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尋魯城北範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見範置酒摘蒼耳作

鎖定
《尋魯城北範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見範置酒摘蒼耳作》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詩。此詩寫作者尋訪範居士的經歷與感受,先寫因無法排遣惆悵心緒而出城尋訪範居士,途中迷路摔落蒼耳叢中,後寫在範居士家中受到熱情的招待,以及縱酒歡歌的情景與感受。全詩敍事細節生動形象,語言幽默風趣,表現了作者與範居士的深厚交情,充分顯示了詩人的豪放性格和浪漫詩風。
作品名稱
尋魯城北範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見範置酒摘蒼耳作
作    者
李白
創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作品體裁
五言古詩

尋魯城北範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見範置酒摘蒼耳作作品原文

尋魯城北範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見範置酒摘蒼耳作
雁度秋色遠,日靜無雲時。
客心不自得,浩漫將何之
忽憶範野人,閒園養幽姿
茫然起逸興,但恐行來遲。
城壕失往路,馬首迷荒陂
不惜翠雲裘,遂為蒼耳欺。
入門且一笑,把臂君為誰
酒客愛秋蔬,山盤薦霜梨
他筵不下箸,此席忘朝飢
酸棗垂北郭,寒瓜蔓東籬
還傾四五酌,自詠猛虎詞
近作十日歡,遠為千載期
風流自簸盪,謔浪偏相宜
酣來上馬去,卻笑高陽池 [1] 

尋魯城北範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見範置酒摘蒼耳作註釋譯文

尋魯城北範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見範置酒摘蒼耳作詞句註釋

⑴魯城:指兗州治所瑕丘縣,即今山東兗州。範居士:名不詳。王琦疑即杜甫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中的範十。蒼耳:植物名,又名卷耳,其嫩苗可食,亦可供藥用。《居易錄》:魯城北有範氏莊,即太白訪範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者。
⑵雁度:秋雁南飛之時。
⑶客心:李白初遊兗州治城瑕丘,自夏至秋,寓留數月,時為一旅客,故云。客,作者自謂。
⑷浩漫:大水浩蕩貌,形容愁思的深廣。之:去,到。
⑸野人:隱居於山野之人。
⑹幽姿:幽雅之態。
⑺城壕:猶城池。
⑻陂(bēi):山坡。
⑼翠雲裘:飾有青雲圖紋的皮衣。
⑽把臂:握住對方的手臂,親熱的表示。
⑾酒客:指作者自己。
⑿薦:進獻。
⒀朝(zhāo)飢:指未吃早餐的飢餓。
⒁寒瓜:泛指秋瓜。
⒂猛虎詞:即《猛虎行》,樂府古題,屬《相和歌·平調曲》,內容多述貧士不因環境艱險而改變其堅貞的節操。李白詩中易“行”為“詞”,是為押韻。
⒃十日歡:《史記·范雎蔡澤列傳》:“秦昭王……乃詳為好書遺平原君曰:‘寡人聞君之高義,願與君為布衣之交,君幸過寡人,寡人願與君為十日之歡。’”後人常謂“平原十日歡。”以喻朋友連日盡情歡聚。
⒄千載期:指友情永久不變。
⒅簸盪:搖盪。
⒆謔浪:戲謔放浪。
⒇高陽池:池名,原名習家池,在湖北襄陽城南約五公里鳳凰山南麓,是東漢建武年間漢侍中、襄陽侯習鬱效越國大夫范蠡養魚所建。晉山簡鎮襄陽,唯酒是耽,常置酒池上,大醉而歸,名其池為高陽池,蓋取酈其食高陽酒徒之意。時有童歌曰:“山公出何許,往至高陽池。日夕倒載歸,酩酊無所知。時時能騎馬,倒著白接䍦。”此喻指範居士住址。 [2]  [3] 

尋魯城北範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見範置酒摘蒼耳作白話譯文

大雁南飛,秋色無際,晴朗的高空,靜靜的周圍。
面對此景我忽然心情惆悵,回顧茫茫,不知要去哪裏。
忽然想起範居士,閒居田園的清幽身姿,
超逸豪放的意興頓時勃發,匆匆趕路,馬鞭急催。
來到城池時卻迷了路,策馬來到了荒蕪的山坡。
不想誤入蒼耳叢裏,被蒼耳子沾滿了皮衣。
進門後,居士忍俊不禁,握住我手臂問這一身蒼耳為了誰。
我愛吃秋天的蔬菜水果,盤中擺上了甜甜的雪梨。
別的宴席我不會喜歡,這頓飯卻要連早餐補齊。
環顧院落,酸棗垂掛院北,寒瓜爬滿了東邊的竹籬。
面對此景還要再喝四五杯,情不自禁地吟起《猛虎詞》。
我和你歡飲十日美酒,再約一個千年的期會。
手舞足蹈都是瀟灑韻致,戲謔笑浪與我輩偏偏相宜。
醉酒後上馬離開城北,此情此景,山簡的高陽池豈能及? [2] 

尋魯城北範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見範置酒摘蒼耳作創作背景

此詩大約作於唐玄宗天寶四載(745年),當時李白在東魯兗州。據杜甫的《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一詩,與李白一同尋訪範居士的可能還有杜甫。當時李白與杜甫繼陳留聚會後重聚兗州。 [3]  [4] 

尋魯城北範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見範置酒摘蒼耳作作品鑑賞

尋魯城北範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見範置酒摘蒼耳作整體賞析

此詩描寫李白訪友途中迷失道路,以及與友人相會後縱酒歡歌的情景,寫得真切感人,充分體現了李白的豪放性格和浪漫主義特質。
全詩可以分為兩大部分。前十二句為第一部分,寫在日靜無雲的清秋裏,詩人心情惆悵,正不知如何排遣時忽然想起兗州城北的範居士,於是興起匆匆出城,卻在城外荒坡裏迷了路,摔落在蒼耳叢中,一副狼狽相。後十六句為第二部分,寫到了范家,範居士對詩人的熱情招待,面對酒客最愛吃的秋蔬炒和大盤經霜剛收藏的梨子,詩人胃口大開,在欣賞了主人幽居的景色後又幹了幾杯酒,吟詠着陸機的《猛虎行》詞,並與朋友相約在永恆的仙境再見。詩的最後還嘲笑晉代的山簡在襄陽高陽池喝得爛醉的模樣。
李白此次訪範居士或許與杜甫同行,因杜甫有一首同樣題材的詩《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而李白這首詩在敍事的真實、細節的生動形象傳神和語言的幽默上,明顯勝於杜甫的同題材詩。生性豪放不羈的李白,以自身“客心”的狀態焦急地在範居士的山莊裏尋找着機會,同行的杜甫以一個年輕友人的順從來陪伴着他。酩酊大醉時,連帽子也不知知掉到了哪裏,李白的這種對待他人的態度可以説正是他旁若無人自由闊達的寫照。如果説杜詩以作者的視線分為了過去(李白來東魯之前)、現在(拜訪範十隱居)和將來(嚮往今後理想)三個層次的話,李白的詩則是徹頭徹尾的“現在”表現式。在詩的開頭部分,是他自身感情的噴發,衝動完之後,李白的感情又沉浸在一種變化中,不僅對山莊的主人是這樣,而且對詩酒的興趣也是如此不間斷的“現在”式的。這就是感情至上的表現。在李白的情感表現方面,時時最先表達的是他的心情,外界的世象只不過是起到了吐露他內心情感的媒介作用而已。所謂“現在”的瞬間自我感受表達的是李白忠實的感情意識,無論是杜甫,還是盛情接待他的範居士,李白對他們的態度幾乎是一樣的。
李白很少用這樣寫實的手法寫詩。這首詩寫得很親切,很真誠,不僅再現了他的行動舉止、言談笑貌、風度神態,也坦露了內心深處的彷徨、懊惱和難以忍受的悲憤。 [2]  [5-6] 

尋魯城北範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見範置酒摘蒼耳作名家點評

明代鍾惺譚元春唐詩歸》:鍾雲:起得空遠,若不涉題,然相關之妙在此(“浩漫”句下)。鍾雲:事妙詩妙矣,只覺多了數語,減得便好,卻又不能或不肯(“遂為”句下)。譚雲:是失路真境(“入門”句下)。鍾雲:下箸時嚴甚,眼中雅俗朗然(“他筵”句下)。
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詩醇》:嚴雲:起四句,取境遠,取情近,興致應如此。“忽憶範野人”,看他稱人如此,“閒園養幽姿”,風流不枯,得閒趣。“興”從“茫然起”,乃逸。“遂為”句説得草頭無眼有心,如稚子認真,趣而不怨。嚴滄浪曰:失足處,政是得意處,遂使蒼耳條下增一妙典。 [7] 

尋魯城北範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見範置酒摘蒼耳作作者簡介

李白像 李白像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有“詩仙”之美譽,是繼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説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峯。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8]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17
  • 2.    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15-716
  • 3.    管士光.李白詩集新注.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4:416-417
  • 4.    裴 斐.李白詩歌賞析集.成都:巴蜀書社,1988:404
  • 5.    陳貽焮.杜甫評傳(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83-85
  • 6.    上田武 李寅生.論杜甫在東魯時期與李白的交友及詩作.杜甫研究學刊,2004(1)
  • 7.    陳伯海.唐詩匯評(上).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687
  • 8.    夏徵農 等.辭海(縮印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