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麻桿

(大戟科山麻桿屬植物)

鎖定
山麻桿(學名:Alchornea davidii Franch.)是大戟科山麻桿屬植物。落葉灌木,高1-4(-5)米;嫩枝被灰白色短絨毛,一年生小枝具微柔毛。葉薄紙質,闊卵形或近圓形,長8-15釐米,寬7-14釐米。雌雄異株,雄花序穗狀,1-3個生於一年生枝已落葉腋部。蒴果近球形;種子卵狀三角形,長約6毫米。花期3-5月,果期6-7月。 [1] 
分佈於中國陝西南部、四川東部和中部、雲南(昭通、永善、富寧、普洱、勐海、江川和元江)、貴州、廣西北部、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江蘇、福建西部、浙江。生長於海拔300-700(-1000)米溝谷或溪畔、河邊的坡地灌叢中,或栽種於坡地。 [1-2] 
莖皮含纖維43%,可做絮棉,也可做造紙原料;葉可做飼料。 [2]  山麻桿是一種生長迅速的觀葉、觀花又賞果的美麗樹種。 [3] 
(概述圖參考來源: [4] 
中文名
山麻桿
拉丁學名
Alchornea davidii Franch.
別    名
紅荷葉
狗尾巴樹
桐花杆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大戟目
亞    目
大戟亞目
大戟科
亞    科
鐵莧菜亞科
鐵莧菜族
山麻桿屬
小托葉組
山麻桿
命名者及年代
Franch.,1884

山麻桿形態特徵

山麻桿
山麻桿(13張)
落葉灌木,高1-4(-5)米;嫩枝被灰白色短絨毛,一年生小枝具微柔毛。葉薄紙質,闊卵形或近圓形,長8-15釐米,寬7-14釐米,頂端漸尖,基部心形、淺心形或近截平,邊緣具粗鋸齒或具細齒,齒端具腺體,上面沿葉脈具短柔毛,下面被短柔毛,基部具斑狀腺體2或4個;基出脈3條;小托葉線狀,長3-4毫米,具短毛;葉柄長2-10釐米,具短柔毛,托葉披針形,長6-8毫米,基部寬1-1.5毫米,具短毛,早落。
山麻桿
山麻桿(5張)
雌雄異株,雄花序穗狀,1-3個生於一年生枝已落葉腋部,長1.5-2.5(-3.5)釐米,花序梗幾無,呈葇荑花序狀,苞片卵形,長約2毫米,頂端近急尖,具柔毛,未開花時覆瓦狀密生,雄花5-6朵簇生於苞腋,花梗長約2毫米,無毛,基部具關節;小苞片長約2毫米;雌花序總狀,頂生,長4-8釐米,具花4-7朵,各部均被短柔毛,苞片三角形,長3.5毫米,小苞片披針形,長3.5毫米;花梗短,長約。5毫米;雄花:花萼花蕾時球形,無毛,直徑約2毫米,萼片3(-4)枚;雄蕊6-8枚;雌花:萼片5枚,長三角形,長2.5-3毫米,具短柔毛;子房球形,被絨毛,花柱3枚,線狀,長10-12毫米,合生部分長1.5-2毫米。蒴果近球形,具3圓稜,直徑1-1.2釐米,密生柔毛;種子卵狀三角形,長約6毫米,種皮淡褐色或灰色,具小瘤體。花期3-5月,果期6-7月。 [1] 

山麻桿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300-700(-1000)米溝谷或溪畔、河邊的坡地灌叢中,或栽種於坡地。 [1]  為暖帶陽性樹種,但也能耐陰,抗寒能力較弱,對土壤要求不嚴,在疏鬆肥沃、富含有機質的砂質土壤中生長最好。 [3] 
山麻桿 山麻桿

山麻桿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陝西南部、四川東部和中部、雲南(昭通、永善、富寧、普洱、勐海、江川和元江)、貴州、廣西北部、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江蘇、福建西部、浙江。 [1-2] 

山麻桿繁殖方法

山麻桿既可用育種播種的方法進行有性繁殖,又可取其營養枝條進行扦插繁殖,同時,還可在其基部切取生根櫱芽進行分株繁殖。

山麻桿播種

山麻桿
山麻桿(4張)
山麻桿的果實7-8月成熟,採收後,陰乾種殼便可取出種子。為了利用自然氣温,最好將種子貯藏起來,待到次年3月中下旬再播,對其萌發生長極為有利。播種前,應在房前屋側挑選地勢稍高、土質疏鬆肥沃的地方進行翻整,製作露地苗牀,苗牀的大小可根據種子的多少自己決定。苗牀做好後,還要進行藥物消毒,一般可用1000-1500倍樂果水溶液和1000倍高錳酸鉀水溶液進行噴灑,再用塑料薄膜覆蓋,密封24-36小時,再晾曬數日便可播種。播種時,種子要用40℃左右的温開水浸泡,再用0.1%的多菌靈水溶液浸泡,然後撈起種子,直接播種在苗牀內。山麻桿適宜保濕淺播,以促進發芽,播種初期種子要求土壤絕對濕潤,但覆土不能太厚,般以細砂土蓋住種子為宜,牀上用竹塊拱架,覆蓋塑料薄膜,以保持苗牀濕潤和温度。出苗以前,應注意通風,不斷調節苗牀的温度,這樣,如果温度在25℃左右,大約經過15-25天的生理生化發育,胚芽便破上而出。

山麻桿扦插

山麻桿扦插是繁殖中最為簡便的方法。蒔養者可在早春的2-3月挑選生長一年的枝條作插穗,每段長約12-15釐米,一般保持3-4個節間,頂端削成45°的斜面,基部平截,注意保持莖幹皮層,剪口要光滑,皮層不能破裂。插條剪好後置於陰涼通風處,待其切口乾燥後便可進行扦插。扦插苗牀,要選地勢稍高、背風向陽的地方,翻整土地,製作露地苗牀。苗牀的大小可根據枝條的多少而定,最好牀上鋪一層素黃砂土,厚度為25-30釐米,用3000倍的高錳酸鉀水溶液進行消毒,稍曬一曬,便可進行扦插。插入土壤的深度為插穗長度的12,填土壓實,用細孔噴壺把水噴透。苗牀上用竹塊拱架,架上覆蓋塑料薄膜,以利保温保濕。山麻桿插條,皮層帶有根的原始體,扦插後生根較快,成活率高,但要注意空氣相對濕度不宜過大,以免爛莖。 [3] 

山麻桿分株

山麻桿基部萌發的櫱芽,能在接近土壤處自行生根,蒔養者可根據芽條的生長情況,在4-5月進行分株繁殖。操作時,先在母株周圍將土壤刨開,挖切根部叢生櫱條,注意保護好根系,並在切口處塗抹潔淨的草木灰,待其切口乾燥後,便可進行分株栽培。山麻桿分株栽培,應選背風向陽和排水良好的地方,栽培不宜過深,一般以穩住植株為宜。栽後澆水,幾天後再澆水一次,植株就能成活,成為一棵完整的新株。 [3] 

山麻桿栽培技術

山麻桿栽植

山庥杆,莖幹直通,剛勁有力,葉片色澤美麗,除園林、庭院、路旁、 水濱露地栽培外,還可盆栽,置於陽台蒔養和觀賞。 盆栽山麻桿,要挑選大小適宜的土陶花盆。如果是新盆,還要用清水浸泡5~7天,待退火後便可使用。栽培時間宜在3月中下旬,先用數塊碎盆片或碎瓦片棚蓋花盆底孔,並在盆底先填一層木炭塊和粗顆粒土壤,再裝入培養土。山麻杄盆栽對土壤要求稍高,最好專門配製培養土,這種培養土可用森林腐葉土2份,山泥土2份,砂質菜園土2份, 河砂1份,禽類幹糞1.5份,過磷酸鈣、骨粉1.5份配製。上述基質配製的培養土,一定要腐熟,再經曝曬,整細過篩才能使用。栽培時,挑選形態美觀的植株,帶土團挖取,植於花盆中央,培養土填至盆沿2釐米處,留出一定空間,以利日後水肥管理。植株栽好後要把水澆透,置於向陽的地方,5-7天后再澆水一次,植株就能成活。

山麻桿施肥

山麻桿喜肥不擇肥,不論地栽或盆栽,都可使用有機肥和無機肥有杋肥可用禽類糞便漚制的液體肥料,春季新芽萌動時進行有效澆灌。 露地栽培的植株,可在植株周圍挖放射狀淺溝,重施一次肥,然後回土填平,秋季再施一次即可滿足植株生長的需要。盆栽植株,在施足基肥的同時,注意隨時追肥,春季,每15-20天追施一次,以有機肥和無機肥交叉施入,無機肥不可用農用化肥或劣質化肥,以免燒根灼葉,應到化學藥劑商店買氮、磷、鉀等元索配合好的等量式肥料,濃度為0.1-0.2%為宜。夏季施肥要降低濃度,秋季施肥要減少次數,冬季停施。

山麻桿澆水

山麻桿性喜濕潤土壤,在生長季節,不耐乾旱,不論露地栽培還是盆栽,都應隨時補充水分。露地栽培的植株,在春季的乾燥季節,每7-10天灌透水一次,以利土壤中肥料的分解,使植株開始活動時就有充足的水分和養分。夏季雨水多,可以不澆水,如若遇上伏早,可每星期灌水2次。秋季要控制澆水,以土壤幹潤即可,以利植株進行花芽分化。冬季澆水更少,一般在人冬前灌水一次即可。盆栽植株,要經常保持土壤濕潤,隨時補充水分。在花盆和基質的通透性都較好的前提下, 春季每星期澆水2-3次,夏季每天澆水一次,秋季每3-4天澆水次,冬季每十天半月噴水一次即可。 [3] 

山麻桿光照

山麻桿是暖帶陽性樹種,在生長季節性喜陽光照射,3-9月温度適宜,光照充足,植株長勢特別旺盛,4~5月鮮花盛開,花後坐果,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同步進行。山麻桿在原生長地的夏季也能耐半陰,因此,在園林露地栽培的植株,要加強水分的管理,增加空間濕度,從而降低温度,減少強陽光照射,保護好植株的葉片,其他春、秋、冬三季都可置於全光照下,使之接受光照,促進光合效應,創造和積累養分,以利冬季落葉後越冬。 [3] 

山麻桿温度

山麻杄性喜温暖的氣候環境,抗寒能力弱。它的原生長地在中亞熱帶,也就是暖温帶,這些地區最冷月份的平均氣温大多在2-9℃,最熱月份的平均氣温也只有20-22℃,最高年份也曾達到過27-29℃。年平均温度為15-19℃,無霜期為240-310天。就山麻桿的生長習性來看,它在3-9月都能旺盛生長,最適宜生長的氣温為20-22℃ 秋季氣温低於15℃時,葉片便開始老化,最後落葉進入冬季休眠而越冬。 [3] 

山麻桿主要價值

觀賞:山麻桿是一種生長迅速的觀葉、觀花又賞果的美麗樹種。莖幹直立通達,株形矮壯,幼枝細,密被茸毛,老時變為光滑而具古銅色,山麻桿闊葉互生,幼時紅色或紫紅色、觀賞價值較高。山麻桿的葉色、葉形、色彩變化豐富,是鮮豔美麗的園林、庭院樹種。在亞熱帶地區,既適於園林羣植,又適於庭院門側、窗前孤植,同時還可在路邊、水濱列植,還可盆栽置於陽台蒔養和觀賞。 [3] 
經濟:莖皮含纖維43%,可做絮棉,也可做造紙原料;葉可做飼料。 [2] 
參考資料
  • 1.    山麻桿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山麻桿  . 中國植物物種信息數據庫[引用日期2019-04-10]
  • 3.    李祖清主編.花卉園藝手冊[M],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06,第833-837頁
  • 4.    山麻桿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19-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