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黃姜

鎖定
生薑有小種姜、大種姜、山姜(野薑)等品種,藥用以小種為好,習慣把小種生薑叫“小黃姜”,小黃姜切面純黃色,味辛辣濃,肉細嫩,味香,纖維較細 [1]  。小黃姜也是可食用也可藥用的一種植物。
高山姜的品種以小黃姜為主,是小黃姜品種中的佼佼者。500米以上的海拔,環境天然無污染,保證了高山姜良好的品質。
生薑富含薑辣素、植物殺菌素等,具有獨特的辛辣芳香味,藥用按中醫理論,姜有活血、祛寒、除濕、發汗之功,有利膽、健胃止嘔、闢腥臭、消水腫的作用,與蜂蜜合用對肝病恢復有益。 [1] 
拉丁學名
Globba racemosa Smith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綱
芭蕉目
姜科
亞    科
姜亞科
姜族
姜屬
分佈區域
我國北緯27度沿線以及山東
中文學名
小黃姜

小黃姜形態特徵

小黃姜形態特徵 小黃姜形態特徵
小黃姜切面純黃色,味辛辣濃,肉細嫩,味香,纖維較細。大種生姜則切面色灰黃帶鐵色,纖維較粗,辛辣與香味皆不如小種生薑,藥效也差,適用於炒菜的食材。
姜以斷面色金黃,味道辛辣芳香、細纖維多為好。而北緯27度附近的小黃薑辣味濃郁、纖維細小、姜油豐富、味道鮮美,具有良好的市場口碑。

小黃姜生長環境

小黃姜
小黃姜(6張)
姜喜温暖濕潤的環境條件,不耐低温霜凍,16℃以上開始萌芽,幼苗生長適温20~25℃,莖葉生長適温25~28℃,15℃以下停上生長。
中國北緯27度處於亞熱帶温暖濕潤氣候區,穿過西藏、雲南、四川、貴州、重慶、湖南、江西、浙江等地。該區域地形以丘陵為主,年平均氣温介於13℃~25℃之間,平均年降水一般在800mm~1600mm,光、熱、水資源十分豐富。

小黃姜地理分佈

小黃姜生長 小黃姜生長
北緯27度地帶氣候對小黃姜的生長非常適宜,產量也相對較高。北緯27度是公認天然的優質小黃姜產業帶,擁有無可複製的自然環境。
羅平縣地處滇東高原的東南部,氣候温和濕潤,雨水調勻,土壤沙質,最適宜種植小種生薑,自古就有“姜之鄉”的美譽。2006年,“羅平小黃姜”獲得產地保護,是雲南羅平的傳統優勢產業,加工製作的乾薑系列產品色鮮味美、乾爽香辣、粉多肉厚、含油量高,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青睞。

小黃姜主要成分

根莖所含揮發油的主要成分為姜醇 (Zingiberol, C15H26O),姜烯 (Zingiberen,C15H24),莰烯,水茴香烯,龍腦,枸櫞醛及按油精等。此外尚含辣味成分薑辣素 (Gingerol)、油狀辣味成分姜烯酮 (Shogaol, C17H24O3) 及結晶性辣味成分姜酮 (Zingerone, C11H14O3)等 [2] 

小黃姜主要價值

根莖供藥用,乾薑主治“心腹冷痛,吐瀉,肢冷脈微,寒飲喘咳,風寒濕痹。”生薑主治“感冒風寒,嘔吐,痰飲,喘咳,脹滿;解半夏、天南星及魚蟹、鳥獸肉毒。”又可作烹調配料或製成醬菜、糖姜。莖、葉、根莖均可提取芳香油,用於食品、飲料及化妝品香料中。 [2] 

小黃姜栽培技術

選種與處理
選種
選擇優良的生薑品種是保證生薑高產的關鍵,同時還可以起到預防病蟲害的目的。生薑良種應具備以下特點:姜塊肥大飽滿,皮色鮮亮,水分充沛,質地堅硬,無缺損情況。對於沒有達到上述標準的生薑一律淘汰,提高選種質量。 [3] 
瓣種
瓣種應選擇晴天並且氣温穩定的天氣進行,對生薑進行消毒與曬種催芽。選擇陰涼的地方,對大塊的姜種進行瓣種,瓣成50~80g的小姜塊,注意如果是整體的姜種不能從中間瓣開,避免損壞姜種。同時小姜塊中還應流1至2個飽滿壯芽的種姜。瓣下的大塊姜同樣可以種植,增加用種量及生產成本,避免浪費。 [3] 
消毒
瓣好的姜種需要接受消毒處理,在取種進行消毒的時候,需要輕拿輕放,避免破壞姜種的外皮及已經長出的姜牙。對於姜種消毒,主要將姜種浸到波爾多液按1∶1∶120比例配置的消毒液中,浸潤20分鐘,將部分病細菌殺滅。 [3] 
催芽
催芽的主要目的是使生薑的幼芽可以儘快的萌發,同時還可以讓生薑種植後出苗迅速並且整齊,所以催芽屬於一種非常重要的技術手段。在生薑催芽前,為了防治姜瘟為發生,可以將生薑浸到代森鋅1公斤加水400公斤浸潤10至20分鐘,取出後洗淨並且拌上草木灰,然後將姜种放到室內陰涼的位置。 [3] 
選地整地與施肥
選地整地
生薑對於土壤質地的要求並不嚴格,適應力比較強。為了保證生薑高產,可選擇土壤疏鬆肥沃、通透性好、排灌方便、地勢較高、微酸性的土壤區域進行種植,儘量避免在鹽鹼窪地種植生薑,且生薑種植切忌連作,最好同水稻、瓜豆類進行輪作。選好地後,對地塊進行深翻,在2.5m開畦,整成寬度為2m、高度為0.2m的長條畦,中間留0.25m的排水溝。 [3] 
施肥
姜的生長期比較長,並且產量也比較大,實際種植中需要很大的肥量。每畝需要施種3000千克左右的腐熟農家肥、20千克左右的硫酸鉀肥料、30千克的複合肥料,以此滿足生薑生長所需營養需求。 [3] 
播種
適時播種
經過催芽後的種姜芽尖生長迅速,到清明節後就可以進行播種。播種選擇晴天且温度達16度以上的天氣進行。如果種植的時候天氣長時間乾旱,可以在種植的前一天,在種植溝中引水,讓水下滲到種植區域的土壤中。 [3]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可實現黃姜高產,合理的株距為26~30cm,每畝大約種植4000~5000株,總共的用種量大概在300公斤。種植的時候,為了提高生薑存活率,應使用合適的種植方法,主要是先將姜種按照株距逐一排放在種植夠,先將塊莖放穩,然後將一芽頭緊貼土面且避免芽頭上翹,然後蓋4~5cm的細土,這樣種植後15天左右就可以出苗。 [3] 
田間管理
中耕培土
生薑根系不發達,入土比較淺,因此在姜種種植後,姜種生長期需要進行多次的中耕培土。第一次中耕培土的厚度控制在不埋沒新苗尖的程度,之後隨着姜苗的不斷增加,在每出一苗都可以中耕培土一次,總共進行3~4次就可以。中耕培土可促進姜塊向上生長,增加姜塊的體積,保證產出肥大的優質姜塊。 [3] 
分次追肥
姜對肥料的需求大,且耐肥能力非常強,因此除了在種植之前施加一次基肥後,在後續還需要多次進行追肥,肥量一般由輕到重。第一次追肥可以在齊苗的時候,每畝使用10公斤的尿素,將尿素配製成0.5%~1%的稀釋肥,採用淋施肥料的方式;第二次追肥主要在姜苗長到7至8片葉子的時候進行,每畝使用10公斤的尿素,同時使用45%的硫酸鉀複合肥10公斤,採取開穴點施的方式進行施肥;第三次追肥選擇在立秋後天氣轉涼進行,每畝追加20公斤的尿素及30公斤45%的硫酸鉀複合肥,將肥料均勻撒在種植區域就可以;第四次追肥主要在姜根莖旺盛生長的時期進行,此時主要每畝施加25公斤的硫酸鉀複合肥。 [3] 
灌溉排水
苗出齊不能缺水,為了保證幼苗生長健壯,需要注意澆水;在暴雨天氣應注意及時排水,避免積水使姜塊腐爛。 [3] 
病蟲害防治
草害
生薑播種發芽前,使用50%的乙草胺苗除草劑對全地塊進行噴霧,每畝除草劑的用量為150~200ml,主要將地表中的雜草種子殺滅;在苗生長後期,使用60ml/畝的姜草進行全田噴霧,使得田間無雜草。
病蟲害
生薑病害主要為姜瘟病,病還具體危機到葉及根莖,在高温高濕的天氣發病比較嚴重。防治病害的方法主要是選擇抗病無病的姜種,此外還可以使用72%的農用鏈黴素3500~4500倍液進行全田噴霧。蟲害主要包括地老虎、蠐螬,可使用辛硫酸磷噴霧進行防治。 [3] 
適時採收
小黃姜採收需要結合市場行情,且根據質地好壞與小黃姜的長勢,採取分期分批採收的方式。商品小黃姜可在立秋後初霜來臨前,在地上莖葉尚未枯死時候進行收穫;預留的姜種一定要在冬至後收穫,保證姜種質量。 [3] 

小黃姜物種分類

生薑分為大姜、小姜,大姜姜塊柔嫩,水分多、纖維少,顏色偏白、表皮光滑,辛辣味淡薄;小姜外表呈土黃色,表皮比嫩姜粗糙,且有紋路,味道辛辣。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