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虎鯨

鎖定
小虎鯨是鯨目、海豚科、小虎鯨屬哺乳動物,又稱侏虎鯨。體型粗壯;體由頭部向軀幹部漸粗,至背鰭前為體最高,向後又逐漸細小;頭部左右側扁,越往前端越細;頭部渾圓,無喙;背鰭三角形,位於體中部,末端尖、後緣略凹入;鰭肢長,位置很靠前,短胖,末端圓鈍;體大部分黑或深褐色,上下唇部為白色或淺灰白色;從臍往後到肛門之間的下腹部,有長圓形白斑;背鰭基部有1條淺色帶;體側部色較淺。
小虎鯨出沒在温暖的深海水域,很少接近岸邊。行動活潑,浮升時,頭部通常會舉出水面;逃命時則會完全躍離海面。多為15-25只的小羣,罕有數百隻的大羣。小羣會以整齊劃一的隊形並肩同遊;受到驚嚇時會集體逃脱。經常擱淺。性情兇猛,捕食各種魚類甚至捕食其他海豚。
分佈在世界各地的熱帶和亞熱帶海域,通常在40°N到35°S之間。它們通常不會靠近海岸移動,除非在一些靠近海岸的深水區,比如夏威夷等海洋羣島周圍。
小虎鯨數量稀少,在日常的漁網中偶有捕獲。已被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保護動物。 [1] 
中文名
小虎鯨
拉丁學名
Feresa attenuata
別    名
侏儒虎鯨
俾格米虎鯨
侏虎鯨
外文名
英文 Pygmy Killer Whale
法文 Orque pygmée
西班牙文 Orca Pigmeo
同義學名
Delphinus intermedius [2] 
國際瀕危等級
無危(LC) [3] 
中國動物保護等級
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1]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哺乳綱
鯨偶蹄目
海豚科
小虎鯨屬
小虎鯨
亞    目
齒鯨亞目
亞    綱
真獸亞綱
亞    科
領航鯨亞科
亞    種
無亞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Gray, 1875

小虎鯨動物學史

小虎鯨於1827年由J.Gray首次用頭骨記錄下來。格雷給他們取了個別名。隨後,格雷在1874年再次記錄了小虎鯨,當時他稱它們為Feresa attenuta。從1960年到現在,Feresa defuta這個名字一直是公認的名字(Zerbini和de Oliveira Santos,1997)。 [4] 
學名中的“attenuata”為拉丁語中“楔子”之意,指其從頭到尾身軀逐漸變細的形貌;而俗名是因其體態特徵與虎鯨類似,但體型遠比虎鯨小。 [4] 
1874年,英國動物學家約翰·愛德華·格雷根據大英博物館中1827年和1874年確定的兩個顱骨,對該物種進行了描述。下一次的發現記錄是1952年由日本本州捕鯨人所描述的“罕見的海豚”,1954年日本動物學家山田文澤(英:Munesato Yamada)據此為小虎鯨正式命名。 [7] 
小虎鯨在圈養中具有極強的攻擊性,但在野外尚未觀察到這種攻擊行為。在鯨豚擱淺復健的救援中,小虎鯨往往也是人們需要特別防備的鯨種。 [8] 
小虎鯨

小虎鯨形態特徵

小虎鯨體型與許多鯨豚相似,暗色被肩部位為明顯特徵,還有白色下巴。剛出生時約有80釐米長,長大成豚後可達2.6米左右,體重110-170千克,平均150千克;體長2.1-2.6米,平均2.3米。雄性體格較粗,最重可達200千克左右。 [4] 
小虎鯨很容易被誤認為幼年偽虎鯨瓜頭鯨。該物種的明顯特徵包括:深灰色黑色粗壯的身體,明顯較輕的下腹,沒有喙的鈍頭,以及下垂的下頦,通常包含一組白色的嘴唇。背鰭幾乎以身體為中心,鰭狀肢尖端圓形,長度適中。背鰭本身是區分這種哺乳動物與其他鯨目動物的最佳方式之一;它高達背脊,缺乏剛性,指向稍後,呈亞三角形。另一個身體特徵是小虎鯨皮膚上有一條從臍部到肛門的延伸凹槽。這一特徵包括兩性的生殖器、肛門和臍部;然而,腹側、肛門後龍骨的存在可能是雄性和雌性之間的明確區別。 [4] 
小虎鯨的骨骼結構相當獨特;下頜骨不僅中空,而且左側更大,通常比右側多出一顆牙齒。這種大小的差異使得頭骨不對稱,這在許多齒鯨中很常見。下顎有11-13對大的圓錐形牙齒,而上顎通常有8-11對。在巴西海岸,科學家們記錄了一隻擱淺雌性的測量結果,並指出,當所有脊椎的脊椎骨骺和椎體融合時,該物種最有可能達到身體成熟。區分成熟的小虎鯨和幼年虎鯨的另一個有用之處是,每顆牙齒的髓腔都充滿了,成年虎鯨的顱骨縫合線骨化。齒列末端和眶前缺口之間的距離是識別擱淺在巴西巴納伊巴河三角洲的小虎鯨的另一個獨特特徵。 [4] 

小虎鯨近種區別

小虎鯨
虎鯨
小虎鯨 小虎鯨
虎鯨 虎鯨
成體體重在150千克左右,體長可達2.6米,雄性體格較粗。體型與許多鯨豚相似,暗色被肩部位為明顯特徵,還有白色下頦。 [4] 
成體體重6600千克,平均體長6-9米。頭部略圓,具有不明顯的喙或無喙;身體黑、白兩色;眼的後上方具橢圓形的白色眼斑。 [9] 

小虎鯨棲息環境

小虎鯨分佈廣泛,幾乎在任何熱帶或亞熱帶深水海域都可發現其蹤跡。它們雖然通常佔據温暖的深水,但在較淺的海洋島嶼附近也發現了小虎鯨。在夏威夷羣島進行的一項為期21年的研究重點是500米深處的鯨魚;人們對500米以上深度的小虎鯨知之甚少,儘管它們在2500米以上的深度有記錄。 [4] 

小虎鯨生活習性

小虎鯨行為

根據小安的列斯羣島等地區全年對小虎鯨個體的觀察,該物種被認為是非遷徙物種。該物種具有社會性,在4-50頭個體的族羣中都有發現。偶爾觀察到多達幾百頭的羣體。它們在水面上拍打錨爪和鰭狀肢,咆哮,甚至猛烈地咬碎下頦。即使在圈養狀態下,這些生物也會對其他鯨目動物及其馴養者表現出防禦反應。 [4] 
小虎鯨依靠聽覺與周圍的海洋世界交流、狩獵和互動。它們是遊動緩慢的海豚科動物。小虎鯨在水中移動時的行為有多種類型。Mc Sweeney 等人在夏威夷主羣島進行了21年的研究(2008年),將這些羣體行為描述為旅行、慢速遊動、成羣轉動、社交、遲緩移動或休息。每種方法的使用取決於動物的速度、與潛在獵物的相互作用、運動方向或在水中和其他個體的位置。它們主要在夜間活動並同時進食。人們多次發現它們在距離船隻至少50米的地方緩慢遊動。 [4] 

小虎鯨感官

小虎鯨發出類似於寬吻海豚的咔嗒聲和口哨聲,可以通過氣孔咆哮。像其他海豚一樣,它們使用回聲定位來導航環境。在印度洋進行的一項研究記錄了通過這些雙峯點擊產生的45-117千赫的峯值範圍;點擊本身是短的、定向的寬帶信號,強度水平在197-223分貝之間。頻率和強度都高於偽虎鯨。 [4] 
2008年,在佛羅里達海灘附近對2頭擱淺的小虎鯨進行的解剖學研究為聲音感知提供了見解。聲學振動通過中空顎骨中的鯨脂傳播。這種鯨脂壓迫鼓室周圍複合體,將聲音傳遞到中耳和內耳。大腦有兩個區域,內側膝狀體和下丘,以及聽覺神經,接收和解釋聲學信號。科學家們能夠記錄到小虎鯨感知頻率最好在40千赫。最低的聽覺閾值約為20千赫,而最高的閾值為120千赫。 [4] 

小虎鯨食性

小虎鯨晚上在深水中覓食,食物主要是頭足類動物、大型魚類、章魚、魷魚和較小的鯨目動物。 [4] 

小虎鯨分佈範圍

分佈於:阿爾及利亞、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達、阿魯巴、澳大利亞、巴哈馬、孟加拉國、巴巴多斯、伯利茲、貝寧、博奈爾、聖尤斯特歇斯和薩巴、巴西、文萊、柬埔寨、喀麥隆、開曼羣島、中國、科科斯(基林)羣島、哥倫比亞、科摩羅、剛果(金)、庫克羣島、哥斯達黎加、古巴、庫拉索、科特迪瓦、吉布提、多米尼克、多米尼加、厄瓜多爾、薩爾瓦多、赤道幾內亞、斐濟、法國、法屬圭亞那、法屬波利尼西亞、加蓬、岡比亞、加納、格林納達、關島、危地馬拉、幾內亞比紹、圭亞那、海地、洪都拉斯、印度、印度尼西亞、伊朗、意大利、牙買加、日本、肯尼亞、基里巴斯、韓國、利比里亞、馬達加斯加、馬來西亞(砂拉越、馬來西亞、馬爾代夫、馬紹爾羣島、毛里塔尼亞、馬約特、墨西哥、密克羅尼西亞、摩洛哥、莫桑比克、緬甸、瑙魯、新喀里多尼亞、尼加拉瓜、尼日利亞、紐埃、北马里亞納羣島、阿曼、巴基斯坦、帕勞、巴拿馬、巴布亞新幾內亞、秘魯、菲律賓、皮特凱恩、葡萄牙、波多黎各、聖基茨和尼維斯、聖馬丁(法屬)、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薩摩亞、塞內加爾、塞拉利昂、新加坡、聖馬丁島(荷屬)、所羅門羣島、索馬里、南非、西班牙、斯里蘭卡、蘇里南、中國台灣省、坦桑尼亞、泰國、東帝汶、多哥、托克勞、湯加、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美國、委內瑞拉、越南、英屬維爾京羣島、美屬維爾京羣島、瓦利斯和富圖納、西撒哈拉、也門。 [3] 
存在不確定:安哥拉、納米比亞、塞舌爾、圖瓦盧、烏拉圭和瓦努阿圖。 [3] 
小虎鯨分佈圖 小虎鯨分佈圖 [3]

小虎鯨繁殖方式

小虎鯨當體長超過2.16米時,雄性會性成熟,而當長度超過2.21米時,雌性會性成熟。這個物種的妊娠期、交配習慣和父母照顧都是未知的。小虎鯨幼崽在夏季出生,通常雌性只產下一頭幼崽。小虎鯨幼崽出生時的體長約為0.8米。 [4] 
儘管很容易區分哺乳期的雌性小虎鯨與雄性小虎鯨和小虎鯨幼崽,但目前還沒有關於父母對該物種餵養的研究。通常,在一羣新生的幼崽中,離幼崽最近的成年小虎鯨是母親,而其他沒有幼崽的成年小虎鯨通常是雄性。除了觀察幼崽附近的成年雌性,很少有研究表明母親照顧幼崽的時間有多長,或者雄性是否會幫忙。 [4] 
在夏威夷羣島進行的一項持續了21年的研究中,科學家在整個研究過程中至少確認了一頭小虎鯨,年輕的小虎鯨天生就能夠自己游泳。小虎鯨在野生狀態下壽命可達21年。 [4] 

小虎鯨保護現狀

小虎鯨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7年ver3.1——無危(LC)。 [3]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2021年2月5日)二級。 [1] 

小虎鯨種羣現狀

據記錄,100多個國家的水域中都有小虎鯨,但關於種羣生物學或丰度的信息很少。該物種在其整個範圍內似乎是自然罕見的。Wade和Gerrodette(1993年)根據1986年至1990年間進行的調查估計,熱帶太平洋東部約有38900頭(變異係數(CV)=31%)小虎鯨。值得注意的是,在該研究中產生種羣估計的13個物種中,小虎鯨的數量排名第12(Wade和Gerrodette,1993年)。墨西哥灣北部小虎鯨的最佳丰度估計為152頭(CV=102%)。這一估計來自2009年夏季的一項調查,該調查涵蓋了從200米等深線到美國專屬經濟區(EEZ)向海範圍的水域(Waring等人,2013年)。2010年對夏威夷羣島專屬經濟區的船上樣帶調查得出3433頭(CV=52%)的丰度估計值(Bradford等人,2013年,Carretta等人,2017年)。在對夏威夷主要島嶼周圍鯨目動物進行的一項為期22年的研究中,該物種極為罕見,僅佔直接調查工作中發現的齒鯨目動物的1.2%(McSweeney等人,2009年)。在物種範圍的其他地方,由於目擊次數不足,無法估計丰度(例如,Dolar等人,2006年),大多數專門針對該物種的出版物都描述了單次目擊或擱淺(Allport等人,2017年,Chantrapornsyl 1996年,Eloriaga-Verblancken等人,2016年,Jeyarbaskaran等人,2011年,Zerbini和Santos,1997年)。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