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川楊河

鎖定
川楊河,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西起黃浦江,西起黃浦江楊思鎮,向東筆直達原川沙鎮海邊的三甲港,所以命名為川楊河。往東經楊思、孫橋、川沙,流入長江口。長約29公里。1978年11月~1980年1月人工開挖而成。 [1] 
川楊河竣工後,與隨塘河浦東運河、曹家溝、馬家浜、三八河等33條南北向支流交接,形成以川楊河為骨幹的水運網,並使35萬畝農田受益,改善了部分地區的水質。 [2] 
川楊河有航運、泄洪、排澇、灌溉和引水衝污等功能。可通航100噸級船隻。東西兩端分別建有三閘港節制閘及楊思節制閘。 [1] 
中文名
川楊河
外文名
Chuanyang River
所屬水系
長江支流黃浦江水系
地理位置
上海市浦東新區
流經地區
上海市浦東新區
發源地
上海市浦東新區楊思橋
主要支流
隨塘河、浦東運河、曹家溝、馬家浜、三八河
河    長
29 km
流域面積
233 km²
河口位置
上海市浦東新區三甲港

川楊河幹流概況

川楊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川楊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川楊河,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南部。東出三甲港水閘入長江口,西經楊思港水閘通黃浦江,全長28.77公里 [2]  (長約29公里。 [1]  ),西起黃浦江,往東經楊思、孫橋、川沙,流入長江口 [1] 
川楊河西端黃浦江口楊思港 川楊河西端黃浦江口楊思港
川楊河西端黃浦江口楊思港 川楊河西端黃浦江口楊思港
川楊河西端黃浦江口楊思港 川楊河西端黃浦江口楊思港
川楊河西端黃浦江口楊思港 川楊河西端黃浦江口楊思港
川楊河張江段(1988) 川楊河張江段(1988)
川楊河張江鎮科學會堂段 川楊河張江鎮科學會堂段
川楊河川沙鎮段 川楊河川沙鎮段
川楊河甲港河口段 川楊河甲港河口段

川楊河水文特徵

川楊河流量

1966年起原浦東新區境主要河道在入浦口陸續建閘,各河道的水文要素基本上受水閘的控制。黃浦江下游出口段東岸,南起楊思北至吳淞口依次建有水閘9座。引潮總和可達17.7億立方米,因水質污染等因素,只用楊思水閘向黃浦江引水,其餘各閘均用於擋潮、排污及航運。沿長江的五號溝水閘能擋潮和引水(現未曾引水);三甲港水閘主要功能為排水。根據實測資料:楊思水閘1984年(平水年)引水量為5.9億立方米;1985年(豐水年)為6.22億立方米,平均每年可引黃浦江的潮量為6億立方米。黃浦江進潮量之20%(1.2億立方米)的水量通過白蓮涇、三八河、及馬家浜流入浦東新區(原南匯)境。 [3] 

川楊河潮汐

川楊河臨長江口,口內水域水深小於20米,屬非正規的淺海半日潮,每日有二次漲落。 [4] 
據高橋(十四圖)水文站歷年觀測資料: [4] 
潮時,平均漲潮歷時4小時48分,平均落潮歷時7小時38分,漲落時差為2小時50分,潮汐曲線近似正弦曲線。 [4] 
潮位,歷年平均高潮位3.20米,最高潮位5.64米(1981年9月1日)。最低潮位-0.04米(1958年1月4日)。
潮差,1965年至1985年潮位特徵數值統計(附表2),漲潮差最大極值4.32米(1966年),最小極值0.20米(1970年)。落潮差最大極值4.39米(1984年),最小極值0.07米(1968年)。歷年平均潮差為2.38米。 [4] 
1980年楊思閘建成,引用黃浦江清水,含沙量明顯降低。經實測,三甲港水最大含沙量每立方米為1058.2克(引水口,下同),五好溝為604.2克,楊思港為410.6克(據華東師大地理系水文組1987年實測數據)。 [4] 

川楊河主要支流

川楊河竣工後,與隨塘河、浦東運河、曹家溝、馬家浜、三八河等33條南北向支流交接,形成以川楊河為骨幹的水運網,統一了兩大水系,使“西引東排,南水北調,引清壓污”的計劃得以實施,為實現日雨200毫米不受澇的規劃打下基礎。並使35萬畝農田受益,改善了部分地區的水質。 [2] 
白蓮涇,位於浦江新區西南。西起三八河,經北蔡、花木、嚴橋、六里等,西入黃浦江。長22.5公里。歷代疏浚次數較多,1977年曾在河口建套閘,並將下游河道浚深加寬、截彎取直,從港口至船閘一段能通行100噸級船舶,自船閘至川楊河段可通行60噸級船舶,受益農田2萬餘公頃。 [1] 
西溝港,位於浦東新區中部。曾稱西溝浦。南起川楊河,往北流經張江、金橋、洋涇、張橋等4鎮境,入黃浦江。長11.47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1.8米,可通行20~30噸級船舶。河口建有節制水閘。 [1] 
橫沔塘,位於浦東新區南部。南起六灶港,往北經橫沔、孫橋,入川楊河。長6.6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2.2米,可通行10~30噸級船舶。 [1] 
川楊河與浦東運河相交處(1988) 川楊河與浦東運河相交處(1988)
浦東運河,在浦江新區境內。北起楊園鎮東北高界浜,南經曹路、川沙、祝橋、惠南、大團,止於浦東新區與奉賢界。穿越趙家溝、川楊河、六灶港、惠新港、大治河等。長約44.5公里。各段寬窄不一,一般水深為1.5~3.4米,河底寬10~20米,底高-0.5~-1米。由於原來平行於裏護塘兩側的東西運鹽河窄小彎曲且淤塞,1958年開始分段疏鑿,1978年竣工。以地片名浦東為名。兼具航運、灌溉與調蓄水量,可通行60~100噸級船隻。為浦東新區南北向水上運輸幹道。 [1] 
隨塘河人民塘隨塘河交川楊河於三甲港閘上游 隨塘河人民塘隨塘河交川楊河於三甲港閘上游
隨塘河(人民塘隨塘河),為浦東新區東部地區南北向幹河,南起潘家泓(與隨塘河相銜接),北至黃家灣,流經施灣、江鎮、蔡路、合慶、龔路、顧路、楊園7個鄉,全長28公里。1951年至1952年春,為修築人民塘解決土方來源,在相距人民塘塘基以西50米沿線開挖隨塘河,由北向南,分3期施工。第一階段,1951年3月1日至4月底,開挖黃家灣至白龍港段,實地開河12公里,築塘14.6公里。出動20900名民工,挖土45.57萬立方米。第二階段,又分兩期施工。第一期,1951年12月27日至次年1月20日,開挖白龍港至三甲港段,實地開河0.88公里,築塘3.4公里,出動6000名民工,挖土10.03萬立方米。第二期,1952年3月14日至27日,開挖三甲港至潘家泓段,實地開河9.99公里,築塘10公里,出動17300名民工,完成土方26.6萬立方米。由於隨塘河臨近長江入海口引水,致使泥沙淤積,自開挖起到1985年已先後疏浚過7次。 [2] 
曹家溝,南起三灶浜,流經城鎮、孫橋、唐鎮、張橋4個鄉。全長13公里。民圍35年、37年曾兩次疏浚。1953年,浚呂家浜至上海市界段,長度3.31公里,挖土70000立方米。1966年2月16日至3月8日浚新陸至陸家木行段,長度1.2公里,挖土23000立方米。1972年冬曹家溝全線浚深拓寬,總土方量為86.6萬立方米。1983年冬至1984年春,對唐鎮至張橋磚瓦廠及都台浦水閘至趙家溝兩段截彎取直,實地開河,長度4.5公里,挖土80萬立方米。 [2] 
三八河,南起一六庵,北至華漕。流經北蔡、花木、洋涇3鄉。長度8.6公里。1958年春先開挖南段一六庵至牛角尖的工程。因參加施工的大多是婦女,故命名為三八河。1963年12月,又開挖北段工程。 [2] 
馬家浜,南起川楊河通橫沔港,北至滬東造船廠橋入黃浦江,流經張江、金橋、洋涇、張橋4個鄉,全長11.8公里,與兩條東西向河道~張家浜、呂家浜相串通,在北端西溝港已建有8米單孔節制閘。民國35年、37年曾兩度疏浚。1953年浚張江至上海市界段,長度4.18公里,用工40800工日,挖土10.95萬平方米。1970年冬,對三橋至陸家木橋淤淺彎曲段予以截彎取直,改道整治,長度5.1公里,其中實地開河2.04公里。20萬工日,挖土25.8萬立方米。 [2] 

川楊河治理開發

川楊河河道開挖

1988年的楊思口 1988年的楊思口
張橋公社陸行大隊走在機械施工路上 張橋公社陸行大隊走在機械施工路上
川楊河工程分2期進行。第一期工程從三甲港水閘至陸家大橋,長13.5公里。1978年11月20日動工,出動施工機械包括:大拖拉機230台,小拖拉機1229台,人力翻斗車7234輛,捲揚機、鬥式輸送帶、電動泥漿泵等332台。有5萬民工參加施工。次年1月20日結束河道工程,這期工程(包括三甲港水閘工程在內)土方量為817萬立方米,其中機械挖土佔總土方的35.5%。第二期工程於1979年11月25日開工,從陸家大橋起,至楊思港水閘止,長15.25公里。出動施工機械有:推土機10台,大拖拉機156台,小拖拉機734台,人力翻斗車5728輛,捲揚機、鬥式輸送帶、電動泥漿泵等361台。有5萬多民工參加施工。次年1月15日竣工。這期工程(包括楊思港水閘工程)土方量為917萬立方米,其中機械挖土佔總土方的30%。兩期工程共挖廢農田3420.86畝。國家投資2157.73萬元,耗用鋼材9687噸,木材13497立方米,水泥34729噸。 [2] 

川楊河河道建築

三甲港節制閘 三甲港節制閘
三甲港節制閘,位於川沙鎮(原蔡路公社)海塘大隊,三甲港涵閘南220米處,是浦東新區通長江口的重要水利設施之一。以排水為主,兼顧航運,是川楊河的配套工程,亦是實現西引東排、南水北調、引清壓污及黃浦江汛期削峯納潮的關鍵工程。閘由上海市農田基本建設指揮部規劃設計室設計。1978年4月5日開工,1979年5月30日竣工。閘為三孔10米,孔口總淨寬30米,中孔為上卧式平面鋼閘門。閘門頂高程7米,兩邊孔為直升式平面鋼閘門,門頂高程4米;門頂以上建有鋼筋混凝土胸牆,牆頂高程7米。閘門均採用液壓啓閉。閘底板高程-1米。閘上橋樑為汽10級。該閘最大通航能力為100噸,最大排水流量345立方米/秒,引水流量177立方米/秒,排水面積32萬畝。共計完成土方36.48萬立方米,磚石方20000立方米,混凝土與鋼筋混凝土7800立方米。耗用水泥3665噸,鋼材283.43噸,木材484.4立方米。工程投資為256.88萬元。 [5] 
楊思港水利樞紐 楊思港水利樞紐
楊思港水利樞紐,位於楊思鎮(原楊思公社)耀華大隊,由船閘和節制閘兩部分組成。是川楊河的配套工程,起着擋潮、排澇、引水灌溉和便利通航的重要作用,可使100噸單船或500噸船隊直達浦東新區(原川沙縣)城。工程由交通部第三航務工程局設計院設計。於1978年11月20日開工,1980年7月底開壩放水。楊思港船閘閘孔淨寬12米,是直升式鋼平門。閘底板高程:上游-0.5米,下游-1.2米。閘門頂高程:上游4.2米,下游5.2米。閘上橋樑汽10級。最大通航能力100噸。楊思港節制閘為三孔8米,孔口總淨寬24米,直升式鋼平門。閘底板高程1.35米,閘門頂高程5.45米。樞紐工程共計完成土方114.92萬立方米,磚石方26200立方米,混凝土與鋼筋混凝土22300立方米。耗用水泥8079.8噸,鋼材1126.8噸,木材1221.2立方米。工程投資810.64萬元。 [5] 

川楊河引排作用

川楊河東西兩端分別建有三閘港節制閘及楊思節制閘。當市中心區黃浦江水位暴漲至5.2米以上,或浦東新區遭受洪水威脅時,可打開楊思節制閘,將漲水積澇往東排入長江;反之,如浦東遇旱或水質污染嚴重時,可打開三閘港節制閘,引長江淡水入川楊河。受益農田2萬餘公頃。 [1] 

川楊河航道航運

川楊河為浦東新區主要航道,通航效率為最,可常年通行100噸位級船隊。1983年6月份統計,進出該河楊思船閘的船舶有7058艘,貨運量達235892噸。 [6] 
1990年代航道里程通航船噸現狀表
航道名稱
起訖地點
通航噸位
里程
(公里)
底寬
河面寬
河底標高
川楊河
黃浦江口~浦東運河口
100
22.70
20
54
-1.60
川楊河
浦東運河口~三甲港
100
6.089
30
64
-1.60
楊思港
川楊河~楊思橋(徐彙區界)
20
1.796
8
24
+0.50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