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紅柳

鎖定
小紅柳(學名:Salix microstachya var. bordensis (Nakai) C.F.Fang)是楊柳科、柳屬小穗柳的變種灌木,高可達1米。小枝灰紫褐色,稀灰綠色,無毛或稍有短柔毛。芽卵形,鈍頭,有絲狀毛。葉線形或線狀倒披針形,或鐮刀狀披針形,兩端漸狹,初兩面有絲狀柔毛,邊緣有不明顯的細齒,葉柄短,葉片卵狀披針形,具齒牙或全緣,脱落性。花先葉開放或近同時開放,花序圓柱形,花葯黃色,苞片長圓形,邊緣有疏長毛,子房卵狀圓錐形,無毛,綠褐色,無柄,花柱短而明顯,柱頭紅褐色,雄花的花葯外壁常紅色。5月開花,6月結果。
分佈於中國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西部。生於固定沙丘間濕地,或河、湖邊低濕地。喜水濕,抗風沙,耐一定鹽鹼,耐嚴寒和酷熱。
小紅柳可作固沙,枝條細軟,耐彎曲,不易斷折,可供編筐等用。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1] 
中文名
小紅柳
拉丁學名
Salix microstachya var. bordensis (Nakai) C.F.Fang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楊柳目
楊柳科
柳屬
小穗柳
變    種
小紅柳
命名者及年代
(Nakai) C.F.Fang,1936

小紅柳形態特徵

小紅柳
小紅柳(6張)
植株通常較低矮,高約1米,小枝灰紫褐色,稀灰綠色,無毛或稍有短柔毛。芽卵形,鈍頭,有絲狀毛。葉線形或線狀倒披針形,或鐮刀狀披針形,長1.5-4釐米,寬2-4毫米,兩端漸狹,初兩面有絲狀柔毛,後近無毛,下面中脈明顯,邊緣有不明顯的細齒,或近全緣;葉柄短,無毛或有絲狀短柔毛;托葉無或特小,卵狀披針形,具齒牙或全緣,脱落性。
花先葉開放或近同時開放,花序圓柱形,長1-1.5(2)釐米,近無花序梗,基部1-2鱗片狀小葉,軸有毛;雄蕊2,花絲和花葯合生,雄花的花葯外壁常紅色。苞片長圓形,先端截形或鈍頭,淡褐色或黃綠色,先端褐色,邊緣有疏長毛,腺體1,腹生,形小;子房卵狀圓錐形,無毛,綠褐色,無柄,花柱短而明顯,柱頭紅褐色,2淺裂;苞片同雄花;腺體1,腹生。 [2] 

小紅柳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西部。生於固定沙丘間濕地,或河、湖邊低濕地。 [2]  喜水濕,抗風沙,耐一定鹽鹼,耐嚴寒和酷熱。 [3] 

小紅柳生長習性

花期5月,6月中旬種子成熟.,成熟種子隨風飄落,遇疏鬆潮濕的沙地,8-12天內即能萌發出苗,當年苗不分生,株高14-22釐米,二年生苗從根部分生成2-4株,高21-36釐米,三年生苗分生為3-7株,高56-83釐米。 [4] 

小紅柳栽培技術

(平茬技術)
  1. 地塊選擇:根據自然條件及植被的實際生長狀況,本着利於小紅柳灌叢林生長為前提,以可持續發展為目的,發展柳編加工業,進行了平茬地塊的選擇:①灌木蓋度達到60%以上,且分佈較為集中連片;②土壤條件較好,以沼澤土和草甸土為主;③地下水位較淺,利於小紅柳的生長。
  2. 平茬標準:由於該區風沙危害較為嚴重,為防止造成風蝕沙化,要進行隔帶平茬,留設防護林帶。帶的走向與主害風方向垂直,每個平茬帶寬20米,帶間距(即為防護林帶)40米。平茬的輪迴期為3年,即3年為1個更新期。
  3. 平茬復壯的技術要求:①茬口:平茬時茬口要平滑,無劈茬裂口。②留茬高度:留茬不宜過高,茬口過高不僅造成資源浪費而且不利於萌櫱。一般留茬3-5釐米最為適宜。③平茬強度:平茬時,對於每一叢小紅柳要進行全平。④最佳平茬時間的選擇:要在秋季樹液停止流動後或春季樹液開始流動前進行平茬,最好為每年11月20日至翌年3月。⑤林齡與平茬復壯的關係:小紅柳灌木生長3-5年後進行平茬最為適宜。齡級太小,造成平茬連續,營養積累不足,影響萌條生長,齡級太大,柳條的可利用率降低,影響其經濟價值,連續數年不刈割,其生長開始衰退,養分儲備下降,影響萌條。⑥平茬復壯後最佳利用時間:對平茬刈割的柳條要邊採邊用,縮短其存放時間,長時間存放,會使柳條內的水分大量散失,韌性降低,利用價值也隨之降低。
  4. 撫育管理:對平茬示範區實施封圍,加強管護,嚴禁人為破壞及牲畜啃食、踐踏破壞。當土壤解凍約10釐米左右時,用機械園盤耙對平茬柳地進行全面整地,以達到刨根、鬆土、保墒之目的,促進枝條萌條,或人工在根盤30釐米周圍鬆土,然後在灌叢上用濕土埋好,以促進萌條。當土壤解凍30釐米時,在灌叢間大於20米的空地上進行補植,株行距1米×4米,選取2年生枝條剪成長40-50釐米的插穗,進行穴狀簇植,或在種子成熟後進行直播造林。萌條時,將灌叢邊緣用細鋤淺鋤1次,深度達5釐米左右,以達到鬆土、滅草、提温,促進根系發育的目的。 [3] 

小紅柳主要價值

小紅柳可作固沙,枝條細軟,耐彎曲,不易斷折,可供編筐等用。 [2] 
參考資料
  • 1.    小紅柳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21-01-05]
  • 2.    中國植物誌編委.中國植物誌,第20(2)卷[M].科學出版社.1984:355-356
  • 3.    張荔,姜維新.小紅柳平茬復壯更新及利用技術研究[J]. 內蒙古林業科技. 2007年3月, 第33卷,第1期:29-31
  • 4.    中國飼用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飼用植物誌 第四卷[M].中國農業出版社.1989:340-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