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尤(拼音:yóu),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2]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古字形從“又(指手)”上加一短橫,這一短橫一説像生疣(一種皮膚病)的樣子,一説像多指的樣子。是“疣”的初文。疣和多指在人體是多餘的、不正常的,故引申為過錯,由過錯又引申為指責。疣和多指是突出於皮膚的,所以又引申為突出、異常、特別,後世多用此義。 [3] 
中文名
拼    音
yóu
部    首
[5] 
五    筆
DNV [1] 
倉    頡
IKU [1] 
鄭    碼
GR [1] 
筆    順
橫、撇、豎彎鈎、點
字    級
一級(編號:0098) [2] 
平水韻
下平聲第十一·尤 [4] 
總筆畫
3+1
四角碼
4301₂ [1] 
統一碼
5C24 [1] 
注音字母
ㄧㄡˊ
造字法
指事字
字形結構
獨體字,獨體結構
異體字
𡯊、尢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14]
指事字。甲骨文中的“尤”字主體為手形(作“”字),手上多出一短橫,是指事符號。這一短橫代表的形象,有兩説。一説像多指症患者多出的手指;一説像手上生出的贅疣,是一種由病毒引起的皮膚病。
金文中的“尤”與甲骨文相似,基本沒有變化。篆文把甲骨文中手指上的一撇延長,隸書、楷書將筆畫平直化,成為現代的“尤”字。
“尤”的本義應是手上所生贅疣,但這個意思不常用,後來為其專造“”字。無論是多指還是贅疣,都是病態,所以“尤”引申指罪過、過失。“尤”從罪過、過失引申為認為誰有罪過、過失,即怪罪、責怪,如成語“怨天尤人”。多指和贅疣都是突出於皮膚上的,所以“尤”又引申為突出的、超過一般的。虛化為副詞後,意思是特別、格外,相當於現代漢語雙音詞“尤其”。 [3]  [14-15]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過失;罪過。

《易·賁卦》:“匪寇婚媾,終無尤也。”
《詩經·小雅·四月》:“廢為殘賊,莫知其尤。”
效尤
特異、突出的人或事物。

明·徐渭《宴遊西郊詩》序:“舉其尤者,他可知矣。”

(Yóu)姓氏用字。



動詞
責備;怪罪。
blame
唐·劉言史《苦婦詞》:“氣噦不發聲,背頭血涓涓,有時強為言,祇是尤青天。”
親近;喜愛。
linger
唐·羅隱《春日湘中題嶽麓寺僧舍》詩:“欲共高僧話心跡,野花芳草奈相尤。”
宋·柳永《如魚水·帝裏疏散》詞:“莫閒愁,共綠蟻紅粉相尤。”

形容詞
特異的;突出的。
outstanding
《莊子·徐無鬼》:“南伯子綦隱几而坐,仰天而噓。
《新唐書·李絳傳》:“比諫官多朋黨,論奏不實,皆陷謗訕,欲黜其尤者,若何?”
擇尤;無恥之尤
驚異;奇怪。

《左傳·昭公二十一年》:“公飲之酒,厚酬之,賜及從者。司馬亦如之。張匄尤之,曰:“必有故”。 [17] 

副詞
表示程度,相當於“尤其、格外”。
particularly
《史記·樗裏子甘茂列傳論》:“方秦之強時,天下尤趨謀詐哉。”
宋·歐陽修《醉翁亭記》:“其西南諸峯,林壑尤美。”
尤甚;尤為;尤妙
猶;還(hái);尚且。

唐·韓愈《祭十二郎文》:“汝時尤小,當不復記憶。”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詞典》 [6]  《現代漢語詞典》 [7]  《漢語大字典》 [8]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十四】【乙部】羽求切(yóu)
(尤)異也。從乙又聲。
【注釋】徐鍇注:“乙欲出而見閡,見閡則顯其尤異也。” [9] 

説文解字注

(尤)異也。從乙,又聲。羽求切,古音在一部。讀如怡。 [10] 

廣韻

羽求切,平尤匣 ‖ 尤聲之部(yóu)
尤,過也。甚也。怨也。多也。《説文》:“異也。”又姓,出《姓苑》。羽求切。九。 [16] 

康熙字典

【寅集上】【尢部】尤;康熙筆畫:4畫;部外筆畫:1畫
古文:怣
(yóu)《唐韻》《集韻》羽求切。《韻會》疑求切。《正韻》於求切。並音郵。
《説文》:尤,異也。從乙又聲。徐曰:乙欲出而見閡,則顯其尤異者也。司馬相如《封禪文》:未有殊尤絕跡可考於今者。注:尤,異也。一曰甚也,過也。
又《廣韻》:怨也。《詩·鄘風》:許人尤之,眾稚且狂。《左傳·僖二十四年》: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又最也。《莊子·徐無鬼》:夫子物之尤也。注:言於人物之中稱之為最。
又蚩尤,黃帝臣。帝與戰於涿鹿,殺之。今畫其形於旗上,名蚩尤旗。又彗星亦名蚩尤旗。
又姑尤,齊東界二水名。《左傳·昭二十年》:聊攝以東,姑尤以西。
又姓。見《姓苑》。
又《集韻》通作郵。《詩·小雅》:不知其郵。《前漢》成帝詔:以顯其郵。
又葉户恢切,音回。《詩·小雅》:廢為殘賊,莫知其尤。葉上梅。
又葉與之切,音怡。《詩·鄘風》:大夫君子,無我有尤。葉下之。
又葉以諸切,音餘。《道藏歌》:日月粲華暉,如光照真符。億兆不同劫,千載莫之尤。 [11]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尤”字書寫演示 “尤”字書寫演示
首筆橫居橫中線上側。第一筆撇從豎中線上端左側起筆,撇至左下格下端。第三筆乚(豎彎鈎)從田字格中心上側起筆,沿豎中線下行,再右彎鈎出。筆在橫筆右上方。 [5]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ɡ
i̯ŭɡ
王力系統
ɣ
ǐwə
董同龢系統
ɣ
juə̆ɡ
周法高系統
ɣ
jwəɣ
李方桂系統
gw
jəg
西漢



東漢





jou


jou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尤侯幽

jou
北魏後期北齊
尤侯幽

jou
齊梁陳北周隋
尤侯幽

jou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j
i̯ə̯u
擬音/王力系統

ɣ
ǐəu
擬音/董同龢系統

ɣ
ju
擬音/周法高系統

j
iəu
擬音/李方桂系統

j
ə̆u
擬音/陳新雄系統

j
ǐou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3]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下平十八尤

開口呼
三等
次濁
羽求切
ɣju
集韻
平聲
下平十八尤
雲/匣

開口呼
三等
全濁
於求切
ɣiəu
禮部韻略


平聲





於求切

增韻


平聲





於求切

中原音韻

陽平
尤侯

齊齒呼

全清

iəu
中州音韻


平聲
尤侯





移鳩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十九尤


次濁
於求切
oiou
分韻撮要

陽平
第五修叟秀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2-13] 
參考資料
  • 1.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07]
  • 2.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8-08]
  • 3.    左民安著.細説漢字 1000個漢字的起源與演變 插圖珍藏本[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12:275-276
  • 4.    平水韻 十一尤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1-08-08]
  • 5.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423
  • 6.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2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1571
  • 7.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09:1583
  • 8.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596
  • 9.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2118
  • 10.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許惟賢整理. 説文解字注 下[M]. 南京:鳳凰出版社, 2015.07:1286
  • 1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237
  • 12.    尤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1-08-08]
  • 13.    尤的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1-08-08]
  • 14.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1272
  • 15.    楊寒梅編著.圖説漢字五千年[M].武漢:武漢出版社,2009.05:25
  • 16.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202
  • 17.    齊豫生,夏於全主編. 中國古典文學寶庫 第30輯 尚書 左傳[M]. 延吉:延邊人民出版社, 1999.08:36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