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説

鎖定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説》是近代教育家蔡元培的演説作品,是蔡元培在1917年就任北京大學校長時發表的。 [1]  這篇就任北京大學校長的就職演講,開宗明義地對青年學子提出了三點要求:一是抱定宗旨;二是砥礪德行;三是敬愛師友。明確求學目的及辦學宗旨,望學子們以身作則,匡正流俗,為天下人之道德楷模。勉勵學子尊敬師長,團結友愛,實為良好社會風氣之必要。極富針對性,有着匡正時弊的重要意義。 [2] 
這篇演講辭在結構上思路非常清晰,簡短的開場白引出話題,正文展開話題,結尾總結話題,層次分明,脈絡清楚,給人一氣呵成之感;在語言上,演講辭用淺易的文言文寫成,在簡潔凝練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樸典雅。 [1] 
作品名稱
就任北京大學之演説
作    者
蔡元培
創作年代
近代
作品出處
蔡元培全集
文學體裁
演講稿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説作品原文

就任北京大學之演説
五年前,嚴幾道1先生為本校校長時,餘方服務教育部,開學日曾有所貢獻於同校。諸君多自預科畢2業而來,想必聞知。士別三日,刮目相見,況時閲數載3,諸君較昔當必為長足4之進步矣。予今長斯校,請更以三事為諸君告。
一曰抱定宗旨5。諸君來此求學,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與否,必先知大學之性質。今人肄業6專門學校,學成任事,此固勢所必然。而在大學則不然,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外人每指摘7本校之腐敗,以求學於此者,皆有做官發財思想,故畢業預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蓋以法科為幹祿之終南捷徑8也。因做官心熱,對於教員,則不問其學問之淺深,惟問其官階之大小。官階大者,特別歡迎,蓋為將來畢業有人提攜9也。現在我國精於政法者,多入政界,專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請教員,不得不聘請兼職之人,亦屬不得已之舉。究之外人指摘之當否,姑不具論,然弭謗10莫如自修,人譏我腐敗,而我不腐敗,問心無愧11,於我何懼?果欲達其做官發財之目的,則北京不少專門學校,入法科者儘可肄業於法律學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業學校,又何必來此大學?所以諸君須抱定宗旨,為求學而來。入法科者,非為做官;入商科者,非為致富。宗旨既定,自趨正軌,諸君肄業於此,或三年,或四年,時間不為不多,苟能愛惜光陰,孜孜12求學,則其造詣,容有底止13。若徒志在做官發財,宗旨既乖14,趨向自異。平時則放蕩冶遊15,考試則熟讀講義,不問學問之有無,惟爭分數之多寡;試驗既終,書籍束之高閣16,毫不過問,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責,文憑到手,即可藉此活動於社會,豈非與求學初衷大相背馳乎?光陰虛度,學問毫無,是自誤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敗。即在今日,吾人對於當軸17多不滿意,亦以其道德淪喪。今諸君苟不於此時植其基,勤其學,則將來萬一因生計所迫,出而仕事,但任講席,則必貽誤18學生;置身政界,則必貽誤國家。是誤人也。誤己誤人,又豈本心所願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餘所希望於諸君者一也。
二曰砥礪19德行。方今風俗日偷20,道德淪喪,北京社會,尤為惡劣,敗德毀行之事21,觸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鮮22不為流俗所染。諸君肄業大學,當能束身自愛。然國家之興替,視風俗之厚薄。流俗如此,前途何堪設想。故必有卓絕之士,以身作則,力矯頹俗23。諸君為大學學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責無旁貸24,故諸君不惟思所以感已,更必有以勵人。苟德之不修,學之不講25,同乎流俗,合乎26污世,已且為人輕侮,更何足以感人。然諸君終日伏首案前,芸芸攻苦,毫無娛樂之事,必感身體上之苦痛。為諸君計,莫如以正當之娛樂,易不正當之娛樂,庶27於道德無虧,而於身體有益。諸君入分科時,曾填寫願書,遵守本校規則,苟中道而違之,豈非與原始之意相反乎?故品行不可以不謹嚴。此餘所希望於諸君者二也。
三曰敬愛師友。教員之教授,職員之任務,皆以圖諸君求學便利,諸君能無動於衷28乎?自應以誠相待,敬禮有加。至於同學共處一室,尤應互相親愛,庶可收切磋29之效。不惟開誠佈公,更宜道義相勖30,蓋同處此校,譭譽共之。同學中苟道德有虧,行有不正,為社會所訾詈31,己雖規行矩步,亦莫能辨,此所以必互相勸勉也。餘在德國,每至店肆32購買物品,店主殷勤款待,付價接物,互相稱謝,此雖小節,然亦交際所必需,常人如此,況堂堂大學生乎?對於師友之敬愛,此餘所希望於諸君者三也。
餘到校視事33僅數日,校事多未詳悉,茲所計劃者二事:一曰改良講義。諸君既研究高深學問,自與中學、高等不同,不惟恃教員講授,尤賴一己潛修34。以後所印講義,只列綱要,細微末節,以及精旨奧義,或講師口授,或自行參考,以期35學有心得,能裨36實用;二曰添購書籍。本校圖書館書籍雖多,新出者甚少,苟不廣為購辦,必不足供學生之參考。刻擬籌集款項,多購新書,將來典籍滿架,自可旁稽博採37,無虞38缺乏矣。今日所與諸君陳説者只此,以後會晤39日長,隨時再為商榷40可也。 [3]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説註釋譯文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説詞句註釋

1.嚴幾道:即嚴復(1853年-1921年),幾道是他的字,近代啓蒙思想家、翻譯家,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後的第一任校長。
2.預科:當時北京大學設文、法理、工科和預科。預科相當於北京大學的附屬高中,學制為三年(後改兩年),畢業後可免試升入本科。
3.況時閲數載:況且時間經過幾年。 閲,經過
4.長(cháng)足:形容進展迅速。
5.抱定宗旨:抱定研究學問的宗旨。
6.肄(yì)業:在這裏是就學的意思。肄,學習。
7.指摘:指出錯誤,加以批評。
8.幹祿:求取功名利祿。祿,古代官吏的俸給。終南捷徑:比喻達到目的的便捷途徑。
9.提攜:比喻在事業上扶植後輩。
10.弭謗(mǐ bàng):禁止非議,制止指責議論。弭,消除,平息。
11.問心無愧:指沒有做對不起別人的事。
12.孜孜:勤勉。
13.則求造詣,容有底止:學業達到某種程度。容有底止,前途可望。容有,或許能相當深。底止,深的意思。
14.乖:背離,違背宗旨。
15.冶遊:同“遊冶”,四處遊玩。
16.束之高閣:把東西捆起來,放在高高的架子上面,比喻放在一邊不用它,不管它。
17.當軸:舊指當政大臣,比喻居於政要地位。語出《宋史·蘇軾傳》:“積以論事,為當軸者恨”。
18.貽誤:錯誤遺留下去,使受到壞的影響;耽誤。
19.砥礪(dǐ):此指磨練。砥,細的磨刀石。礪,粗磨刀石。
20.日偷:越來越苟且敷衍,只顧眼前。偷,苟且。
21.敗德毀行:違背道德,敗壞品行。敗,使敗壞。毀,使毀壞。
22.鮮:少。
23.力矯頹俗:全力改正不良的風氣。矯,改正。
24.責無旁貸:自己的責任無可推卸。
25.苟德之不修,學之不講:此句為賓語前置句。
26.乎:介詞,同“於”。
27.庶:期望、希望。
28.衷:內心。
29.切磋:比喻共同學習,互相研究討論。
30.相勖(xù):相互勉勵。
31.訾詈(zǐ lì):指責,詆譭,謾罵。
32.店肆:店鋪。
33.視事:官吏到職開始工作。
34.潛修:深入鑽研。
35.期:希望。
36.裨:益處、有好處。
37.旁稽博採:廣泛採集,旁徵博引。旁稽,博採兩詞意義相仿,連用表示從多方面考察,吸收每個人長處之意。旁,廣大普遍。稽,考察,考核。博,廣泛,普遍。
38.虞(yú):貽誤。
39.會晤(wù):見面
40.商榷(què):商討。 [2]  [4]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説白話譯文

五年前,嚴幾道先生為本校校長時,我剛剛在教育部工作。在開學那天曾為北京大學做了一點事情。各位都是從預科讀下來的,所以想必你們也聽説過我。士別三日,刮目相看。何況已經過去了好幾年,各位也一定是有了長足的進步。我今天就要執掌北京大學,所以有三件事要通知各位:
一是抱定宗旨。各位來北京大學求學,肯定有一定的宗旨。如果想知道你的宗旨是否正大,就要先知道大學的性質。現在的人專科學校就讀,學成之後有所工作,這是理所當然的。然而在大學則不是這樣。大學是研究高深學問的地方,外人常常指責咱們北京大學的腐敗,因為在北京大學讀書的人,都是有着當官發財的夢,所以從預科畢業後,大多數是進入法律系,進入文科的很少,進入理科的更少。大概是因為法律是做官的捷徑啊。因為一心想做官,所以不問老師的學問深淺,而是問官職大小。官階大的人,特別受歡迎,大概是為了方便畢業生有人提攜啊。現在我國的政法工作者,大多是進入政界,專職做教授的人很少,所以聘請教師,不得不請兼職的人,這也是不得已之舉。討論外人指摘的合適與否,不具體説了,消弭批評最好的辦法就是提高自己的水平。別人説我們腐敗,但是我們不腐敗,我們問心無愧,有什麼可恐懼的啊。真是有做官發財的目的的話,北京有很多專科學校,進入法律系可以在法律學校學習,進入經濟系可以在商業學校報考,又何必要來北京大學呢?所以各位要抱定宗旨,為了尋求知識而來,進入法律系,不是為了做官;進入經濟系,不是為了發財。宗旨定下來,事情就都進入軌道了。各位在這裏學習,或者三年,或者四年,時間不是不少,如果能珍惜時間,努力學習,那麼成績會很大的啊。如果只是為了發財做官,宗旨就是錯誤的,那麼就會出現問題。平時不努力學習,臨考試時再熟讀講義,不考慮有沒有獲得知識,只掙分數的高低;考試一完,就把書都扔在一邊,混個三四年,有了文憑,藉着這個在社會上走動,這豈不是與進入大學的初衷背離了嗎?虛度光陰,毫無學問,是耽誤自己啊。且辛亥那一戰,我們之所以革命,就是因為清廷的腐敗啊。就是現在,也有很多人對政府不滿意,也是因為社會的道德淪喪啊。現在各位如果不在這個時候打好基礎,勤奮學習,則如果將來為生計所迫,擔任講師,則一定會耽誤學生的啊。進入官場,則會耽誤國家,這是貽誤別人啊。誤人誤己,誰又願意這樣呢?所以宗旨不可以不正大。這是我對各位的第一點希望。
第二,將德行努力砥礪磨鍊,現今的風氣越來越苟且敷衍,只顧眼前,道德淪喪,北京社會尤其是這樣,敗壞德行的事情,比比皆是,不是德行根基牢固的人,少有不被這種風氣污染的。各位在大學學習學業,應當能約束自己,愛惜自己。國家的興衰,要看社會風氣是高尚還是低劣。如果都流於這種風氣,前途不堪設想。所以必須有卓越的人士,以身作則,盡力矯正頹廢的社會風氣。各位作為大學學生,地位是很高的,理應承擔這份責任,不能推卸,所以各位不光要思考如何提升自己,更必須要成為他人的榜樣。假設不修德,不講學,和頹廢的社會風氣同流合污,已是侮辱自己,更何談成為他人的榜樣。然而各位終日在書桌前發奮學習,沒有什麼娛樂活動,肯定會感到身體上的勞累痛苦。我為各位打算,不如用正當的娛樂活動替代不正當的娛樂互動,既不損害自己的德行,也對身體有好處。各位進入自己的專業時,曾經填寫了志願書,遵守本校的規章制度,如果中途違反,不就是當初的意思不一樣了嗎?所以品行不可以不嚴謹對待和修養。這就是我對各位的第二點希望。
三是敬愛師友。教員教授知識,職員服務大家,都是為了大家學習的便利,大家總不可能無動於衷吧?所以就應該以誠相待,尊敬有禮。至於同學住在一起,尤其是應該互相關愛,這樣才會有互相交流學習的效果。不光要開誠佈公,更要互相勉勵,都在北京大學,則要榮辱與共。如果有同學道德有問題,舉止有不當,社會上遭到批評,即使你自己德行合體,也難以辯解,所以大家更要互相勉勵。我在德國,每當到商店裏買東西,店主都熱情款待,付錢接物,也都互相説謝謝。這雖然只是細節,但這是交際所需要的,普通人況且這樣,更何況堂堂大學生呢?對於師友的敬愛,這是我對各位的第三點希望。
我掌管北京大學才僅僅幾天,很多校務還不是很瞭解,現有兩個計劃:一是改良講義。各位都是既然要研究高深的 學問,自然與初中、高中有所不同,不僅要靠講授的知識,還更要靠各位自己的潛心學習。以後印教義,只印提綱,細節上的,還有精要的內容,都由講師口述,或者學生自己找參考,以求學有所得,能夠真正對大家的學習有作用。二是添購書籍,本校圖書館書籍雖然多,但是新書很少,如果不廣泛購書,必然不能足以給學生參考。現在正在籌集錢款,多多購買新書,將來書籍滿架,自然可以多方參考,不會有知識上的缺乏。今天和各位説的就這麼多,來日方長,隨時都可以和我商討這些啊。 [5]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説創作背景

北京大學創辦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第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大學。京師大學堂的誕生,是戊戌變法的產物。戊戌變法運動失敗以後,所有新政措施幾乎全部被廢除,只有京師大學堂得以保留。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1912年5月,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但1917年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京大學,總的來説還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習氣十分濃厚的學府。因初辦時所收學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貴族子弟,來上學時,有不少還帶着聽差,上學只是為了升官發財,對研究學問沒什麼興趣,而是想方設法混資歷,找靠山。 [1] 
1916年底,在法國遊學的蔡元培接教育部電,請他回國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但這並非美差,當時的北京大學以學風敗壞、腐敗盛行而聲名狼藉,所以蔡元培一到上海,“有多數友人勸不可就職”,説北京大學太腐敗,恐整頓不了,反把自己名譽毀掉了;也有少數勸他就職的,説腐敗總要有人整頓。蔡元培最終聽從的是這少數人的意見,走上了北京大學校長的職位。這篇文章就是他為了就任北京大學校長而寫的演説作品。 [6]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説作品鑑賞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説整體賞析

在辦學方針上,蔡元培提出“兼容幷包”,延請陳獨秀等大批新學人物和劉師培等舊學人士進入北京大學,並裁減了不稱職的教員,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舊的人物。經過這番整頓,教師隊伍的素質大大提高。與此同時,他還在學生中間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養學術研究風氣,樹立新道德新風尚。該文就是他這一思想的集中體現。
在演講中,作者開門見山,在簡單地回顧了自己與北京大學的淵源之後,就以校長的身份直截了當地對青年學子提出了三點要求:抱定宗旨、砥礪德行、敬愛師友。這幾點要求絕非泛泛而談,而是直接針對當時的社會風氣和北京大學的沉痾而提出的,可以説每一點都極富有針對性,都事關北京大學的前途和命運。
首先,他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學的性質,明確求學的目的。他指出,大學不是做官發財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學問的地方,這一觀點在當時可以説振聾發聵,直指北京大學多年弊端。他尖鋭地指出,以前的北京大學學生多抱做官發財的目的來此讀書,專業多以實惠取巧的法科為主,對於教師不以學問的深淺來衡量,而是隻問官階之大小等等。而這些現象之所以產生,深層原因恰恰在於學校辦學宗旨不明,大學日漸急功近利和庸俗化。因此,在批判種種腐敗現象的基礎上,蔡元培明確提出,來北京大學求學的青年學子,一定要有正大的宗旨。對此,文章從正反兩方面進行了深入的論述:為求學而來到北京大學者,會倍加珍惜這幾年的大好光陰,孜孜苦讀,為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底子。而如果只為做官發財而來,則往往容易敷衍塞責,誤己誤國。清朝的覆滅和目前人們對於當局的不滿,就是最好的例子。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蔡元培對青年學子提出這樣的要求,可謂切中肯綮。
第二,則着眼於品行。這一點也是有的放矢的。五四運動之前的中國社會,極端無序和混亂。辛亥革命的不徹底,致使袁世凱篡奪了革命果實,以後又經過歷次軍閥割據,連年混戰,北洋軍閥統治了當時的北京。蔡元培上任之時,正是皖、直、奉三大軍閥派系混戰時期,社會動盪不安。在思想領域,人們失去了舊有的道德規範,而新的又未曾確立,在道德失範的狀況下,許多人喪失了起碼的道德底線。作為北洋政府所在地的北京,更是腐敗成風,“敗德毀行之事,觸目皆是”,風氣使然,一般人鮮有能出污泥而不染者。蔡元培痛心地指出,在這樣的社會中,即使青年學子潔身自好,又能有什麼前途!因此,他希望北京大學的學子能以天下為己任,以身作則,擔當起匡正流俗的職責,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即使娛樂,也要力求正當之娛樂。這些教誨既嚴肅認真又體貼入微,可謂語重心長。為改變學生中間的不良風氣,蔡元培積極提倡在學生中間成立進德會,入會的人都要遵守不賭博、不飲酒、不娶妾等基本戒條。另外,他還積極促成體育會、音樂會、繪畫研究會、書法研究會等業餘研究機構,目的就是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消遣方式,培養他們的正當趣味。
第三,是從個人修養方面來説的。他希望北京大學學子能尊敬師長,團結友愛。特別是同學之間要相互勉勵,共同維護北京大學的榮譽。他還以自己在德國的親身經歷,論述良好的社會風氣之必要,勉勵青年學子相互友愛,共同進步。
這三點看起來並不複雜,但在當時卻有着振聾發聵、匡正時弊的重要意義。正是因為有了蔡元培,有了這樣的辦學方針和求學準則、做人標準,北京大學才從多年陳腐封建的泥潭中拔了出來,走上正軌,逐步成為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大學,為成就今後的百年輝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演講辭的最後,作者告訴在座的青年學子,自己近期要做兩件事,一是改良講義,二是添購書籍。這兩件事情雖小,卻是建構一個優秀大學的基本條件,也正是北京大學學子們最迫切需要的。作為一個校長,蔡元培為學校、為學生考慮得不可謂不深,不可謂不細。
富有針對性和現實意義。就職演説,大都會闡釋自己的施政綱領或對聽眾提出要求,這篇演講辭二者融合而又側重於後者。作為北京大學的新一任校長,蔡元培對青年學子寄予了厚望。他深知當時社會的污濁與北京大學的沉痾,因此,在演講中,他開門見山,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三點要求。這三點可以説每一點都事關北京大學的前途和命運,也是青年學子們普遍關心的。這樣,在內容上首先就抓住了聽眾的心理和興奮點,引起聽眾的興趣。 在結構上,這篇演講辭思路非常清晰。演講,由於是一聽而過,時間有限,一篇演講只能安排一箇中心思想,而且要求中心突出。這篇演講辭就是圍繞着如何做一個優秀的北京大學學子而展開的,而且通篇都圍繞着這一中心選擇材料和組織結構。簡短的開場白引出話題,正文展開話題,結尾總結話題,層次分明,脈絡清楚,給人一氣呵成之感。 在語言上,這篇演講辭用淺易的文言文寫成,在簡潔凝練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樸典雅。這篇演講辭寫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話文過渡、新舊兩種文體並行的時期,當時的許多文章都帶有文白混雜的特點。以這篇演講辭為例,文章基本的框架還是文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詞和文言句式,多用單音詞、語氣詞等,但另一方面文章又比較淺顯,有許多口語成分,比起古文來好理解。因此,這篇演講辭讀起來既有文言的言簡意賅、意味深長,又有口語的明快易懂,學習時要注意體味。 [1]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説名家點評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平原《閲讀 大學 中文系》:“什麼樣人講什麼樣話,如果一場畢業典禮,校長、教授、學生致辭的風格都一樣,那就是失敗的。校長應該有自己的立場、表達風格,也有自己的尊嚴。為了下面的歡呼而採取甚至不是每個學生都會去使用的語言,並不恰當。其實演講者是容易受台下氣氛影響的,如果為了掌聲熱烈就刻意朝那個方向走,我覺得是違背教育傳統的,不符合校長的角色。一般來説,大學校長在開學典禮、畢業典禮上的致辭,當講究儀式感:典雅、莊嚴、得體、立意高深。但現在大家對“大話”不感興趣,畢業典禮也像一場娛樂演出一樣,學生為自己興奮的地方鼓掌,但校長致辭並不是為了要大家鼓掌的。好的校長演講對學生來説是一輩子的事情。像蔡元培1917年《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説》、1919年《北京大學第二十二年開學式演説詞》,以及兩任清華大學校長羅家倫梅貽琦在1928年、1931年的就職演説,我覺得不僅在其後的10年、20年,乃至到今天都能為人接受。” [7]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説作者簡介

蔡元培(1868年-1940年),字鶴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浙江紹興人,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17歲考取秀才,18歲設館教書。青年時期,連續中舉人、取進士、點翰林、授編修。1898年,棄官南下,從事教育工作。擔任過多個教育機構的官員。民主進步人士,參加過光復會、同盟會,曾兩次赴德留學。1921年,法國里昂大學、美國紐約大學分別授予他文學、法學博士榮譽學位。擔任“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1917年至1928年任北京大學校長,革新北京大學,開“學術”與“自由”之風,引進資本主義國家的教育制度與方法,整頓校風,改革教學,網羅人才,使北京大學面目一新。1938年,被推舉為國際反侵略運動名譽主席。1940年3月5日,在中國香港病逝。 [6]  [8] 
參考資料
  • 1.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説  .人民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2017-03-03]
  • 2.    詹福瑞.全民經典朗讀範本.北京:學習出版社,2017.09:151
  • 3.    袁行霈.普通高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語文2 必修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語文2 必修.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1:39-41
  • 4.    劉曉鑫,.大學語文.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7.08:117
  • 5.    李克,沈燕.蔡元培傳.北京: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5.10:129
  • 6.    高解元.素養拓展 高中語文 必修 2.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7.02:98
  • 7.    陳平原.閲讀 大學 中文系.廣東:花城出版社,2017.06:123
  • 8.    學界泰斗 人世楷模——蔡元培  .紹興市委市政府接待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