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崔洪芝

鎖定
崔洪芝,女,1965年2月出生於山東棲霞,中共黨員,中國海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中國海洋大學—山東科技大學海洋裝備材料與技術聯合研究中心主任;海洋裝備特種材料山東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3]  [8-9]  [11] 
崔洪芝分別於1986年、1989年在山東大學取得學士和碩士學位;1989年起在山東科技大學工作;2002年晉升為教授;2008年起任山東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2009年於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獲博士學位,同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11年被遴選為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教授;2020年任中國海洋大學—山東科技大學海洋裝備材料與技術聯合研究中心主任;6月被聘為中國海洋大學築峯工程教授(第一層次)。 [3]  [7]  [13] 
崔洪芝主要從事極端環境耐蝕耐磨耐熱材料設計、腐蝕磨損損傷防護以及高能束加工技術方向的研究。 [3] 
中文名
崔洪芝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山東棲霞
出生日期
1965年2月
畢業院校
山東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多孔金屬間化合物/陶瓷複合材料
性    別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崔洪芝人物經歷

崔洪芝 崔洪芝
1965年2月,崔洪芝出生于山東省棲霞市 [9]  [11] 
1986年,本科畢業於山東大學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
1989年,碩士畢業於山東大學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7月起,在山東科技大學工作。
2002年,晉升為教授。
2008年1月起,任山東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2009年,博士畢業於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化工過程機械專業,同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13] 
2011年,被遴選為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教授。 [13] 
2013年12月—2014年7月,在美國西北大學做高級研究學者。
2020年,任中國海洋大學—山東科技大學海洋裝備材料與技術聯合研究中心主任;6月,被聘為中國海洋大學築峯工程教授(第一層次)。 [3]  [7] 
2021年4月,入選中國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 [1] 
2023年8月,入選中國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 [11] 
崔洪芝

崔洪芝主要成就

崔洪芝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崔洪芝的主要研究方向有:①極端環境耐蝕耐磨耐熱材料設計②海工裝備防腐防污③高能束表面加工技術④不鏽鋼、高強海工鋼、鎂鈦焊接⑤激光/電弧/等離子增材製造⑥材料計算設計及高通量技術⑦多孔材料設計製備及應用⑧海水淡化膜材料設計。 [3] 
崔洪芝課題組致力於耐磨蝕抗熱震材料設計、增材製造、多孔材料、海水淡化、金屬間化合物及MAX等方向研究。與團隊開發的等離子表面強化處理設備和工藝,填補了中國實用性高能束表面強化技術空白,將材料的耐磨、耐蝕性能提高2倍以上,成本降低50%,使中國的等離子技術走在了世界前列,並在中國海工、能源、交通、工程機械等行業得到廣泛應用,相關產品出口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產生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  [8] 
  • 論文著作
據2023年10月中國海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官網數據:崔洪芝以第一和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260餘篇,他引3600餘次,出版專著3部。 [3] 
著作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時間
崔洪芝,魏娜
2021年 [3] 
  • 發明專利
據2023年10月中國海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官網數據:崔洪芝已授權發明專利60餘件。 [3] 
專利名稱
專利號
具有多級島狀結構耐磨塗層及其製備方法
ZL202110449899.5
一種具有梯度組合結構的耐蝕耐磨塗層及其製備方法
ZL202110449916.5
一種高鐵製動盤超厚梯度耐磨層及其製備方法
ZL202110448668.2
一種海洋環境使用的胞狀和柱狀組合結構塗層及製備方法
ZL202110449831.7
一種金屬間化合物-碳納米管多孔複合材料及其製備方法
ZL202110448602.3
一種光熱海水淡化用多級多孔陶瓷材料及製備方法和應用
ZL202110449827.0
一種層片狀和柱狀複合結構的耐蝕耐磨塗層及製備方法
ZL201811386847.2
一種高通量耐磨蝕材料等離子熔覆製備系統及其實現方法
ZL201811307160.5
一種等離子熔射梯度耐磨板及其製備方法和用途
ZL201610819059.2
一種帶有菱形形耐磨格柵的球磨機襯板的製備方法
ZL201610818004.X
資料來源: [3] 
  • 承擔項目
據2023年10月中國海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官網數據:崔洪芝先後承擔完成國家863計劃項目3項、國際合作重點項目1項、國家基金4項,其餘縱、橫向項目20餘項。 [3] 
項目來源
項目名稱
身份
國家自然基金聯合基金重點項目
耐磨蝕塗層交織結構調控及基礎研究
主持
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
抗衝擊*****設計與******技術及應用
主持
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
海洋環境下高通量非平衡熔射高熵非晶塗層結構調控及磨蝕機理
主持
山東省重大創新工程
基於材料基因工程的高通量並行式耐磨蝕材料研發與應用
主持
山東省重大創新工程
高速列車用高強高韌耐蝕鋁合金材料及關鍵部件開發與產業化
主持
國家863計劃項目
耐磨蝕組合塗層等離子熔射製備及表徵技術
主持
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
多級異質光熱海水淡化多孔膜的等離子控制合成及構效
主持
國家863計劃項目
機動車尾氣淨化用金屬間化合物/陶瓷載體研究
主持
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
非平衡等離子合成CNT/TiC強化多孔材料的結構研究
主持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等離子控制反應合成TiB2-TiC-NiAl多孔膜研究
主持
工信部科技重大專項
滾珠絲槓的材料、熱處理精確控制技術及工藝規範
合作
國家973計劃項目課題
鎂合金等離子快速凝固和表面改性研究
主持
科技部國際合作重點項目
高温等離子控制原位合成反應表面處理設備與工藝
主持
資料來源: [3] 
  • 科研成果獎勵
所獲獎項
獲獎項目
時間
國家技術發明四等獎
常壓等離子表面複合處理設備與應用研究
1998年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高温等離子射流控制原位冶金反應技術與產業化
2008年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等離子原位冶金反應技術與工程應用
2008年
山東省技術發明一等獎
耐磨蝕結構功能材料及塗層可控制備技術
2013年
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高通量耐磨蝕抗熱震材料創新技術及產業化
2018年
中國航空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
粉末高温合金及耐磨耐熱材料設計製備技術
2018年
國家科學技術發明二等獎
耐磨蝕抗熱震結構功能材料及塗層技術
2019年
資料來源: [3] 

崔洪芝人才培養

  • 培養理念
崔洪芝認為教學是育苗的過程,材料學科發展,既需要“挖大樹”,更需要“育好苗”。在教學中,崔洪芝經常以看似不經意的方式與學生“聊天”,指導學生結合所學知識,開展自主設計創新實驗,併為學生提供實驗經費。 [4] 
2020年,崔洪芝從山東科技大學來到中國海洋大學任教,她立足海洋裝備特種材料山東省工程研究中心發展需求,強化特色方向團隊建設,堅持引進與培養並舉、挖大樹與育好苗結合。 [6] 
  • 開設課程
截至2021年8月,崔洪芝先後為本科生、研究生主講“材料科學基礎”“物理化學”“材料分析測試技術”“金屬熱處理”“摩擦學”等主幹課程。 [10] 
  • 指導學生
截至2021年8月,崔洪芝先後指導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大賽7次。 [10] 
  • 編著教材
截至2022年12月,崔洪芝帶領學院教師,聯合中國20多個高校,合作編寫《海洋材料》教材叢書5本,並獲得科學出版社“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規劃教材立項資助。 [7] 
  • 教學成果獎勵
所獲獎項
獲獎項目
時間
山東省教學成果三等獎
以科研之源拓教學之流依託科研培養創新人才
2014年
全國煤炭行業教學成果二等獎
科教深度融合下材料類大學生創新能力四階段遞進式培養的改革與實踐
2020年
資料來源: [3] 

崔洪芝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表彰單位
2008年
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山東省人民政府 [12] 
2010年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2020年
青島最美科技工作者
青島市委宣傳部等 [17] 
2021年
齊魯最美科技工作者
山東省委宣傳部等 [18] 
2021年
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
中國共產黨山東省委員會 [16] 
2021年
第十屆“山東省優秀科技工作者”
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山東省科學技術協會 [15] 
2021年
第六屆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
2022年
青島市科學技術最高獎
2023年

崔洪芝社會任職

崔洪芝擔任中國材料研究學會常務理事,山東省材料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材料研究學會鎂合金分會理事,山東省複合材料學會理事,《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編委,是中國共產黨山東省第十次代表大會代表。 [3]  [8] 
2023年11月,當選為山東硅酸鹽學會第七屆理事會理事長。 [19] 

崔洪芝人物評價

“我認識崔洪芝有30年了,她始終是一個腳踏實地,又能仰望星空做科研的人,給青年學者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藴博 評) [4] 
“崔洪芝自1989年畢業到山東科技大學以來,始終工作在教學和科研工作的第一線,腳踏實地做科研,詮釋了一名科研工作者平凡中的偉大。”(《科技日報》 評) [4] 
“崔洪芝一直奮鬥在材料科學與工程的科教一線,以國家能源、動力重大需求為牽引,開闢了極端環境裝備材料及損傷防護新領域,為裝備的安全運行、事故率持續下降作出了重要貢獻。”(《半島都市報》 評) [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