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巴塘紫菀

鎖定
巴塘紫菀(Aster batangensis Bureau & Franch.)是屬於菊目、菊科紫菀屬的一種植物。是中國的特有植物。分佈於蒙古、俄羅斯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等地,生長於海拔3400米至4400米的地區,一般生於河谷、山溝及山坡石縫中,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此種常被列入高山組的異毛亞組 subsect. Heterochaeta Onno 中,但有具多肋的 瘦果和僅具少數短毛的外層冠毛,與異毛亞組的種有明顯區別,而似與狗舌紫菀(A. senecioides Franch.) 有較密的親緣關係。
中文名
巴塘紫菀
拉丁學名
Aster batangensis Bureau & Franch. [3]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菊目
菊科
紫菀屬
巴塘紫菀
分佈區域
中國西南部

巴塘紫菀形態特徵

亞灌木,根狀莖(或莖)平卧或斜升,多分枝,木質,徑達1.5釐米,常扭曲,有密集的枯葉殘片,外皮撕裂或縫裂,常有不定根。
枝端有密集叢生的基出條和花莖。基出條短或長達2釐米,有密集的葉和頂生的蓮座狀葉叢;葉匙形或線狀匙形,長1.5-8釐米,寬0.3-1釐米,下部漸狹長具翅的柄,頂端圓形或微凹,或有小尖頭。花莖直立或斜升,纖細,被疏短柔毛,下部有密生的葉。下部葉線狀匙形或線形,長1.5-3.5釐米,寬0.2-0.7釐米,基部漸狹,頂端圓形或漸尖;上部葉小,苞葉狀;全部葉質較厚,兩面被疏短柔毛,有緣毛,中脈與側脈幾平行。
頭狀花序單生,徑3-4.5釐米。總苞半球狀,徑10-15毫米;總苞片約2層,近等長,線狀披針形,長7-12毫米,寬1-2毫米,漸細尖,外層全部草質,背面有腺,有短毛或無毛;內層上部草質,邊緣寬膜質,背面有腺。
舌狀花15-20個,管部長3毫米,舌片紫色,長12-22毫米,寬1-2.5毫米;管部花長約5毫米,管部長1.5毫米,裂片長1毫米;花柱附片長0.5毫米。冠毛2層,白色或稍紅色,外層有少數極短的毛;內層長達5毫米,有多數不等長的微糙毛。
瘦果長圓形,長几達4毫米,稍扁,下部漸狹,一面有1-2肋,一面有1肋或無肋,被密粗毛。花期5-9月;果期9-10月。

巴塘紫菀分佈範圍

巴塘紫菀線稿圖 巴塘紫菀線稿圖
生於海拔3400~4400m的灌叢林地、林緣。產於西藏芒康、左貢,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 [1]  [4] 

巴塘紫菀採集加工

巴塘紫菀
巴塘紫菀(4張)
春、秋季採集曬乾 [2] 

巴塘紫菀相關變種

巴塘紫菀原變種

葉長1.5-8釐米,兩面被疏柔毛;總苞片外面被腺和短柔毛。據原始記載,葉和頭狀花序都較小。但大花大葉的類型常可見到。
產於四川西部、西南部(康定、道孚、雅江、九龍、裏塘、木裏、巴塘)及雲南西北部(大理、鶴慶、麗江、中甸)及西藏昌都地區。生於森林和灌叢邊緣、開曠草地或石礫地。海拔3400-4400米。

巴塘紫菀匙葉變種

葉長2-5釐米,寬0.4-0.6釐米,僅沿脈有微柔毛;總苞片外面常有腺,但無毛。
產於雲南西北部(麗江),四川西南部。生於開曠坡地。海拔2500-4000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