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居心叵測

鎖定
居心叵測(拼音:jū xīn pǒ cè)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北宋·宋祁歐陽修新唐書·尹愔傳》。 [1] 
居心叵測(居心:存心;叵:不可)指存心險惡,不可推測。主謂式結構,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 [2]  [5] 
中文名
居心叵測
拼    音
jū xīn pǒ cè
出    處
新唐書·尹愔傳》
注音字母
ㄐㄨ ㄒㄧㄣ ㄆㄛˇ ㄘㄜˋ
語法結構
主謂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

居心叵測成語出處

  • 最早出處
北宋·宋祁、歐陽修《新唐書·尹愔傳》:“嘗受學於國子博士王道珪,稱之曰:‘吾門人多矣,尹子,叵測也。’” [1] 
  • 成語衍變
清·龍啓瑞《致蔣霞舫侍御書》:“夫今日逆匪居心叵測,外省方十餘里之城,尚可伏匿奸慝,況京師之大,人民之聚,十倍外省。” [2]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居心叵測”。

居心叵測成語典故

戰國時期,趙王派大夫樓緩出使外國。這時樓緩早已“居心叵測”懷有險惡用心,可是他還假惺惺地對趙王説:“大王把這麼重要的外務交給我,我一定誓死效忠,請大王放心,我走後,請大王多多保重。” [3] 
趙王則説:“那就請你永遠不要食言,實踐你的承諾,永遠不要改變心願。我等你早日歸來。” [3] 
這時樓緩流着眼淚,跪下説:“臣出使他國,只求實踐大王之託,並不考慮保全性命。可是臣顧慮臣走後在趙國的聲譽問題。” [3] 
趙王不解地問他是怎麼回事。樓緩説:“臣不追求苟且偷生,卻追求美好的名譽。可是我離開趙國後,肯定會有很多嫉恨我的人散佈謠言對我進行中傷,誹謗,猜疑我是否會里通外國,如果大王您輕信他人之言,那麼受害的是我,您説到那時我還能回趙國嗎? [3] 
趙王聽後,非常誠懇地對樓緩説:“你放心吧,我發誓,絕不會聽信任何謠言,永遠相信你的忠心。”於是設祭台指天盟誓。 [3] 
樓緩出使外國後不久便逃到魏國,做了許多損害趙國利益的事。消息傳到趙國,趙王執意不信,並説:“我向樓緩發過誓,決不相信任何傳言。 [3] 
大臣們見趙王執迷不悟,都非常生氣。 [3] 

居心叵測成語寓意

趙王派大夫樓緩出使國外,對樓緩信任有加,樓緩卻背叛國家做出了很多損害趙國的事情。《京本通俗小説·錯斬崔寧》中説:“只因世路窄狹,人心叵測,大道既遠,人情萬端,熙熙攘攘,都為利來;蚩蚩蠢蠢,皆納禍去。”《花月痕·第二十二回》也有:“這回用兵以少勝多,極有佈置。只人心叵測,見謖如以二百兵敗了採石磯三萬多賊,收復了九狀洲,轉觸人忌。”這些描述,寫透了人心的變化多端,難以預料。“知人知面難知心”“相識容易相知難”,説的就是這個情況。人心是動態的,不是靜止不變的。人心是很難捉摸,也是很難把握的,所以無論何時,都不可推測,更不可輕信。 [3]  [4] 

居心叵測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居心叵測”指存心險惡,不可推測。主謂式結構,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 [2]  [5] 
  • 運用示例
清·洪楝園《縣嶴猿·歸神》:“都是這一個狗才設計騙將出來,以為自己富貴之地,是以吾閣部為奇貨,居心叵測,天理不容。” [5] 
清·蔡東藩《明史演義》第六回:“朱氏滅唐社稷,三尺童子,猶知他居心叵泅,我王反恃為姻好,令他屯兵,這叫做開門揖盜,眼見得全城為虜了。” [6] 
劉斯奮《白門柳》一部七章:“老師德高望重,難免為居心叵測之徒側目,是以蛾眉招謗,古今同慨。” [2] 
參考資料
  • 1.    劉潔修編. 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M]. 北京:開明出版社, 2009.12:645
  • 2.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 新華成語大詞典[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3.01:784
  • 3.    李正栓編譯. 中國成語典故英譯 漢英對照[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5.11:49
  • 4.    唐仁承. 品牌智慧[M]. 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 2021.07:325-326
  • 5.    居心叵測的解釋|居心叵測的意思|漢典“居心叵測”詞語的解釋  .漢典[引用日期2024-03-26]
  • 6.    張英沛主編. 漢語成語詞典[M]. 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2002.04: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