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崔承老

鎖定
崔承老(927年—989年),慶州人,高麗王朝初期政治家思想家、無神論者。出身於來降高麗王朝的新羅貴族家庭,歷仕高麗太祖高麗惠宗高麗定宗高麗光宗高麗景宗高麗成宗六朝,官至門下守侍中,封清河侯。諡號文貞。
崔承老留下了著名的《時務二十八條》。
本    名
崔承老
所處時代
高麗初年
出生地
慶州
出生日期
天成二年(927年)
逝世日期
端拱二年(989年)五月十二日
主要作品
《時務二十八條》

崔承老人物生平

崔承老出身新羅貴族,父親叫崔殷含,長期無嗣,祈禱後才有了崔承老。 [1] 
崔承老九歲那年,新羅併入高麗。他自幼聰明好學,擅長寫文章,名聲傳到高麗太祖王建那裏,王建便召見他,讓他讀《論語》,十分滿意。於是賜鹽盆,命他進入元鳳省(後改稱翰林院)當學生,賜鞍馬,俸祿二十石,那時他只有十二歲。從此以後,他就成為高麗歷代君主的筆桿子。到第六代君主高麗成宗年間,已累遷至正匡、行選官御事、上柱國 [2] 
成宗繼位不久就下教求言,崔承老“見王有志而可與為”,便呈上了著名的《時務二十八條》。成宗遂拜他為宰相,任命為門下侍郎平章事,崔承老推辭,成宗不允。端拱元年(988年)擢為門下守侍中(代理首相),封清河侯,食邑七百户。崔承老多次上表請求致仕,成宗不允。 [3] 
端拱二年(989年)五月十二日,崔承老去世,享年六十三歲。成宗非常悲痛,下教褒獎他的勳勞功德,追贈太師,諡號文貞。高麗穆宗即位後,配享成宗廟庭。 [4] 

崔承老人物思想

崔承老在任官期間,向成宗上疏“時務策”28條(現失傳6條),站在無神論的立場上對佛教及其他宗教迷信進行批判。他首先揭露佛教的弊端和有害性,指出祈佛、祭神,只能給國家帶來巨大的財力浪費,造成人民生活的困難,當權者們廣信佛教,“竭百姓膏血,以供齋設,佛如有靈,豈肯應供”。他説:“息民力而得歡心則其福必過於所祈之福。”他主張抑佛揚儒,認為佛教是“修身之學”,為的是“來生之資”,而儒教則是“理國之源”,為的是“今日之務”,“今日至近,來生至遠,捨近求遠”是錯誤的,應抑佛揚儒,以利民濟國。
在朝鮮哲學思想史上,崔承老第一次提出排佛論和無神論,這給以後朝鮮無神論和唯物論的發展以深刻的影響。但是,他的排佛思想只停留在抑佛的水平上,還沒有擺脱人的“禍福貴賤”“皆稟於有生之初”的宿命論觀點,沒能徹底否定佛教,卻把它視為“修身之學”加以承認。

崔承老主要作品

除了《時務二十八條》外,《補閒集》還收錄了崔承老在光宗朝寫的四首應制詩,分別是:
長生殿後百葉杜鵑花應制
去年曾是滿朱欄,今日芳姿又一般。
伹願此花開萬轉,微臣長奉聖人歡。
東池新竹
錦籜初開粉節明,低臨輦路綠陰成。
宸遊何必將天樂,自有金風撼玉聲。
百濟進白鵲贊
皚皚雪色好飛鳴,來自江南僅十程。
看爾羽毛偏潔朗,只應來瑞我時清。
謝宣獎入唐文字兼頒內庫酒果
多幸千年遇至尊,不才忝職在西垣
文章敢望同諸彥?寵渥須誇示後昆
銘感極來徒有淚,喜歡深處卻無言。
尋思報答終難得,伹祝南山拜聖恩。 [5] 
東文選》收錄了崔承老的兩首詩:
奉賀聖上受大尉冊命初襲王封
漢皇東注意偏深,美我君王事大心。
八道詔書天上降,九霄星騎日邊臨。
雲蒸紫殿浮佳瑞,雷動彤庭佈德音。
多幸微臣在朝列,不勝歡慶貢巴吟。 [7] 
代人寄遠
一別徵車隔歲來,幾勞登睹倚樓台。
雖然有此相思苦,不願無功便早回。 [8] 

崔承老親屬成員

  • 父親:崔殷含 [1] 
  • 兒子:崔肅 [4] 
  • 孫子:崔齊顏(高麗文宗朝宰相)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