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魚眼草

(菊科魚眼草屬植物)

鎖定
小魚眼草(Dichrocephala benthamii C. B. Clarke)是菊科魚眼草屬的植物。
產於雲南、四川、貴州、廣西、湖北西部。生於山坡與山谷草地、河岸、溪旁、路旁或田邊荒地。海拔1350-3200米。印度也有分佈。
雲南又叫小饅頭草、蛆頭草、地胡椒;貴州又名翳子草、地細辛。藥用消炎止瀉,治小兒消化不良
中文名
小魚眼草
拉丁學名
Dichrocephala benthamii C. B. Clarke
別    名
魚眼菊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桔梗目
菊科
魚眼草屬
小魚眼草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亞    科
管狀花亞科
紫菀族
分佈區域
中國雲南、四川、貴州、廣西、湖北及印度

小魚眼草形態特徵

小魚眼草植株

小魚眼草
小魚眼草(34張)
一年生草本,高15-35釐米,少有僅高6釐米的,近直立或鋪散 [1]  [3] 

小魚眼草

小魚眼草
小魚眼草(5張)
莖單生或簇生,通常粗壯,少有纖細的,常自基部長出多數密集的匍匐斜升的莖而無明顯的主莖,或明顯假軸分枝而主莖扭曲不顯著,或有明顯的主莖而基部徑約4毫米。整個莖枝被白色長或短柔毛,上部及接花序處的毛常稠密而開展,有時中下部稀毛或脱毛。 [1] 

小魚眼草

葉倒卵形、長倒卵形,匙形或長圓形。中部莖葉長3-6釐米,寬1.5-3釐米,羽裂或大頭羽裂,側裂片1-3對,向下漸收窄,基部擴大,耳狀抱莖。自中部向上或向下的葉漸小,匙形或寬匙形,邊緣深圓鋸齒。有時植株全部葉較小,匙形,長2-2.5釐米,寬約1釐米。全部葉兩面被白色疏或密短毛,有時脱毛或幾無毛。 [1] 

小魚眼草

頭狀花序小,扁球形,徑約5毫米,生枝端,少數或多數頭狀花序在莖頂和枝端排成疏鬆或緊密的傘房花序或圓錐狀傘房花序;花序梗稍粗,被塵狀微柔毛或幾無毛。總苞片1-2層,長圓形,稍不等長,長約1毫米,邊緣鋸齒狀微裂。花托半圓球形突起,頂端平。外圍雌花多層,白色,花冠卵形或壇形,基部膨大,上端收窄,長0.6-0.7毫米,頂端2-3個微齒。中央兩性花少數,黃綠色,花冠管狀,長0.8-0.9毫米,管部短,狹細,檐部長鍾狀,有4-5裂齒。 [1] 

小魚眼草

瘦果壓扁,光滑倒披針形,邊緣脈狀加厚。無冠毛,或兩性花瘦果的頂端有1-2個細毛狀冠毛。
花果期全年。 [1] 

小魚眼草生長環境

生長於山坡與山谷草地、河岸、溪旁、路旁或田邊荒地。海拔1350-3200米。印度也有分佈。 [1] 

小魚眼草分佈範圍

產於雲南、四川、貴州、廣西、湖北西部。 [1] 

小魚眼草主要價值

雲南又叫小饅頭草、蛆頭草、地胡椒;貴州又名翳子草、地細辛。藥用消炎止瀉,治小兒消化不良。 [1] 

小魚眼草來源

小魚眼草的全草。夏季採收,洗淨曬乾。

小魚眼草性味歸經

苦,涼。

小魚眼草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祛風明目。用於肝炎小兒消化不良小兒感冒高燒,肺炎,痢疾瘧疾牙痛,夜盲症;外用治瘡瘍,蛇咬傷,皮炎,濕疹,子宮脱垂脱肛

小魚眼草用法用量

2~5錢;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爛敷患處。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