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貨鄉

鎖定
山貨鄉,隸屬於河南省禹州市,是以中藥材種植、畜牧養殖業、農副產品加工、農機配件加工為主的農貿型城鎮。 [1] 
山貨回族鄉建鄉於1984年12月12日,位於禹州市的東北部,是禹州市唯 一的民族鄉,全鄉區域面積12平方公里,6個行政村,4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3413口人,耕地面積10055畝。 [2] 
先後榮獲“河南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河南省農業結構調整先進單位”、“河南省農業科技示範鄉(鎮)”和“地市農業特色鄉鎮”等多項榮譽稱號。 [3-5] 
中文名
山貨鄉
外文名
Shanhuo Township
別    名
山貨廠
行政區類別
鄉鎮
所屬地區
河南省禹州市
地理位置
禹州市東北部
面    積
12 km²
下轄地區
6個行政村(1個回族集居村、3個回漢聚居村、2個漢族聚居村)
政府駐地
山貨村
電話區號
0374
郵政區碼
461670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3萬人
機    場
禹州下宋機場(規劃)
火車站
禹州站(高鐵站)
車牌代碼
豫K
榮    譽
河南省農業科技示範鄉(鎮)

山貨鄉歷史沿革

山貨鄉名稱由來

據史志記載,橫穿山貨村的石樑河歷史上曾經通航,一年四季水流不斷,河上的大木筏滿載木材、石料、山果等“山貨”順流至此。久而久之,此地逐漸成為西部山區貨物運送的集散地,是“北宋時山貨下船處”,故得名山貨廠,後定名山貨。 [2] 

山貨鄉建制沿革

1951年建立“山貨廠回族自治區”。
1956年按憲法規定改為“山貨廠回族鄉”。
1958年回族鄉被取消,納入人民公社
1963年縣委決定將原山貨廠回族鄉恢復,掛兩個牌子,即“禹縣山貨廠回族鄉”和“禹縣山貨廠人民公社”。
1966年“文化大革命”時,回族鄉併入郭連公社。
1984年12月恢復山貨回族鄉,轄山貨、樓陳、權店、雷莊、齊莊、路莊6個行政村,區域面積12平方公里。 [4] 

山貨鄉行政區劃

截止到2018年,山貨鄉下轄6個行政村(2個漢族聚居村、3個回漢聚居村、1個回族集居村),15個自然村,行政村有山貨村、樓陳村、路莊村、齊莊村、雷莊村、權店村。 [6] 
禹州市山貨鄉便民服務大廳
名稱
村民小組
人口
城鄉分類代碼
統計用區劃代碼
樓陳村委會
8
1958人
210
411081210201
權店村委會
7
1825人
220
411081210202
山貨村委會
11
4100人
210
411081210203
雷莊村委會
7
1653人
220
411081210204
齊莊村委會
6
1080人
220
411081210205
路莊村委會
9
1635人
220
411081210206

山貨鄉人口民族

總人口13413人,其中回族羣眾5710人,佔總人口的42%。 [2] 

山貨鄉地理環境

山貨回族鄉位於河南省中部,地處禹州市、許昌市(建安區)兩市結合部,北距新鄭國際機場40公里,東距京廣鐵路和京珠高速公路30公里,鄭堯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是禹州市唯 一的少數民族鄉。 [4] 

山貨鄉政治

山貨鄉經濟發展

通過創建電腦農業專家系統和山貨鄉電腦農業網、建立完善鄉村兩級便民信息服務室、成立中藥材種植協會等多種方式,加強了農業信息化建設,吸引多家藥商來鄉投資建設中藥材基地,探索和形成了“公司加基地、基地連農户”的發展格局。已形成了“中藥材為主,養殖業並行,種養相結合”的特色農業格局,藥材面積達到1000畝,畝均效益3000元以上,全鄉發展規模養殖户達100多家,養殖業產值佔全鄉農業產值的30%以上。
非公經濟平穩增長。通過強力推動機械製造工業集聚區建設和提升服務效能,全鄉企業總數已達200多家,其中年產值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達12家,形成了鑄造、車、磨、刨、鏜、銑、滾齒、熱處理相互配套的一條龍生產工藝,行業整體由人工操作向數控技術轉化,產品由零部件向整機發展,由粗放型向精密型發展,各種設備4000多台套,常年從業人員達3000多人,各種農機配件產品暢銷全國20多個省市區,特別是禹州市遠洋機械廠生產的微耕機和禹州市富安機牀製造公司開發的數控弧齒銑填補了省內空白。 [4] 

山貨鄉文化事業

通過漢回民族文化融合的深厚底藴,不斷加強文化惠民活動。利用漢族傳統節慶日、回族開齋節,組織開展民間文藝演出及棋、球類比賽和戲劇、腰鼓表演等。全鄉6個村委會共有文化室6個、文化書屋6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系統6個、文藝演出隊3支,自發組織的舞蹈隊2支,文藝演出隊、“文化書屋”工作開展情況良好。 [4] 

山貨鄉基礎建設

山貨鄉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着力改善民生。投資35萬元的鄉客運站投入使用,投資300多萬元對2002年實現的“村村通”公路進行了全面升級改造。新建衞生院改擴建項目、羣眾自來水飲水工程、樓陳、路莊、雷莊村文化廣場項目,投資近百萬元的山貨鄉敬老院項目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各村路燈亮化工程全部完成。認真落實“兩免一補”政策,高標準的第二中心小學建成招生。全鄉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合率逐年提高,獎勵扶助、低保五保、大病救助、居民養老保險等各項社會保障和救助政策全面落實。
平安創建成效顯著。認真落實黨的民族團結和各項支農惠農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社會穩定快速反應調處長效機制,紮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深化綜合治理,加大技防網絡建設投入,全鄉視頻監控從轄區出入口、重點地段、集市、各企事業單位輻射到各村村民小組和村主街道,達150多處,實現了攝像頭視頻監控村村高密度、全覆蓋和24小時實時監控。通過強化實施領導接訪、基層化解、幹部下訪、問責督辦、包案負責等制度, 2010年、2011年連續兩年保持市級以上“零訪”記錄。連續兩年榮獲“許昌市信訪工作先進單位”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稱號,真正實現了“平安山貨”。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