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布什主義

鎖定
布什主義,是指布什政府從美國共和黨保守主義現實主義思想出發,奉行“共和黨色彩的國際主義”路線,在國家安全政策和對外交往中遵循“美國利益至上”和“以實力求和平”兩大原則,在對待恐怖主義和謀求核武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不友好國家採取先發制人的打擊政策,在全球地緣戰略格局上以更具進攻性的軍事部署為基礎,採用強硬和保守的態度追求美國的國家利益。“布什主義”的顯著特徵在於他提出了一反國際法規則的所謂“先發制人”政策,所以“布什主義”也被稱為“先發制人主義”。
中文名
布什主義
外文名
Bushism
類    別
美國布什政府提出的政治主義
引證解釋
美國總統G.W.布什提出的在全球範圍內打擊恐怖主義,推進西方民主,並謀求世界霸權的外交政策原則。2001年9月11日,美國紐約世界貿易中心和華盛頓五角大樓等地遭大規模恐怖襲擊,對美國社會造成巨大沖擊。同年10月,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在此背景下,布什在2001年9月30日《四年防務評估報告》,2002年1月29日《國情諮文》、6月1日西點軍校講話和9月29日《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全面闡述了對安全威脅的新判斷和對全球戰略的調整。這被稱為“布什主義”。在2005年1月20日布什第二個《就職演説》及其後的國情諮文中,布什主義得到進一步的發展。①美國面臨着史無前例的威脅,這些威脅來自恐怖分子及其組織,支持恐怖主義的政權和謀求生物、化學和核武器的“邪惡軸心”國家。2002年1月,美國將朝鮮、伊朗、伊拉克稱為“邪惡軸心”國家,認為它們試圖研製大規模殺傷性武器;5月,又把古巴、利比亞和敍利亞稱為“邪惡軸心”國家,並給以上六國和蘇丹貼上“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的標籤。“邪惡軸心”國家和蘇丹成為美國的敵人和打擊對象。②宣稱美國對外政策的首要任務是反對恐怖主義。反恐是一場長期而複雜的戰爭,美國要“將恐怖分子繩之以法”“防止謀求化學、生物和核武器的恐怖分子和政權威脅美國和全世界”,其他國家“要麼與我們在一起,要麼跟恐怖分子在一起”。③提出為有效地打擊恐怖主義、保護美國本土安全,美國必須改變長期以來在軍事上奉行的防禦戰略和威懾戰略,“採取先發制人的行動”,把恐怖威脅消滅在萌芽狀態。布什強調,先發制人是美國確保安全的唯一選擇,“最好的防禦是有效的出擊”,為搶先一步阻止敵人採取行動,“美國將在必要時先發制人”。④G.W.布什政府在美遭到恐怖襲擊後多次表示願意進行國際合作,重視大國協調,要“通過在大國之間建立良好關係維護和平”,特別是重視與俄羅斯、中國等大國的關係。⑤2005年1月,美國對布什主義注入新的內涵,宣稱為確保美國和盟國的安全與自由,美國將在全球範圍內“推進自由”和“剷除暴政”,聲稱“暴政”是滋生恐怖主義的土壤,要從根本上杜絕恐怖主義,就必須“尋求和支持民主運動和民主制度在各個國家和各種文化下的發展”。美將朝鮮、伊朗、古巴、緬甸、白俄羅斯、津巴布韋六國列為“暴政據點”。“布什主義”是美國在反恐旗號下謀求世界霸權的政策綱領。在軍事上,美國大力擴充攻防兼備的武裝力量,部署國家導彈防禦系統,實施“先發制人”打擊戰略,發動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擴大美國在中亞和中東的前沿軍事存在,鞏固和拓展美國戰略與經濟利益。在政治上,美國大力推廣美國式的自由和民主。在外交上,美國奉行以其為主導的大國協調和多邊合作的同時,推行單邊主義。美國推行布什主義,使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受到更大挑戰。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