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巴登巴登集團

鎖定
巴登巴登集團,是指由永田鐵山小畑敏四郎岡村寧次3人發起組成的日本軍人集團, [1]  它是“日本軍部”獨立的萌芽、日本政壇轉向“軍國主義”的起點, [2]  也是日本軍隊“法西斯”運動的起點 [3]  。因在德國巴登巴登温泉密會成立,故稱“巴登巴登集團”。 [2] 
1921年10月,在日本皇太子裕仁的鼓勵下,永田鐵山、小畑敏四郎、岡村寧次和東條英機等日本少壯派軍官,在德國萊茵河畔的巴登巴登温泉商討國內外政治、軍事形勢。他們相約盟誓,回國後將致力於“消除派閥、刷新人事、改革軍制、建立總動員態勢”,全力推動日本走軍國主義侵略擴張道路。 [3] 
石原莞爾、板垣徵四郎、東條英機、河本大作、土肥原賢二、山下奉文等先後加入該集團。 [1] 
中文名
巴登巴登集團
地    點
巴登巴登的礦泉療養地
書    籍
1921年10月27日
行動綱領
確立總體戰體制

巴登巴登集團政治背景

明治政府成立以來,日本軍部成為與內閣平行的“輔佐”天皇的獨立體系,擁有凌駕於政權之上的特權。九一八事變前,無論是日本陸軍省、參謀本部,還是關東軍,都確立了軍事佔領中國東北的基本方針,甚至對佔領東北後的統治方式與原則都進行了充分考慮。 [1] 
軍人集團中的一部分人將推翻政黨內閣、建立軍人政權、實行舉國一致體制作為目標。20年代日本駐瑞士武官永田鐵山、駐蘇聯武官小畑敏四郎和巡迴武官岡村寧次3人組成的所謂“巴登巴登集團”具有代表性。 [1] 

巴登巴登集團巴登巴登密約

1921年10月底,旅歐日本陸軍軍官永田鐵山小畑敏四郎岡村寧次在德國巴登巴登温泉聚會,商討當時日本國內外政治軍事形勢。第二天,東條英機亦從柏林趕到,繼續商討並加入密約。這4人主張對內整軍備戰,對外侵略擴張,鼓吹所謂“大東亞共榮”。 [2] 

巴登巴登集團成立集團

集團開始聯繫駐瑞士武官梅津美治郎、駐伯爾尼武官山下奉文、駐哥本哈根武官中村孝太郎、駐哈爾濱武官松井石根等,組成了11人的“巴登巴登集團”,並逐漸成為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的核心力量。這些人此後曾分別出任戰時日本首相,以及侵華日軍總司令,有的親手製造了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 [2] 

巴登巴登集團迅速發展

為檢驗和完善對華侵略計劃,增強軍官指揮和士兵作戰能力,提高備戰程度,日本進行了多方精心準備。在軍事理論上,進一步完善了“巴登巴登集團”核心人物永田鐵山主張的“總體戰戰時體制”。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