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眼犀孔鯛

鎖定
小眼犀孔鯛(學名:Poromitra oscitans)為孔頭鯛科犀孔鯛屬的魚類。體長63—81.6mm:為體高3—3.4倍,為頭長2.1—2.4倍,為尾柄長3.7-4.4倍。頭長為吻長3.2—4.3,為眼徑16—20倍,為上頜長1.9—2.3倍。體粗紡綞形側扁。在中國,分佈於南海中部到西部及南部深4000米處等,屬於遠洋深海底層魚類。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洋到東太平洋熱帶、南中國海南沙羣島皇路礁東水深4000米。
中文學名
小眼犀孔鯛
拉丁學名
Poromitraoscitans
動物界
脊椎動物門
硬骨魚綱
金眼鯛目
亞    目
冠金眼鯛亞目
孔頭鯛科
犀孔鯛屬

小眼犀孔鯛形態特徵

小眼犀孔鯛 小眼犀孔鯛
背鰭Ⅲ-9-10;臀鰭Ⅰ-8;胸鰭13—14;腹鰭Ⅰ-7;尾鰭Ⅳ-19-Ⅳ。縱列鱗25—26,橫列鱗10-11;鰓耙6-7+16-17。體長63—81.6mm:為體高3—3.4倍,為頭長2.1—2.4倍,為尾柄長3.7-4.4倍。頭長為吻長3.2—4.3,為眼徑16—20倍,為上頜長1.9—2.3倍。體粗紡綞形側扁。二鋸齒狀低額骨嵴前端有向前方的小刺;吻背側中央有一向前上方小棘。眼間隔寬凸。口前位上頜達眼後方;下頦向前突出。頜齒一行。鰓絲很短。頭側與體具薄鱗。無側線。背鰭距尾鰭基等於距前鰓蓋骨前緣。臀鰭始於背鰭基後部下方。胸鰭低尖刀形略達臀鰭。腹鰭亞腹位。尾鰭叉狀。福爾馬林液存標本體暗褐到黑色。可達深約5000m遠洋底層魚。分佈於我國南海中部、西部及南部深4000m海區。
體延長,略呈紡錘形,尾柄細長。頭大,表面凹陷不平整,頭頂兩側各具細鋸齒狀縱向稜脊,稜脊前方呈棘狀;鼻間具一直立尖棘;眶下骨下緣具細棘。吻中長而圓鈍。眼小,眼徑小於眶下寬之1/4。口裂較大,斜裂;下頜稍突出;牙細小,上下頜各1列;鋤骨及齶骨無齒。鰓蓋骨無棘;第一鰓弓鰓耙26-28。體被易落之圓鱗,頭部無鱗;側線鱗數28-31。背鰭單一,硬棘及軟條間無缺刻,具硬棘III,軟條12-14;臀鰭基底短,具硬棘I,軟條9-10;胸鰭長,尖形;腹鰭短小;尾鰭內凹。體一致為黑褐色。

小眼犀孔鯛生長環境

中、底層魚類,棲息深度在00-5,000公尺間,通常白天棲息於800公尺以上水域,晚上則遷移至較淺水域。以小型甲殼類為食。

小眼犀孔鯛地理分佈

分佈於印度太平洋的熱帶及亞熱帶海域。台灣分佈於東北部海域。 [1] 

小眼犀孔鯛主要價值

罕見之魚種,除學術研究外,無經濟價值。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