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崔向羣

(中國科學院院士、天文學家)

鎖定
崔向羣,女,1951年12月生於重慶市萬州,籍貫山東博興,天文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研究員 [1]  ,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望遠鏡”(LAMOST)項目總工程師 [2] 
1975年崔向羣畢業於華東工程學院光學儀器專業;1982年,獲得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碩士 [1]  ;1995年,獲得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碩士博士學位 [1]  ;2009年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 
崔向羣主要從事大型天文光學望遠鏡研究 [2] 
中文名
崔向羣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重慶市萬州區
出生日期
1951年12月
畢業院校
南京理工大學
職    業
教學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中國科學院院士(2009年當選)
性    別

崔向羣人物經歷

崔向羣圖冊
崔向羣圖冊(6張)
1951年12月,崔向羣出生於重慶市萬州區。
1975年,崔向羣畢業於華東工程學院(今南京理工大學光學儀器專業 [1]  ,被分配到南昌某大型飛機制造廠 [3] 
1982年,崔向羣獲得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碩士。
1995年,崔向羣獲得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碩士博士學位 [1] 
2009年11月,崔向羣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0年,崔向羣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2] 

崔向羣主要成就

崔向羣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崔向羣負責研製成功世界上新型的最大口徑的大視場和光譜獲取率最高的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望遠鏡(LAMOST),為中國在大樣本天文學特別是宇宙大尺度結構、暗能量探索和銀河系形成演化研究走到國際前沿創建了平台。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並實現一種新型的主動光學方法:薄變形鏡面和拼接鏡面相結合的主動光學方法,成功實現了六角形變形子鏡和在一個光學系統中同時採用兩塊大口徑的拼接鏡面,使主動光學發展到新的水平,不僅使LAMOST這種非傳統光學系統成功實現,將中國望遠鏡研製水平推進到國際前沿,還為中國研製未來極大望遠鏡奠定了基礎 [1] 
崔向羣院士作題為《談科研經歷探事業人生》的報告 崔向羣院士作題為《談科研經歷探事業人生》的報告 [11]
  • 學術論文
2020年1月,據中國知網 yt顯示崔向羣先後發表35餘篇論文 [4]  。代表論文如下:
1,崔向羣,高必烈,汪達興,朱永田,楊世海,朱政,王磊,夏自立.一種大口徑大非球面度天文鏡面磨製新技術[J].光學學報,2005(03):402-407.
2,蘇定強,王亞男,崔向羣.一個巨型望遠鏡方案[J].天文學報,2004(01):105-114.
3,李豔,袁祥巖,崔向羣.基於Keck方法的大型拼接鏡面共面方法的研究[J].天文研究與技術,2009,6(02):147-153.
4,楊曉洪,高必烈,崔向羣.檢測大口徑光學平面鏡時干涉條紋的子孔徑拼接方法[J].光學技術,2005(04):611-613.
5,陳應秀,楊德華,崔向羣.一種測量材料線膨脹係數的新方法[J].工具技術,2006(12):84-87.
6,崔向羣,李新南,張振超,夏自立,李燁平,王佑.大口徑天文薄鏡面磨製試驗[J].光學學報,2005(07):965-969.
7,楊德華,顧伯忠,崔向羣.一種雙列調心球面球軸承剛度的計算及應用[J].機械科學與技術,2003(S2):114-117.
8,李新南,章海鷹,崔向羣,姜自波,鄭奕,劉星濤,倪厚坤.大口徑離軸非球面鏡預應力環拋方法研究[J].天文學報,2012,53(02):161-170.
9,劉成淼,李建欣,朱日宏,崔向羣.基於雙通道剪切干涉的高光譜偏振成像方法[J].光學學報,2017,37(10):142-152.
10,崔向羣. 天文望遠鏡的進展與展望[C]. 中國天文學會.中國天文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手冊.中國天文學會:中國天文學會,2011:32. [4] 
  • 承擔項目
中國內項目:
1994年,崔向羣參加國家重大科學工程項目“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英文簡稱LAMOST,后冠名為郭守敬望遠鏡)”的工作,為LAMOST項目的5位建議人之一 [2] 
截至2019年10月,崔向羣先後承擔項目包括: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LAMOST)、1米近地天體望遠鏡、1米真空太陽紅外望遠鏡、太陽多波段爆發望遠鏡等 [5] 
國際合作項目:
截至2019年10月,崔向羣先後承擔項目主要有:中國為西班牙研製1.5米和0.9米望遠鏡、中國分別為日本和韓國研製1米望遠鏡、中國為俄羅斯研製2.5米望遠鏡、中澳合作南極巡天望遠鏡、英國為中國研製雲南2.4米望遠鏡等 [5] 
  • 科研獎勵
時間
研究項目
所獲獎勵
獲獎人員
2005年
高精度大口徑天文鏡面磨製技術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崔向羣、高必烈、李新南、汪達興、朱永田、楊世海、朱政、王磊、張振超、夏自立 [14] 
2006年
大口徑主動光學實驗望遠鏡裝置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2] 
崔向羣蘇定強、李國平、姚正秋、張振超、王海、徐欣圻、張 勇、劉根榮、李燁平 [13] 
2006年4月
LAMOST主鏡子鏡的拼接技術
2006年度“十大天文科技進展”之一 [2] 

2019年度
LAMOST的核心創新和關鍵技術
江蘇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蘇定強,崔向羣,李國平,張振超,張勇,李愛華,宮雪非,陶慶陞,楊德華,王佑,王躍飛 [12] 


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兩項)



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1-2] 

崔向羣人才培養

  • 寄語學生
崔向羣鼓勵同學們奮發圖強,爭做國家未來棟樑 [6] 
  • 學術講座
2016年10月2日下午,崔向羣受邀出席華中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崔向羣向同學們介紹天文望遠鏡的400年發展歷程與展望,將天文望遠鏡的不斷髮展,其概念將進一步延伸到了引力波、宇宙射線和暗物質領域 [7] 
2019年6月10日,崔向羣受邀南京理工大學錢學森學院作了《大型天文望遠鏡的現狀與未來》的主題講座 [8] 
  • 教育理念
崔向羣對培養大師級拔尖創新人才提出了幾點建議:一是要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彌補中學時期應試教育的弊端,注重學生動手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獨立思維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二是要學好數理基礎,打好專業知識的基礎;三是要拓寬視野,要瞄準國際前沿、國家戰略需求、國民經濟主戰場來發光發熱,特別要注重國際視野、國際合作能力的培養,要學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從一個高的起點來開始科學研究,學院可以通過開設相關學科領域的大師級講座來為本科生提供一個瞭解學術前沿的平台;四是要多與其他院校交流學習,吸收他們成功的經驗。崔向羣院士表示,要培養大師,就是要努力培養青年學子“做人、做事、做學問”的素質和水平 [8] 

崔向羣榮譽表彰

時間
所獲榮譽
2009年11月
中國科學院院士 [2] 
2010年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2] 
2013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2] 

國家傑出專業技術人才 [2] 

中國科學院第三屆十大傑出婦女

中科院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9] 

崔向羣社會任職

時間
兼任職務
2013年至2018年
2018年3月3日
2010年至2014年
中國天文學會第十二屆理事長

國際天文學會光學紅外分會組委

國際天文儀器委員會組委

中國南極天文中心副主任

江蘇激光與工程光學學會理事 [9] 

崔向羣人物評價

崔向羣將中國望遠鏡研製水平推進到國際前沿,還為中國研製未來極大望遠鏡奠定了基礎 [1] (中國科學院評)
崔向羣不放棄、有主見、敢爭先 [10] 新華網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