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布羅卡氏區

鎖定
布羅卡氏區 [1]  (Broca's area)又稱布羅卡氏中樞、布羅卡氏回,即運動性言語中樞(説話中樞)。 布羅卡氏區的發現,不但使人相信神經系統內的機能各有其較特殊的定位,而且還找到了以腦溝回作為腦的機能分區的明確標誌。
中文名
布羅卡氏區
外文名
Broca's area
別    名
布羅卡氏中樞
別    名
布羅卡氏回
發現者
皮埃爾·保爾·布羅卡
功    能
主管語言訊息的處理、話語的產生
位    置
主側大腦半球額下後部靠近島蓋處

布羅卡氏區簡介

布羅卡氏區與韋尼克區 布羅卡氏區與韋尼克區
發現者為皮埃爾·保爾·布羅卡[Pierre Paul Broca 1824.06.28-1880.06.09],法國外科醫生、神經病理學家、人類學家,也是最早發現大腦左半球語言中樞的生理學家。布羅卡氏區是大腦的一區,它主管語言訊息的處理、話語的產生。與韋尼克區Wernicke's area共同形成語言系統。布羅卡氏區與韋尼克區通常位於腦部的優勢半腦(通常位於左側),這是由於大多數人(97%)是右利的緣故。布羅卡氏區與韋尼克區由額葉顳葉間的神經通道弓狀束(Arcuate fasciculus)連接。
布羅卡區位於主側大腦半球額下後部靠近島蓋處,即布魯德曼第 44、45 區。在布羅卡的發現之前,P.弗盧朗學説堅持大腦的整體功能。布羅卡氏區損害導致運動性失語症,由於有關肌肉共濟失調,不能將語言以口語方式表達出來。障礙程度輕重不等。輕者找到個合適的詞,重複使用有限的詞彙,句子簡單,語法單調,表達中有較長的停頓。重者言語功能喪失,能發音,但構成不了詞句。

布羅卡氏區功能及症狀

功能: ①產生協調的發音程序;
②提供語言的語法結構;
③言語的動機和願望。
症狀: ①布洛卡區病變引起的失語症常稱運動性失語症表達性失語症。病人閲讀、理解和書寫不受影響。他們知道自己想説什麼但發音困難,説話緩慢費力;
②不能使用複雜句法和詞法;
自發性主動語言障礙,很少説話和回答,語言有模仿被動的性質。
在大腦功能分區中的位置 在大腦功能分區中的位置

布羅卡氏區發現

布羅卡氏區的發現相當奇特。1831 年,在巴黎郊外的俾舍特耳瘋人病院內,來了一位 21 歲的男性患者。他沒有其他病症,只是不能説話。他住在俾舍特耳院內,總共 30 年,到了 1861 年 4 月 12 日,因患病而就診於外科醫生布羅卡。布羅卡細心地在患者身上作了 5 天檢查,結果發現他的喉頭肌肉和發音器官都不足以阻礙其正常的語言運動,也沒有其他癱瘓的症候可以妨礙發音,而且患者還很聰明,他能借助符號來進行交際,其他方面也都顯得正常,不至於不能説話。患者死於 4 月 17 日,布羅卡當天就進行了屍體解剖,他發現在大腦左半球的第三個前額溝回有一內傷。因此布羅卡將其腦保存於酒精之內,並向法蘭西人類學學會描述了他的發現。

布羅卡氏區意義

布羅卡氏區的發現是對弗盧朗的大腦功能整體學的第一次真正的挑戰。布羅卡氏區的發現,不但使人相信神經系統內的機能各有其較特殊的定位,而且還找到了以腦溝回作為腦的機能分區的明確標誌。以後的研究表明,言語有着非常複雜的機制,以致於無法確定一個特定的大腦區域。值得注意的是,弗盧朗和布羅卡的主張雖不相同,但他們都是根據實驗和科學觀察而獲得結果。由於弗盧朗的切除法不能用之於人類,布羅卡所用的臨牀法就成了切除法的非常有用的補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