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工薪税

鎖定
工薪税是税收一種,所屬税收為個人税。
中文名
工薪税
外文名
Payroll tax
類    別
税收一種
所屬税收
個人税

工薪税改革呼聲

現行個人所得税淪為“工薪税”,公平税負改革呼聲高。

工薪税完善税收制

關係百姓切身利益的個人所得税改革尤為引人關注。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表示,加快房地產税改革立法進程及個人所得税改革,逐步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税制。

工薪税徵税的藝術

英國經濟學家哥爾柏曾把徵税的藝術概況為:拔最多的鵝毛,聽最少的鵝叫。
業內人士表示,“見鵝就拔毛”而不顧及其他是不可取的。其實,為減輕中低收入羣體的負擔,中國曾多次提高個人所得税起徵點。到2011年9月1日,個人所得税起徵點調高到3500元/月,工資薪金所得的九級超額累進税率調整為七級,取消了15%和40%兩檔税率,將最低的一檔由5%降為3%。

工薪税個人所得税

改革後的個税依然沒有充分體現公平的原則。據瞭解,世界各國對個人所得税徵收有分類所得税、混合所得税、綜合所得三大模式,而中國是其中為數不多的採用分類制模式的國家。專家指出,這種模式符合税制簡便的原則,但分項計徵使一些高收入者可以把多元化的高收入通過“分散化”避税,最終在社會上形成高收入者税負輕、低收入者税負重的現象。
“中國的税負集中在中等收入和中下收入階層,富裕階層的税負相對外國來説顯得太輕了。”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認為。有關統計顯示,在全部個人所得税收入中,近2/3來源於中低收入家庭。社會上普遍流傳着一種説法:個人所得税已淪為“工薪所得税”。
中國社會科學院專家張斌建議,個税改革應該更加體現以“人”為中心,綜合考慮收入情況和負擔情況。在建立起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税制後,逐步實現以家庭為單位徵收和差別化扣除模式,從而充分照顧到每個家庭的實際情況。
楊衞華表示:“還是應該選擇以個人為單位而不是以家庭為單位作為改革的突破口。對個人經常性所得或者勞動所得采用綜合徵收模式,每個月按月預繳個税,年終彙算清繳多退少補。對於個人的其他收入,如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則採用分類徵收模式,我認為財產轉讓所得也應分類徵收,對這些收入一次性徵收,不用匯算清繳。同時,在徵管上,最根本的一點就是要改變税源監控模式,加強現金管理,減少現金流通。”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