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巴丹號

鎖定
CV-29“巴丹”號是美國海軍“獨立”級航空母艦的第八艘,設計時命名為“水牛”號輕型巡洋艦(CL-99),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獨立級航空母艦的八號艦。
它是美軍第一艘以巴丹為名的軍艦,紀念美軍在太平洋戰爭早段落敗投降的巴丹半島戰役 [1] 
中文名
巴丹號
排 水 量
10,662噸
飛行甲板長
165.81米
艦    寬
21.79米

目錄

巴丹號參數

1959年8月23日解體
排水量 10,662噸(標準)/14,750噸(滿載)
尺寸 全長189.74米,飛行甲板長165.81米,艦寬21.79米,飛行甲板寬33.25米
吃水 6.4米(平均)
動力裝置 4部蒸汽輪機,4台鍋爐,4軸,10萬馬力
主 炮 127mm×2,40mm×16,20mm×10
續 航 力 1.3萬海里(15節)
艇 載 機 45架,後減為30架
最高航速 31節
編制人數 1569人

巴丹號簡介

巴丹號的建造合約在1940年12月16日批出,原建為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的三十號艦,艦名為布法羅; [1] 
由於美軍航空母艦短缺,故將九艘建造中的克利夫蘭級改裝為航空母艦。1942年6月2日,巴丹號的合約更改為建造航空母艦,並更改舷號(由CL-99改為CV-29)及艦名,於8月31日在紐約造船廠開始建造。 [1] 
1943年7月15日,巴丹號與其他改裝航空母艦重編為輕型航空母艦,舷號改為CVL-29。8月1日巴丹號下水,並在11月17日服役。 [1] 
巴丹號曾加入太平洋戰爭,參與多場戰役。戰後巴丹號參與魔毯行動(Operation Magic Carpet),運載美軍返國,於1947年2月11日退役封存。1950年5月13日,巴丹號重返現役,並用作試驗性的反潛航母。一個月後朝鮮戰爭爆發,美軍在西太平洋的航空母艦短缺,巴丹號隨即改變用途為攻擊航母,前往西太平洋,並先後作三次朝鮮戰爭巡航。 [1] 
朝鮮戰爭後巴丹號隨即預備退役,並在1954年4月9日正式退役。封存數年後,巴丹號先於1959年5月15日改編為飛機運輸艦,舷號改為AVT-4,再於9月1日除籍,最後於1961年5月出售拆解。 [1] 
巴丹號在二戰及朝鮮戰爭分別獲得六顆及七顆戰鬥之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