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羊茲拉特

鎖定
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美國著名猶太作家,1978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1904年,辛格生於當時在沙俄統治下的波蘭
中文名
山羊茲拉特
作    者
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
出生時間
1904年

山羊茲拉特作者簡介

1923年,辛格去華沙,在他哥哥的報社工作。他哥哥伊斯雷爾·約瑟夫·辛格是一位有名的記者和作家,崇尚科學,思想進步,他的言行對辛格有決定性的影響。1935年,辛格追隨哥哥來到美國。辛格在美國以當編輯和寫作為生,1943年他加入了美國國籍。辛格一生出版了九部長篇小説、十部短篇小説集、兩部劇本、十六本兒童故事集。曾先後兩次榮獲美國圖書獎,其中一次是獎給他的兒童文學創作的。辛格被稱為當代最會講故事的作家。在創作上,他尊重傳統,又吸收了意第緒文學中的營養,創造出自己的獨特風格。1978年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1991年,辛格去世。
主要作品 《傻瓜吉姆佩爾》 《盧布林的魔法師》 《莊園》 《冤家,一個愛情故事》 《蕭莎》 獲得諾貝爾獎的理由:因為他有充滿激情的敍事藝術,這種藝術既紮根于波蘭猶太人的文化傳統,又反映了人類普遍處境。

山羊茲拉特原文

往年光明節,從村裏到鎮上的路總是冰雪覆蓋。但是這年冬天天氣卻很暖和,光明節快要到了,還沒有下過雪。大部分時間天氣晴朗,農民們擔心,由於乾旱,冬糧收成準不會好。嫩草一露頭,農民們就把牲畜趕到牧場去。
對硝皮匠勒文來説,這年更是個壞年頭,他猶豫了好久,終於決定賣掉山羊茲拉特。這隻山羊已經老了,擠不出多少奶了。鎮上的屠夫費夫爾願出八個銀幣買下這隻山羊。用這筆錢可以買光明節點的蠟燭、過節用的土豆和做薄煎餅用的脂油,還可以給孩子們買些禮物,給家裏添些過節用的其他必需品。魯文叫他的大兒子阿隆把山羊趕到鎮上交給屠夫費夫爾。
阿隆知道把山羊交給屠夫費夫爾準沒好事,但是他又不敢違抗父命。阿隆的母親聽説要賣掉山羊,傷心得哭了。阿隆的妹妹安娜和密麗安也放聲大哭。阿隆穿上棉夾克,戴上有耳套的帽子,在山羊茲拉特的脖子上拴了根繩子,帶上兩片塗着乳酪的麪包準備路上吃。家裏人要阿隆送完羊晚上就在屠夫家過夜,第二天把錢帶回家。
家裏人和山羊依依不捨地告別。阿隆在羊脖子上拴繩子時,山羊像往常一樣,温順地站在那裏。山羊舔着魯文的手,搖着它那小小的白鬍子。茲拉特一向信任人類。它知道,人們總是餵它東西吃,從來沒有傷害過它。
阿隆把羊趕上通往鎮子的大道時,山羊似乎有點驚奇,因為以前從來沒有朝那個方向走過。山羊回過頭來詫異地瞧着阿隆,好像在問:“你要把我趕到哪裏去呀?”但是過了一會兒,山羊又好像自言自語地説:“山羊是不應當提出疑問的。可是,路畢竟不是往日所熟悉的路。他們通過陌生的田野、牧場和茅舍。不時有狗叫着追趕他們,阿隆用棍子將狗趕跑。
阿隆離開村子時還出着太陽,可是突然間天氣變了。東邊天空出現了一大片烏雲,那雲微帶藍色。烏雲迅速佈滿天空,一陣冷風隨之而起。烏鴉飛得很低,呱呱地叫着。起初,看樣子像是要下雨,但是實際上卻像夏天那樣下起冰雹來。雖然當時是上午,但是天昏地暗,好像黃昏一樣。過了一會兒,冰雹又轉為大雪。
阿隆已經12歲了,經歷過各種天氣,但是他從來沒有看到過這樣大的雪。大雪紛飛,遮天蔽日,頓時一片昏暗,不一會兒就分辨不清哪兒是道路哪兒是田野了。寒風刺骨。通向鎮上的路本來就很狹窄,又彎彎曲曲,阿隆找不着路了。風雪交加,使他分不清東西南北。寒氣逼人,冷風透過棉夾克直往裏鑽。
起初,茲拉特好像並不在意天氣的變化。山羊也12歲了,知道冬天意味着什麼。但是當它的腿越來越深地陷進雪裏時,它便不時轉過頭來茫然地瞧着阿隆。它那温和的眼神似乎在問:“這麼大的暴風雪我們出來幹什麼呢?”阿隆希望能夠遇見一位趕車的,可是根本沒有人打那裏經過。
雪越積越厚,大片大片的雪花打着轉兒落到地面上。阿隆感到靴子觸到了雪下剛犁過的鬆軟土地。他意識到他已離開大路了,他迷失了方向,分不清哪裏是東,哪裏是西,弄不清哪邊是村子,哪邊是鎮子。冷風呼嘯着,怒吼着,捲起雪堆在地上盤旋,猶如一個個白色小魔鬼在田野上玩捉人遊戲。一股股白色粉末被風從地上掀起。茲拉特停住不動了,它再也走不動了。它倔強地站在那兒,蹄子好像固定在土地裏,咩咩地叫着,好像在懇求阿隆把它趕回家似的。冰柱掛在山羊的白鬍子上,羊角上結了一層白霜,發出亮光。
阿隆不願承認他已陷入危難之中,但是他知道,如果找不到地方躲避一下風雪,他和山羊都會凍死。這場風雪與往日的不同,是一場罕見的特大暴風雪。雪已沒過了雙膝,手凍僵了,腳也凍麻木了,他呼吸困難,風雪嗆得他喘不過氣來。他感到鼻子凍得發木,他抓了一把雪揉搓了一下鼻子。茲拉特的哮譁叫聲聽起來好像是在哭泣,它如此信賴的人類竟把它帶到了絕境。阿隆開始乞求上帝保佑自己和這隻無辜的山羊。
突然,他看到了什麼,好像是座小山包。他納悶那到底是什麼東西。誰能把雪堆成這樣的山包呢?他拖着茲拉特,想走過去看個究竟。走近一看,他才認出那山包似的雪堆原來是個大草垛,已經完全被積雪覆蓋了。
阿隆這時才鬆了一口氣:他們有救了。他費了好大勁在積雪中挖出一條通道。他是在鄉村長大的,知道該怎麼辦。他摸到乾草以後,替自己和山羊掏出一個藏身的草窠來。不管外邊多麼冷,乾草垛裏總是很暖和的,而且乾草正是茲拉特愛吃的。山羊一聞到乾草的氣味,立即心滿意足地吃起來。草垛外面,雪繼續下着。
大雪很快重新覆蓋了阿隆挖出的那條通道。阿隆和山羊需要呼吸,而他們的棲身之地幾乎沒有一點空氣。阿隆透過乾草和積雪鑽了個“窗户”,並小心地使這個通氣道保持暢通。
茲拉特吃飽之後,坐在後腿上,好像又恢復了對人類的信賴。
阿隆吃了他帶的兩片面包和奶酪,但是一路上艱苦奔波,他還是感到餓。他瞧了瞧山羊茲拉特,發現山羊的雙乳鼓鼓的。他躺在山羊旁邊,儘量舒服些,以便他擠出羊奶時,奶汁能夠噴到他嘴裏。山羊的奶又濃又甜。山羊不習慣人們這樣擠奶,但它沒有動。看來它急切地想要報答阿隆,感謝阿隆把它帶到這個可以躲避風雪的地方,這個避難所的牆壁、地板和天花板都是它的美餐。
透過“窗户”,阿隆可以瞥見外邊的災難景象:風把一股股的雪捲起來;到處一片漆黑,他弄不清是到了夜晚呢,還是由於暴風雪才這樣天昏地暗,謝天謝地,乾草垛裏不冷。乾草、青草,還有田野裏的花朵,散發出夏天太陽的温暖。茲拉特不停地嚼着乾草,時而吃上面的草,時而吃下面的草,時而吃左邊的草,時而吃右邊的草。山羊的身體散發着熱氣,阿隆緊緊地依偎着山羊。他一向喜歡茲拉特,現在山羊簡直像他的姐妹一樣。他思念家裏人,感到很寂寞,想説話來解解悶兒。他開始對山羊説話。
“茲拉特,你對我們遇到的這場災難有什麼看法呢?”他問道:“咩。”茲拉特回答説。
“如果我們找不到這個乾草垛,咱們倆現在早凍僵了。”阿隆説。
“咩。”山羊回答説。
“如果雪這樣不停地下,我們就得在這裏呆好些天。”阿隆解釋説。
“咩。”茲拉特叫道。
“你這‘咩’‘咩’是什麼意思呢?”阿隆問道,“你最好説個清楚。”
“咩,咩。”茲拉特想要説清楚。
“好吧,那你就‘咩’吧,”阿隆耐心地説,“你不會説話,但我知道你懂了。我需要你,你也需要我,對嗎?”
“咩。”
阿隆瞌睡來了。他用草編成一個枕頭,枕在上面,打起噸來。茲拉特也睡着了。
阿隆一覺醒來,睜開眼睛,弄不清是早晨還是夜裏。積雪又封住了“窗户”。他想把雪清除掉,但是當他把整個手臂伸直時,仍然沒有夠到外邊,幸好,他帶着一根棍子,他用棍子朝外捅出去,這才捅透積雪。外邊仍然一片漆黑。雪還在下,風還在呼嘯,先是聽到一種聲音,然後是許多聲音。有時風聲像鬼笑一般。茲拉特也醒了,阿隆向它打招呼,山羊仍以“咩”回答。是啊,茲拉特的語言雖然只有一個字,但卻代表着許多意思。山羊現在好像在説:“我們必須接受上帝賜給我們的一切——温暖、寒冷、飢餓、滿足、光明、黑暗。”
阿隆醒來時感到很餓。他帶的食物都已經吃光了,但是茲拉特有的是奶汁。
阿隆和茲拉特在乾草垛裏呆了三天三夜,阿隆一向喜歡茲拉特,但是在這三天裏,他更感到離不開茲拉特了。茲拉特供給他奶汁,温暖他的身體。山羊的耐心使他感到安慰;他給山羊講了許多故事,山羊總是豎起耳朵聽着。他愛撫地拍拍山羊,山羊便舔他的手和臉。山羊“咩”一聲,他知道這聲音的意思是説:我也喜歡你。
雪接連下了三天,雖然後兩天大雪減弱了,風也緩和了。有時候,阿隆感到好像從來沒有過夏天,雪好像沒完沒了,總是下個不停,從他能夠記事起一直就是這樣。他——阿隆——好像從來沒有過父母姐妹。他是雪的孩子,生長在雪中,茲拉特也是這樣。乾草垛裏安靜極了,他的耳朵在寂靜中嗡嗡作響。阿隆和茲拉特不光晚上睡,白天大半時間也在睡。阿隆做的全是天氣轉暖的夢。他夢見綠油油的田野,鮮花盛開的樹木,清澈的溪流,啾啾歌唱的小鳥。第三天晚上,雪停了,但是阿隆不敢摸黑去尋找回家的路。天放晴了,月亮升起來了,銀色的月光灑在雪地上。阿隆挖了一條通道走出了草垛,向四周張望。到處白茫茫的,靜悄悄的,一片極美好的夢境。星星又大又密。月亮在天空游泳,就像在海里游泳一樣。
第四天早晨,阿隆聽到了雪橇的鈴聲。看來草垛離大路不遠。駕雪橇的農民給阿隆指了路,但指的不是通向鎮上找屠夫費夫爾的路,而是回村子的路。阿隆在草垛裏已拿定了主意:再也不和茲拉特分開了。
阿隆家裏的人以及左鄰右舍在暴風雪裏找過阿隆和山羊,但是毫無結果。他們擔心阿隆和山羊完了。阿隆的母親和妹妹悲傷哭泣;他父親沉默不語,悶悶不樂。突然,一位鄰人跑來報告他們一個好消息:阿隆和茲拉特回來了,正朝家走呢。
全家一片歡樂。阿隆向家裏人講述了他怎麼找到草垛、茲拉特如何供他奶喝。阿隆的妹妹們又是親茲拉特,又是擁抱茲拉特,還用剁碎的胡蘿蔔和土豆皮款待茲拉特,茲拉特狼吞虎嚥,美餐一頓。
從那以後,再沒有人提起要賣茲拉特了。寒冷的天氣終於來臨了,村民們又需要魯文為他們做皮活了。光明節到來時,阿隆的母親每晚都做薄煎餅,茲拉特也得到一份。儘管茲拉特有自己的羊圈,但是它常來廚房,用犄角敲門,表示想來拜訪,人們總是放它進去。晚上,阿隆、密麗安和安娜玩陀螺,山羊坐在爐旁,或瞧孩子們玩,或對着光明節蠟燭的火苗出神。
阿隆有時問山羊:“茲拉特,你還記得我們一塊度過的那三天三夜嗎?”
茲拉特便用犄角搔搔脖子,搖晃着長白鬍子的腦袋,發出它那唯一的聲音:“咩——”

山羊茲拉特內容梗概

這篇文章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有關人和動物之間的故事,故事主人公阿隆與山羊茲拉特經歷了一場暴風雪之災,在患難中共同救助得以保全性命。故事樸實,不加任何修飾,但讀後卻令人震撼。人的本性,動物的善良,人與動物之間那種無法用言語表達的和諧共處、患難與共都在這裏得到充分的展現,這裏只有真摯的情,只有融洽的愛,而不再有動物與人的區別。這就是作者通過這個故事所要表達的信息。故事以小説的形式展開情節,簡單明瞭,即以暴風雪為山羊不賣的轉機,暴風雪好像是天意的安排,特意來阻止這次對動物不義的舉動。從而保全了一個即將老去但仍有感情的可愛的生命,於是患難中的相互救助與依賴,再次演示了人與動物的温情,雖然人有過無奈殺生的念頭,但人性善良處處可見。雖然山羊不通人語,但仍能與人進行心靈的溝通。
通過情感在山羊和主人之間的雙向流動,作者不露痕跡地傳達出人與動物之間彼此的常情厚誼。
作家温情脈脈的目光無所不在,注視着這個有情天地,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的角落和細部,給我們留下許多温馨的回味
作者通過勒文家想賣山羊茲拉特到最終把山羊茲拉特當作一個家庭成員的故事,描摹出人與動物間有可能恆久存在的親情狀態,可以超越任何時代的窘迫,成為一個物質匱乏的世界裏人與動物之間永遠温情的慰藉。

山羊茲拉特情感分析

1.硝皮匠為什麼要賣掉山羊茲拉特?賣掉茲拉特,他們全家有什麼反應?
①因為茲拉特“老了,擠的奶也很少”;
②家裏亟需錢過節(蠟燭、土豆、食油、孩子們的衣物及其他必要開支)。
勒文“經過很長時間的猶豫”才決定賣掉茲拉特,阿隆的母親“不禁淚流滿面”,安娜、米麗昂“也哭了起來”,阿隆“只得聽從父親的命令”帶茲拉特上路,全家人都出來向茲拉特告別--皆為不捨。
2.對被賣掉,茲拉特有什麼反應?
一無所知,一如既往地表達對主人的信任。
茲拉特的“信任”與主人全家的“不捨”互為照應。
但這並無法改變它被殺的命運--這是一場情感與貧困的較量,它顯示了人類在物質和情感之間的選擇。
3.阿隆為什麼要賣山羊茲拉特?為什麼又不賣?你贊成他的做法嗎?
第一問很簡單,應能順利地從文中找到答案;
第二問,類似“患難與共”、“患難見真情”、“有感於動物的恩情”、“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對動物不義”、“不只是動物,而是有感情的朋友”等答案都應予以肯定。第三問言之有理即可,不求統一答案.
4.他們是如何戰勝暴風雪的?你覺得暴風雪來得突然嗎?
第一問,a阿隆發現草堆並挖了一個洞鑽進去,然後用乾草封住洞口,然後得救了。
b阿隆吃了麪包,喝了羊奶,靠茲拉特的體温取暖得救。
c阿隆救了茲拉特。
d茲拉特救了阿隆。
(a相互都有救助的舉動,是共同的力量戰勝的。b人與動物面對天災時表現出的超常的智慧。c團結就是力量。)
第二問,可從前面自然環境的交代入手,也可從考驗人的角度、大自然對人的懲罰的角度入手回答.
5.失蹤歸來,茲拉特的命運改變了沒有?它在主人全家心目中的地位有無變化?
改變了,再也沒人主張要賣掉它。
從此,它像一個家庭成員一樣,有着與孩子們同樣的待遇。
因為天氣的變冷,使家庭的貧困有了轉機。使小説有了其樂融融、皆大歡喜結局。山羊的品格為它贏來了人們的敬重與友愛,也為它贏來了與人平等的生命權力。
在小説中,愛是雙向的。在情節發展的不同階段,這種愛的表現是不一樣的。
賣山羊時--不捨(人流向動物)
天降大雪時--維持生存(動物流向人)
歷經“生離死別”和失而復得的情感淘漉之後,才終於讓勒文全家與山羊茲拉特的情感超越了簡單的人與動物這一有着內在等級關係設置的階段,進而真正具有了平等的可能。愛在人與動物之間的這種互動,使小説的情感主題不再單調乏味,而是呈現出和諧完整的獨特格局。

山羊茲拉特形象分析

阿隆,聰明、能幹、臨危不懼、有愛心
茲拉特,温馴、信任人、善解人意、善良

山羊茲拉特啓示

a我們要保護動物、關愛動物,不能為了取樂而傷害動物。
b動物也有感情,懂得知恩圖報。
c人類可以與動物成為好朋友。
d人類的愛心有時會救了人類自身。
e對動物的描寫很生動。如動作“舔”、“搖晃”|“用角搔搔頸背”“搖搖……”,語言“咩……”等。
點評:a我們能與動物建立真摯的友誼。
b的確,動物也通人性,我們要善待它們。
c例:珍妮·古道爾與黑猩猩的友情,導盲犬與盲人之間的友情
d有很多動物被放生後報恩的故事,如狼被獵人放生後幾年,在獵人危難時挺身相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