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嶷,漢語二級字 [2]  讀作嶷(yí)。
音nì,幼小聰慧,出自“幼而明嶷”(《南史·宋江夏王義恭傳》)。
又做山名,音yí,在湖南省。相傳是安葬的地方;又指九嶷山之神,出自九嶷繽兮並迎,靈之來兮如雲。――屈原九歌·湘夫人》。
中文名
拼    音
yí/nì
部    首
五    筆
MXTH
倉    頡
UPKO
鄭    碼
LLXI
釋    義
幼小聰慧
所    指
九嶷山之神
出    自
幼兒明嶷
相關文獻
《南史·宋江夏王義恭傳》
部外筆畫
14
總筆畫
17
U
5DB7
GBK
E1DA
四角號碼
22881
筆順讀寫
豎折豎撇折撇橫橫撇捺折捺折豎橫撇捺

基本字義

<形>
嶷[nì]
幼小聰慧 [young and bright]
誕實匍匐,克岐克嶷。――《詩·大雅·生民
幼兒明嶷。――《南史·宋江夏王義恭傳》
又如:嶷嶷(幼小聰慧的樣子);嶷然(形容年幼聰慧)
高尚;傑出 [outstanding]
其德嶷嶷。――《史記·五帝本紀
又如:嶷如(卓異的樣子);嶷然(嶷爾。卓異的樣子;端莊的樣子);嶷嶷(道德高尚的樣子)
高聳 [towering]
世目周侯“嶷如斷山”。――《世説新語·賞譽
又如:嶷岌(高的樣子);嶷嶷(高聳的樣子)
另,嶷[yí]
――見“九嶷”
九嶷繽兮並迎,靈之來兮如雲。――屈原九歌·湘夫人
〔九~〕山名,在湖南省。相傳是舜安葬的地方;又指九嶷山之神,如:“~~繽兮並迎。”。亦作“九疑”。

部首筆畫

漢字首尾分解:山疑 漢字部件分解:山疑

方言集匯

粵語:ji4 jik6
◎ 客家話:[台灣四縣腔] ngi2 [客英字典] ngi2 [海陸豐腔] ngi2 [梅州腔] ngi2 [客語拼音字彙] ngi2

古籍解釋

唐韻》《集韻》語其切《韻會》疑其切,音宜。《説文》九嶷山,所葬,在零陵營道。從山疑聲。《元結·九嶷山記》山方二千餘裏,四州各近一隅,世稱九峯相似,望而疑之,謂之九嶷通作疑。《前漢·武帝紀》祀虞舜於九疑。
又《屈原·離騷》九疑其竝迎。
又《玉篇》魚力切《集韻》《類篇》《韻會》鄂力切,音逆。《説文》小兒有知也。本作㘈。今文作嶷。《詩·大雅》克岐克嶷。《箋》嶷,識也,其貌嶷嶷然,有所識別也。
又《史記·帝嚳紀》其色鬱郁,其徳嶷嶷。《注》徳高也。 《集韻》或作懝。
考證:〔《説文》九嶷,山名。在零陵營道縣北,舜陵在焉。〕 謹照原文改九嶷山,舜所葬,在零陵營道。從山疑聲。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