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中寡婦

鎖定
《山中寡婦》是唐代詩人杜荀鶴的作品。此詩反映了在統治階級殘酷的剝削和壓榨下勞動人民的悲慘遭遇。全詩通過山中寡婦這樣一個典型人物的悲慘命運,透視當時社會的面貌,語極沉鬱悲憤。詩人把寡婦的苦難寫到了極至,造成一種濃厚的悲劇氛圍,從而使人民的苦痛,詩人的情感,都通過生活場景的描寫自然地流露出來,產生了感人的藝術力量。
作品名稱
山中寡婦
作品別名
時世行
作    者
杜荀鶴
創作年代
晚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七言律詩

山中寡婦作品原文

山中寡婦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苧衣衫鬢髮焦
桑柘廢來猶納税,田園荒後尚徵苗
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帶葉燒
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徵徭 [1] 

山中寡婦註釋譯文

山中寡婦詞句註釋

⑴蓬茅:茅草蓋的房子。
⑵麻苧(zhù):即苧麻。鬢髮焦:因吃不飽,身體缺乏營養而頭髮變成枯黃色。
⑶柘:樹木名,葉子可以喂蠶。徵苗:徵收農業税。
⑷後:一作“盡”。
⑸和:帶着,連。
⑹旋:同“現”。斫:砍。生柴:剛從樹上砍下來的濕柴。
⑺徵徭:賦税和徭役。 [1]  [2] 

山中寡婦白話譯文

丈夫死於戰亂她獨守茅屋受煎熬,身穿苧麻布衣衫鬢髮乾澀又枯焦。
桑樹柘樹全廢毀還要交納蠶絲税,田園耕地已荒蕪仍然徵税交青苗。
時常外出挖野菜連着根鬚一起煮,隨即四處砍生柴帶着葉子一起燒。
任憑你住在比深山更深的偏僻處,也沒辦法逃脱官府的賦税和兵徭。 [3] 

山中寡婦創作背景

唐朝末年,朝廷上下,軍閥之間,連年征戰,造成“四海十年人殺盡”(《哭貝韜》),“山中鳥雀共民愁”(《山中對雪》)的悲慘局面,給人民帶來極大的災難。此詩即創作於這種社會背景下。 [4] 

山中寡婦作品鑑賞

山中寡婦整體賞析

此詩的“夫因兵死守蓬茅”,就從這兵荒馬亂的時代着筆,概括地寫出了這位農家婦女的不幸遭遇:戰亂奪走了她的丈夫,迫使她孤苦一人,逃入深山破茅屋中棲身。
“麻苧衣衫鬢髮焦”一句,抓住“衣衫”、“鬢髮”這些最能揭示人物本質的細節特徵,簡潔而生動地刻畫出寡婦那貧困痛苦的形象:身着粗糙的麻布衣服,鬢髮枯黃,面容憔悴,肖其貌而傳其神。從下文“時挑野菜”、“旋斫生柴”的描寫來看,山中寡婦應該還是青壯年婦女,照説她的鬢髮色澤該是好看的,但由於苦難的熬,使她鬢髮早已焦黃枯槁,顯得蒼老了。簡潔的肖像描寫,襯托出人物的內心痛苦,寫出了她那飽經憂患的身世。
然而,對這樣一個孤苦可憐的寡婦,統治階級也並不放過對她的榨取,而且手段是那樣殘忍:“桑柘廢來猶納税,田園荒後尚徵苗。”此處的“納税”,指繳納絲税;“徵苗”,指徵收青苗税,這是代宗廣德二年開始增設的田賦附加税,因在糧食未成熟前徵收,故稱。古時以農桑為本,由於戰爭的破壞,桑林伐盡了,田園荒蕪了,而官府卻不顧人民的死活,照舊逼税和“徵苗”。殘酷的賦税剝削,使這位孤苦貧窮的寡婦無以為生。
“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帶葉燒”,只見她不時地挖來野菜,連菜根一起煮了吃;平時燒柴也很困難,燃生柴還要“帶葉燒”。這兩句是採用一種加倍強調的説法,通過這種藝術強調,渲染了山中寡婦那難以想象的困苦狀況。最後,詩人面對民不聊生的黑暗現實,發出深沉的感慨:“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徵徭”。深山有毒蛇猛獸,對人的威脅很大。寡婦不堪忍受苛斂重賦的壓榨,迫不得已逃入深山。然而,剝削的魔爪是無孔不入的,即使逃到“深山更深處”,也難以逃脱賦税和徭役的羅網。“任是”、“也應”兩個關聯詞用得極好。可以看出,詩人的筆觸象匕首一樣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的罪惡本質。
詩歌是緣情而發,以感情來撥動讀者心絃的。《山中寡婦》之所以感人,正在於它富有濃厚的感情色彩。但詩並不直接抒情,而是把感情訴諸對人物命運的刻畫描寫之中。詩人把寡婦的苦難寫到了極至,造成一種濃厚的悲劇氛圍,從而使人民的苦痛,詩人的情感,都通過生活場景的描寫自然地流露出來,產生了感人的藝術力量。最後,詩又在形象描寫的基礎上引發感慨,把讀者的視線引向一個更廣闊的境界,不但使人看到了一個山中寡婦的苦難,而且使人想象到和寡婦同命運的更多人的苦難。這就從更大的範圍、更深的程度上揭露了殘酷的剝削,深化了主題,使詩的藴意更加深厚。 [4] 

山中寡婦名家點評

吳可藏海詩話》:老杜詩:“本賣文為活,翻令室倒懸。荊扉深蔓草,土銼冷疏煙。”此言貧不露骨。如杜倚鶴“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斫青柴帶葉燒”,蓋不忌當頭,直言窮愁之跡,所以鄙陋也。切忌當頭,要影落出。
蔡正孫詩林廣記》:此詩備言民生之憔悴,國政之煩苛,可謂曲盡拭情矣。採民風者,觀之其能動心否乎?
方回瀛奎律髓》:荀鶴詩至此俗甚,而三四格卑語率,最是“廢來”、“荒後”。似此者不一,學晚唐皆以為式,予心蓋不然之。尾句語俗似諢,卻切。
陸次雲《五朝詩善鳴集》:大似“東鄰撲棗”之詩,自是君家詩法。
吳喬《圍爐詩話》:開成已後,詩非一種,不當概以晚唐視之。如“時挑野菜和根煮”、“雪滿長安酒價高”之類,極為可笑。
查慎行《初白庵詩評》:一變樊川家法,但要説得爽快,此學香山而失之膚淺者。
《瀛奎律髓匯評》:馮舒:直寫時事,然亦傷粗淺。紀昀:雖切而太盡,便非詩人之致。又云:五、六尤粗鄙。無名氏(甲):前六句敍事,而總括在末句,不獨為一人也。詩與少陵氣脈相通,豈非小杜賢子耶!
《唐詩析類集訓》:總以首句“兵”字作主腦,死守以兵,徵徭亦以兵耳。 [2]  [5] 

山中寡婦作者簡介

杜荀鶴,字彥之,自號九華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太平)人。大順二年(891年)四十六歲時中進士。最後任梁太祖的翰林學士,僅五日而卒。其部分詩篇反映唐末軍閥混戰局面下的社會矛盾和人民的慘痛境遇,在當時較突出。有《唐風集》。 [6]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745
  • 2.    山中寡婦  .湖州師範學院人文學院網[引用日期2014-06-06]
  • 3.    張國舉.唐詩精華註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853-854
  • 4.    閻昭典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356-1357
  • 5.    山中寡婦(唐·杜荀鶴)  .搜韻網[引用日期2015-10-08]
  • 6.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