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巖豆藤根

鎖定
巖豆藤根,中藥名。為豆科植物香花崖豆藤Millettia dielsiana Harms的根。分佈於中南、西南及陝西、甘肅、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具有補血活血,祛風活絡之功效。常用於氣血虛弱,貧血,四肢無力,痢疾,風濕痹痛,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別    名
雞血藤根
巖豆根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薔薇目
豆科
崖豆藤屬
香花崖豆藤
分佈區域
中南、西南及陝西、甘肅、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中文學名
巖豆藤根
採收時間
夏、秋季
用    量
內服:煎湯,9-30g;外用適量
毒    性
無毒

巖豆藤根入藥部位

根。

巖豆藤根性味

味苦、微甘,性温。

巖豆藤根歸經

歸大腸經。

巖豆藤根功效

補血活血,祛風活絡。

巖豆藤根主治

氣血虛弱,貧血,四肢無力,痢疾,風濕痹痛,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巖豆藤根相關配伍

1、治貧血:巖豆藤根30g,五香血藤15g。泡酒服或燉肉吃。(《貴州民間藥物》)
2、治關節風濕痛:雞血藤幹根30-60g,酒、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巖豆藤根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30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巖豆藤根使用注意

《重慶草藥》:“孕婦忌用。”

巖豆藤根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挖,洗淨,切片鮮用或曬乾備用。

巖豆藤根形態特徵

木質藤本,長2-5m。枝被褐色短毛。葉互生,奇數羽狀複葉,長15-30cm;葉柄長5-12cm;托葉線形,長約3mm;小葉片5,革質,具短柄;葉片長橢圓形至披針形,有時為卵形,長4-15cm,寬2-3cm,先端鈍漸尖,基部鈍或圓形,上面無毛,下面略被短柔毛或無毛,網脈密集而明顯。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組成圓錐花序,長達15cm,密被黃褐色茸毛;苞片小,卵形,小花梗長約5mm,被絨毛;花密集;萼鍾狀,5裂,密被鏽色茸毛;花外面白色,密被鏽色茸毛,內面深紫色,花冠蝶形;雄蕊10,二體;子房線形,花柱內彎。莢果狹長橢圓形,略扁平,長7-12cm,寬14-25mm,近木質,密被鏽色茸毛。種子1-5顆,扁長圓形。花期5-8月,果期10-11月。

巖豆藤根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500m以下的山坡雜木林與灌叢中,或陰處巖邊。分佈於中南、西南及陝西、甘肅、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巖豆藤根藥理作用

抑菌作用。

巖豆藤根相關論述

1、《分類草藥性》:“行氣和血。治風濕筋骨疼痛。”
2、《重慶草藥》:“行氣活血,破瘀生新。治跌打損傷,吐血,氣血不和,筋骨疼痛。”
3、《貴州民間藥物》:“和血,解熱。治紅白痢,癆傷疼痛,貧血。”
4、《湖南藥物志》:“祛風除濕,行氣和血,舒筋活絡。主治風濕關節痛,虛弱四肢無力,外傷出血。”
[1-3]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冉先德主編;徐扣根,任超,侯獻平副主編.《中華藥海》:哈爾濱出版社,1993年
  • 3.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 .《中國植物誌》 :科學出版社,201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