳥尾曰帑。《左傳·襄二十八年》以害鳥帑。《注》鳥尾曰帑。《疏》帑,細弱之名。於人則妻子為帑,於鳥則鳥尾曰帑。妻子為人之後,鳥尾為鳥之後,故俱以帑為言。
廣韻》他朗切《集韻》《韻會》坦朗切《正韻》他曩切,𠀤音曭。《説文》金幣所藏也。《玉篇》金布所藏之府。《前漢·匈奴傳》以為虛費府帑。《後漢·鄭弘傳》人食不足,而帑藏金幣。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