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洲便橋

鎖定
小洲便橋始建於2003年,是當年廣州大學城建設的施工便橋,後保留使用,作為連接廣州大學城和小洲村的重要通道,全長約325米,橋寬10.9米,設置雙向兩車道及兩側人行道。經過了近10年的通行和使用後,該橋結構出現不同程度的鏽蝕,承載力已不能滿足荷載等級要求,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 [1]  小洲橋從2013年1月起停止使用並封閉維修,長達半年多的圍蔽導致公交線路繞行,途經車輛只能從生物島隧道或者南沙港快速路進出大學城,騎車者除了輪渡運營時間外,均無法進出大學城。2014年8月15日,活躍在大學城並長期關注小洲便橋通行的“拜客”(自行車公益組織)成員告訴記者,小洲便橋用於施工的隔離牆已拆除,橋面基本建好,很多居民和學生已經在橋上自由地步行或騎車了。 [2] 
中文名
小洲便橋
始建於
2003年
約320米
10.9米
修復通車
2014年

小洲便橋危橋封閉

從2013年1月8日起,連接廣州大學城和小洲村的臨時便橋正式圍蔽進行檢測,檢測結果確定小洲便橋承載力不足,存在嚴重安全隱患,決定繼續封閉。6條通往大學城的公交線路有所調整。其中4條公交線不再進入大學城,終點站改在小洲便橋西側臨時設置的公交總站,需要進入該處的大學城師生和居民須繞道而行。 [3] 
小洲便橋的兩端各建起了一堵水泥磚牆,圍牆中間只留出約50釐米寬的通道讓行人通過,橋上也有鐵皮對橋身進行圍蔽。 [3] 
由於小洲便橋封閉,臨時調整的6條公交線路中,包括35路、86路、252路及565路在內的4條公交線不再進入大學城,而這幾條線路,分別經過海珠客運站、天河客運站、芳村客運站,並可到達廣州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等高校的宿舍區。正因為這些公交線路的調整,給回大學城的學生帶來了不便。 [3] 

小洲便橋確定拆除

小洲便橋封閉 小洲便橋封閉 [4]
海珠區建設局在2012年例行的橋樑常規檢測中發現該橋存在鋼構件鏽蝕嚴重、構件性能明顯退化等多種病害。為確保安全,該局於2013年1月8日至1月31日對橋樑實施臨時封閉,委託廣州廣大工程檢測諮詢有限公司對該橋進行特殊深化檢測,對橋樑安全進行全面評估。檢測結果顯示,小洲便橋存在結構剛度偏低、鋼結構鏽蝕嚴重、橋墩的承載力不足和河牀下切現象明顯等病害,橋樑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 [5] 
海珠區建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在檢測完成後,該局把橋樑檢測結果和病害情況上報到市建委,市建委在2013年3月21日經研究,批覆同意拆除小洲便橋。由於小洲便橋橫跨番禺區和海珠區,拆除工作需要與番禺區政府和大學城協商,而且橋樑拆除後的交通組織需市交委支持,因此小洲便橋拆卸工作正在推進前期工作,預計7月中旬完成招標,10月份完成拆橋工作。橋樑拆除後,海珠區建設局還將進行原橋位堤岸的修復,保證景觀和安全。 [5] 
該負責人還表示,根據現有路網規劃,該處沒有規劃建設橋樑。對於此處的重建新橋問題,海珠區建設局將向市有關部門上報,爭取在海珠生態城總體規劃中落實,但需要交委、建委、規劃、國土、航道等多部門審批。由於該橋跨越海珠和番禺,誰作為建設主體還需市裏確定。 [5] 
便橋拆除引爭議
2013年7月7日,來自華師、華農、廣工近十名大學城騎行愛好者前往小洲便橋舉行一場行為藝術,紛紛呼籲有關部門能原址重建便橋。記者瞭解到,建設部門考慮在原橋附近再建一座新橋方便周邊居民通行,正在做項目的前期工作,但由於原來的規劃中沒有,加上修橋會影響航道通行,所以前期工作進展緩慢。 [6] 
一張長約2米,寬1.5米的白紙擺在橋中間,路過的行人和車輛將留下足跡和車輪痕跡。7日下午17時許,來自華師、華農、廣工等多所高校大學城校區的騎行愛好者自發來到小洲便橋舉行了一場“Save The Bridge”的行為藝術。“地鐵又不給上自行車,隧道又禁行,只能呼籲重建便橋。”華師的小陳是活動的參與者之一,他希望有關部門能早日拿出小洲便橋拆除後,市民步行和騎行的替代方案。 [6] 
有關部門的迴應
2013年7月7日建設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建設部門在聽取了小洲便橋周邊學生和居民的意見後,決定在小洲便橋附近建一座新橋。隨即,市建設部門開展了研究在小洲便橋原址附近重新建橋可能性的工作,並選定海珠區建設和園林局作為新橋建設的業主單位。但在開展新橋建設前期工作中,建設部門遇到兩個難題。一是規劃中從來就沒有在這裏建橋的規劃,二是由於小洲便橋位於珠江航道上,而且該地段要求的通航高度很高,建橋會影響珠江的通航。當時,在小洲便橋附近新建橋的前期工作開展得並不順利,雖然要建新橋,但新橋的建設還沒有時間表。 [6] 

小洲便橋拆除改維修

小洲便橋取消拆除

在許多大學城師生的呼籲下,為了節省投資、縮短建設週期,並解決小洲村與大學城幾十萬居民出行需求,建設單位經綜合海事、港務等單位意見,並報請市政府同意,最終確定對小洲便橋進行維修加固的病害處理。 [7] 
廣州市中心區交通項目領導小組辦公室最新發布的大學城小洲橋維修加固工程施工總承包招標公告顯示,將更換小洲橋已鏽蝕及不滿足承載力的鋼管樁、貝雷架、橫樑、橋面砼及橋樑照明工程、橋樑交通疏解工程等相關配套工程。維修加固後的道路等級為城市次幹路,仍為雙向兩車道,設計車速30公里/小時。 [7] 
據建設單位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對小洲便橋的維修加固投資約1000萬元,預計2014年8月下旬驗收通車,維修後的小洲便橋將能再用十年。 [7] 

小洲便橋圍蔽施工

維修加固工程正式實施,2014年2月28日0時起,小洲便橋進行預圍蔽,維修期間行人、自行車等也將禁止通行。經過橋樑結構加固、橋面重新拆除鋪裝、兩側照明安裝等工序後,計劃能在8月底前驗收。 [8] 
林春生介紹,此次維修將把橋面拆掉重鋪,維修加固後橋梁基本樣貌維持不變,雙向2車道設計車速30公里/小時,每邊車道旁還預留有1.7米寬的人行道。整個維修加固工程將在8月下旬完工。

小洲便橋修復通車

2014年8月20日,小洲便橋修復通車。小洲便橋的開通不僅讓小洲村周邊村民和大學城的師生們重新獲得通行便利,而且,維修加固後的小洲便橋脱胎換骨,實現了多項功能的優化:首先,橋樑承載能力得以重新恢復,經橋樑靜動載試驗,維修加固後主橋的承載能力及使用性能全面恢復至城-B級水平,可輕鬆承受20噸的汽車通過。主橋面的預製面板置於鋼樑上並與鋼樑連成整體,有效防止橋面滑移,而且橋面與鋼樑共同受力,行車的平穩性會更好。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