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可

(宋代詩人)

鎖定
吳可(生卒年不詳),字思道,亦作師道,號藏海居士。金陵(今南京)人, [1]  祖籍甌寧(今福建甌縣)。 [2]  中國宋代詩人、詩評家。 [1] 
吳可於大觀三年(1109年),中進士。政和年間(1111年-1118年),官於汴京,宣和末年(1125年),吳可官至團練使,依附梁師成,梁師成敗後,責授武節大夫致仕。南渡後,流寓新安。 [1] 
吳可為武官,而潛心文翰,以詩為王安石、劉安世所知,七絕尤勝,李之儀稱其詩不減唐代詩作。著《藏海詩話》,論詩多襲蘇、黃之説,提倡以立意為主,強調氣格。他還喜歡以禪喻詩,提倡頓悟。著有《藏海居士集》2卷、《藏海詩話》1卷。 [1] 
別    名
藏海居士
思道
所處時代
宋代
本    名
吳可
籍    貫
金陵
身    份
詩人、詩評家
吳可詩頗為當時文士所推重,今《藏海居士集》內存詩58首。他生於南北宋之交,歷經流離轉徙。其《故人來自舂陵出示初寮翰墨感時懷舊輒為長句》詩,較真實地反映了北宋末年的民族危機和社會動亂,並表達出他對當時政治的看法。他的詩,古體質樸,律詩謹嚴,七絕尤勝。如《晚步》、《春霽》、《小醉》、《田家女》等,均寫得自然含蓄,意境新警。
吳可論詩主張,主要見於《藏海詩話》和《詩人玉屑》所錄的《學詩》詩。他主張詩“當以意為主,輔之以華麗”;“寧對不工,不可使氣弱”。主張“學詩當以杜為體,以蘇黃為用”,説“杜之妙處藏於內,蘇黃之妙發於外”。書中所論,頗能切中北宋詩壇某些流弊。吳可論詩,喜用參禪之説,提出詩貴頓悟和不蹈襲前人窠臼的論點。從蘇軾以禪喻詩到嚴羽系統地提出以禪喻詩的理論,吳可起着承先啓後的作用。
著有《藏海居士集》 2卷,《四庫全書》從《永樂大典》輯出,有清末李之鼎《宋人集》本。《藏海詩話》1卷另行,有《知不足齋叢書》本、《函海》本、丁福保《歷代詩話續編》本等。
參考資料
  • 1.    吳可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6-26]
  • 2.    喻朝剛,張連第等主編,中國古代詩歌辭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09.第2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