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尕藏才旦

(甘南州文聯主席及文化局原局長)

鎖定
尕藏才旦(1944年12月10日~2022年11月28日),青海人,生前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甘肅省文聯副主席,甘肅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甘肅省少數民族作家學會副理事長,甘肅省藏學藏學研究會常務理事。
2022年11月28日,尕藏才旦因病醫治無效在蘭州逝世,享年79歲。 [1] 
中文名
尕藏才旦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44年12月10日
逝世日期
2022年11月28日
畢業院校
西北民族學院
出生地
青海
代表作品
《半陰半陽迴旋曲》

尕藏才旦人物簡介

尕藏才旦,藏族,男,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賀爾加莊人,生於1944年12月10日。學生出身。家庭出身農民。1978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青海人。中共黨員。大學本科畢業。1968年參加工作,歷任中共夏河縣委幹部、甘南州委宣傳部文化科長,甘南州文化局副局長、文聯副主席兼秘書長,甘南州文聯主席及文化局局長、黨組書記,副譯審。1973年開始發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尕藏才旦作品

著有中短篇小説集《半陰半陽迴旋曲》,長詩集《益西單瑪》,中篇小説《給你一塊奶酷嚼》《重逢》《聖女湖畔》《三送冬肉》《女王也是弱者》《三月花芳香》,短篇小説《羊糞蛋組長》《哦,我的阿爸》《木匠瓦嘎》《紅十字藥箱》等20餘篇,電視劇劇本《南來的風》(已錄製播出),編著《當代藏族短篇小説選》《甘肅藏區紀行》《藏族民歌集》《藏族情歌選》。

尕藏才旦人物生平

1958年畢業於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藏民小學,1968年畢業於西北民族學院政治系,本科生。1978年在北京電影學院編劇進修班學習一年;1980年在中國作家協會文學講習所(現魯迅文學院)深造一年。1993年12月破格晉升為教授。
1969年至1975年,在甘肅州夏河縣委辦公室、縣公安局、縣委政治部、縣報道組工作;1976年至1992年,在甘南州委宣傳部、甘南州文聯、州文化局工作,曾任宣傳部文衞科長,文聯副主席兼秘書長、主席、文化局副局長、局長、黨組書記之職。1993年調入西北民族學院,先後任藏語系主任,西北民族研究所所長,中國少數民族藝術(影視藝術、宗教藝術)碩士點領銜導師。

尕藏才旦代表作

尕藏才旦文章

文藝創作、文藝研究、社會科學專著代表作有:
《中國藏傳佛教》(宗教文化出版社,40餘萬字):
長篇小説《首席金座活佛》(70萬字)《西藏本教》(西藏人民出版社,33.8萬字);甘肅民族出版社出版系列叢書《雪域藏民族文化博覽叢書》;《天葬—藏族喪葬文化》(13萬字);《雪域氣息的節日文化》915萬字);《青藏高原遊牧文化》(13萬字);《紅色土司》、《中國藏傳佛教》等。
《藏族獨特的藝術》(17萬字);《藏傳佛教文化概覽》(10萬字);《吐蕃文明面面觀》(10萬字);《史前社會與格薩爾時代(11萬字);
《半陰半陽迴旋曲》(中短篇小説集,四川民族出版社,17萬字;
《嚮往拉薩》(影視作品文學集,甘肅民族人民出版社,13萬字);
《西部風物誌·甘肅甘南風情篇》(雲南人民族出版社,10萬字);
從1973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蒐集整理出版:《安多藏族酒麴選》《藏族情歌集》(甘肅民族出版社1982年出版);《藏族民間敍事詩集》(青海民族出版社1989年出版。以上均為藏文版);(譯著);《拉薩怨》(輯譯民間長詩九部),由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年出版,約六千行);《益西卓瑪》(輯譯民間長詩三部,甘肅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發表有關民間文學的論文十數篇。內部出版藏文本及與人合作輯譯漢文版“藏族諺語集”。
編劇電視劇:《走進香巴拉》(三集);《嚮往拉薩》(八集);《南來的風》(單本劇);

尕藏才旦影視專題片撰稿

電影紀錄片:《中國藏族藝術寶庫》《拉卜愣寺》《桑科草原》為文化部對外宣傳影視作品輸送各國使館。
電視專題片:《藏傳佛教》(三十集)、《甘南藏區紀行》等,共計五十餘部。
正在進行的文藝研究課題有:全國藝術科學規劃批准項目:《藏傳佛教藝術概論》;
曾完成甘肅社科重點資助項目:《宗教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三項
國家社科項目:《甘肅省少數民族地緣文化安全研究》等。

尕藏才旦獲獎情況

電視劇《走進香巴拉》獲1994年國家“五個一工程獎”等四項國家級獎:《嚮往拉薩》獲1998年國家少數民族題材影視作品《駿馬獎》二等獎等三項獎:電視片、電影紀錄片《中國藏族藝術寶庫》《拉卜楞寺》等獲國際旅遊評獎四項大獎。
專著《天葬》獲中宣部批准設立的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首屆學術著作獎三等獎;譯著《益西卓瑪》獲第二屆全國民間文學作品獎三等獎,甘肅省人民政府首屆敦煌文藝獎;《雪域氣息的節日文化》、《青藏高原遊牧文化》獲2001年甘肅省優秀圖書獎等。
各種文藝作品、文藝研究、藝術專著總共獲國家級、省部級獎近四十次。
另獲甘肅省文聯第二屆“德藝雙馨”文藝家稱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