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血吸蟲尾蚴性皮炎

鎖定
血吸蟲尾蚴性皮炎是指禽、畜類血吸蟲的尾蚴侵入人體皮膚引起的一種變態反應性炎症。因常在水稻種植時發生,所以又稱稻田皮炎。在許多國家,常因在淡水湖或半鹹水海游泳後發生,故稱游泳癢,日本人稱湖岸病。在中國水稻種植區均見該病。能引起本病的血吸蟲種類頗多,主要是寄生於鴨類的包氏毛畢吸蟲和寄生於牛、羊的土耳其斯坦東畢吸蟲的尾蚴。因人不是這些血吸蟲的適宜寄主,尾蚴鑽入皮膚後可於局部組織內被殺滅,即使進入血液流到肺部,也不能存活。尾蚴侵入後分泌的蛋白酶及尾蚴死亡後釋出的蛋白質和多糖均具抗原性,可產生變態反應而引起皮炎。
中醫病名
血吸蟲尾蚴性皮炎
常見病因
接觸含有動物血吸蟲(終宿主主要為家鴨和牛,中間宿主為錐實螺)尾蚴的田水,血吸蟲的尾蚴侵入皮膚致局部皮膚炎症反應
治    療
以乾燥、收斂、止癢為原則
檢查方法
皮膚活組織檢查、糞便塗片鏡檢

血吸蟲尾蚴性皮炎病因

接觸含有動物血吸蟲(終宿主主要為家鴨和牛,中間宿主為錐實螺)尾蚴的田水,血吸蟲的尾蚴侵入皮膚致局部皮膚炎症反應。

血吸蟲尾蚴性皮炎臨牀表現

發病快,接觸含有尾蚴的田水數分鐘後即有瘙癢感,繼之出現粟粒大紅斑、丘疹丘皰疹,周圍有明顯浸潤及紅暈,搔抓後可出現風團,瘙癢劇烈皮損頂端可見淤點,為尾蚴鑽入痕跡。皮疹散在或密集成片。多位於水接觸部位。以兩小腿、前臂遠端及手足背部多見。常因搔抓引起繼發感染。

血吸蟲尾蚴性皮炎檢查

1.皮膚活組織檢查
感染早期,在表皮和真皮之間發現血吸蟲尾蚴可確診。
2.糞便塗片鏡檢
查找蟲卵或孵出毛蚴

血吸蟲尾蚴性皮炎診斷

確診主要依據流行病史和臨牀表現以及在糞便中查找出的卵和孵出的毛蚴。

血吸蟲尾蚴性皮炎治療

治療以乾燥、收斂、止癢為原則,應注意清潔,少用熱水及肥皂。出現浸漬時可外用粉劑(如枯礬、氧化鋅、滑石粉),每天數次。糜爛時可用具有消炎、抗感染及收斂作用的溶液進行濕敷,如0.1%依沙吖啶(雷佛奴爾)鋅銅合劑(達裏波液),亦可搽3%甲紫(龍膽紫)液、20%鞣酸甘油或鞣痠軟膏(鞣酸、甘油、樟腦、苯酚、亞硫酸鈉、滑石粉、石蠟、凡士林)效果良好。繼發感染可根據輕重情況,用0.1%依沙吖啶(雷佛奴爾)溶液、l%小檗鹼(黃連素)溶液或黃柏、生地榆各15克,煎水浸洗或濕敷。炎症明顯伴淋巴管、淋巴結炎症或發熱者,可局部或全身用抗生素治療。

血吸蟲尾蚴性皮炎預防

1.加強個人防護
如下水田作業時穿塑料套服、外用塑料套膜等防止尾蚴鑽入皮膚;也可在下水田前塗皮膚防護劑,如15%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軟膏或乳劑。
2.滅螺和滅尾蚴
結合農業上施用化肥及農藥進行,可以選用稀氨溶液、碳酸氫銨、五氯酚鈉、氯硝柳胺,茶子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