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寺溝鄉

鎖定
寺溝鄉位於岷縣縣城南部。地處東經103°40′,北緯34°22′。東靠麻子川鄉,南 與迭部縣接壤,西依秦許鄉,北臨茶埠鎮岷陽鎮,面積約254.71平方公里。鄉人民政府駐寺溝村,距縣城10公里。
寺溝鄉政府位甘肅省岷縣城南10公里處。耕地面積3.98萬畝,人均耕地1.88畝。寺溝鄉地勢東南高,西北平緩,立林村海拔2560米,寺溝鄉平均海拔2500米。年平均氣温5℃,年無霜期108天,年降雨量582毫米。土地肥沃,草原面積寬廣,適宜發展林業和畜牧業。岷山種畜場本直寺分場、馬燁林場均在境內。
中文名稱
寺溝鄉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甘肅省
電話區號
0932
面    積
253.7平方公里
氣候條件
年無霜期108天,年降雨量582毫米
車牌代碼
甘·J

寺溝鄉歷史沿革

解放後由南川區轄,1955年區內普遍成立初級社,1956年成立
寺溝鄉 寺溝鄉
高級社, 公社化時屬南川公社,1961年公社劃小成立寺溝、巴仁兩個公社,1969年合併為寺溝公社,1982年12月更名為寺溝鄉沿用至今。寺溝鄉以駐地溝口有座寺廟而得名。 [1] 

寺溝鄉區劃人口

現轄16個村委會
寺溝鄉 寺溝鄉
, 90個村民小組。全鄉總户數 4750户,其中農業户4661户,總人口21193人,農業人口21035人。總人口中漢族人口19815人,佔總人口的93.5%,其餘為藏族有1378人,佔總人口的6.5%。

寺溝鄉自然環境

全鄉地勢東南高,西北平緩,立林村海拔2560米,全鄉平均海
寺溝鄉 寺溝鄉
拔2500米。年平均氣 温5℃,年無霜期108天,年降雨量582毫米。土地肥沃,草原面積寬廣,適宜發展林業和畜牧業。岷山種畜場本直寺分場、馬燁林場均在境內。

寺溝鄉經濟建設

2003年糧食總產4530噸,洋芋產量4119噸,藥材總產2575噸,當歸產量706噸,農、林、牧、漁總產值3141萬元,農業增加值207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46元。

寺溝鄉社會事業

鄉現有中學1所,在校學生751人,小學8所,在校學生2555人。衞生院1所,各村都有 自己的醫療站。

寺溝鄉交通產業

國道甘川公路,省道岷岱公路橫穿全鄉,交通便利。電力、通訊設施較好,水力、草場、磚土、砂料、勞動力等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很大,當歸黃芪中藥材、洋芋蠶豆等農作物和畜牧業為傳統產業。小尾寒羊、大棚蔬菜、優質牧草紅三葉食用玫瑰、食用菌及制磚為新興特色產業。文化十分活躍,是岷縣南部連接迭部縣宕昌縣的重要商貿集散和文化活動中心。
寺溝鄉在“一二三四”(即:以圍繞一箇中心(經濟建設)、確保二項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和財政收入)、依靠三大產業(洋芋、草畜和食用菌)、走好四條路子(結構調整、勞務輸出、旅遊開發、經商辦廠)基本思路的指引下,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各項事業蒸蒸日上,人均純收入穩步增長,整個社會出現了一片繁榮景象。 [2] 

寺溝鄉特色產業

食用菌產業是寺溝鄉新興的一項支柱產業。由於寺溝鄉夏秋季節平均氣温在20
寺溝鄉 寺溝鄉
℃以下,具備食用菌反季節生產的優越氣候條件。從2003年起和單一平菇發展到個村32座大棚,杏鮑菇雞腿菇白靈菇金針菇、雙孢菇等6個高中低檔品種,並於2004年成立了“岷縣寺溝鄉食用菌協會”。值得一提的是雙孢菇生產技術一次發酵產量即超過40斤/m2在國內是一個重大突破。寺溝鄉鄉政府在管理好現有大棚的基礎上擬改造扎地村大棚35座,年底可達80座大棚。生產採取“公司+協會+農户”、“產、供、銷”一條龍服務的模式,實現以上6個品種一年三茬週年化反季節生產,年可投放120萬袋菌棒,每棚年可獲利萬元以上,是農民增收的一個新亮點。 食用菌是一項技術含量高、勞動密集、市場前景廣闊、經濟效益顯著的農業朝陽產業,也是全市“十一五”規劃中重點培育的新興支柱產業之一。寺溝鄉黨委、政府根據本地氣候濕潤、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勞動力豐富、資源較多等優勢,着力把食用菌反季節生產培育成全鄉新興的重點農業支柱產業,帶領全鄉農民走科技致富之路。
為了幫助農民種好菌、賣好菌,寺溝鄉在種菌農户中組建了寺溝鄉食用菌產銷協會,為種菌農户提供技術指導、新品種菌源引進、銷售中介等產前、產中和產後服務,解除了種菌農户的後顧之憂。據寺溝鄉黨委書記白雪芳介紹,食用菌種植不佔耕地、技術不復雜、老少均可種植,市場前景看好。尤其是變廢為寶,有利於農村環境保護,深受農民喜歡,食用菌種植已成為本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寺溝鄉在4個村共發展專用生產棚30座,年栽培各類菌袋60多萬袋,獲利達30萬元以上,生產的白靈菇、杏鮑菇、金針菇、雞腿菇和雙孢菇等品種通過訂單全部銷往廣州蘭州卓尼等地。岷縣寺溝鄉食用菌產業在“公司+協會+農户”“產、供、銷”一條龍服務的運作模式帶動下,將單一農業發展成為高效農業,科技興菇蔚然成風,效益不斷提高。優質牧草岷山紅三葉種植是寺溝鄉又一新興產業。從2000年開始不斷努力,種植面積達4500畝,每畝純收入可達千元以上。 岷縣畜牧局和寺溝鄉密切配合,充分發揮當地資源和區位優勢,在草畜產業開發上大做文章,培育當地農牧民脱貧致富的優勢產業,建成了寺溝鄉立林養羊小區,使不少羣眾發了“羊”財。寺溝立林養羊小區位於寺溝鄉南部立林村,擁有天然草場2萬畝左右,發展草畜產業條件得天獨厚,草場除對養羊小區提供充足飼草的同時,還將剩餘部分售給岷山草業公司和岷縣方正草業公司。累計種植岷山紅三葉貓尾草1200多畝,已建成磚木結構標準羊舍4棟800平方米,引進無角陶賽特羊薩福克羊、波德代肉羊種公羊各1只,引進薩能奶山羊母羊17只、種公羊3只,購進小尾寒羊母本130只,養殖小區內小尾寒羊及雜交肉羊、純種奶山羊飼養總數已達到260只。通過純種繁育,雜交改良等措施逐步提高養殖效益和畜羣生產性能,為周邊農户發展人工種草和舍飼養殖發揮了良好的示範作用。

寺溝鄉主導企業

寺溝鄉食用菌協會始建於2004年下半年,現有會員60多人,其中黨員10人,村組幹部8人,致富帶頭人4人,專職農技幹部2人。有32座食用菌專用大棚。協會採取“公司+協會+農户”“產、供、銷”一條龍服務的運作模式,從產前的菌袋生產、大棚設計、技術培訓、消毒,產中技術指導,產後產品回收,銷售全方位服務,農户只負責按技術要求生產管理。2005年協會引進新技術試種三棚雙孢菇獲得成功,產量高達42斤/米2,在國內是一個重大突破(國內一般高產在20斤/米2)。2008年和蘭州國華風光食用菌公司合作生產金針菇10萬袋。5月份首批在寺溝村投放7個棚4.2萬袋,正在出菇。第二批5.8萬袋在八步川大棚清理完畢之後馬上投放,並在朱麻灘籌備好原料按計劃生產雙孢菇菌袋,在金針菇生產結束後馬上投放。
2007年下半年,協會將按照《2005—2007年寺溝鄉食用菌發展規劃》及實施方案,在寺溝鄉食用菌產業開發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對扎地村蔬菜大棚進行改造,爭取年底專用大棚發展到80座,以金針菇、雙孢菇、白靈菇、杏鮑菇為重點進行一年三茬週年化反季節生產,預計全年可投放菌袋120萬袋,獲利80萬元以上,帶動80户羣眾致富。並計劃在3年內發展到沿川11個村300座大棚,形成一條沿公路食用菌產業帶,使之真正成為富民富鄉的一項特色支柱產業。

寺溝鄉項目建設

2008年以來,岷縣寺溝鄉積極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實施了扎地村整村推進項目建設前期工作,改造蔬菜大棚22座,建設沼氣池45座、養畜暖棚145座。二是實施了多納村拉電項目,徹底解決了48户、220人照煤油燈的歷史,使全鄉通電農户率達到98%以上。三是實施了國債能源項目,在紙坊、楊家堡、扎地三村修建“三位一體”沼氣池216座。四是為南川法庭建設項目徵地2畝,已完成地基工程。五是扎地、巴仁、立林3個村級活動陣地建設已全部竣工並投入使用。六是八步川村羊圈溝57户、283人易地搬遷項目正在上報規劃,已完成項目的摸底、場地平整工作。七是完成了舍扎、立珠2村的移動通訊塔建設,實現了全鄉信息網絡全面覆蓋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