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寺村鎮

鎖定
寺村鎮,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象州縣,地處象州縣中部,東接中平鎮、百丈鄉,東南與金秀瑤族自治縣大樟鄉交界,南連妙皇鄉,西鄰象州鎮,西北與運江鎮接壤,北接羅秀鎮。 [3]  區域面積239.98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49226人。 [2] 
清代,分屬南鄉里、北下里。民國,分屬象縣寺村、人和、義和、協和4個鄉。1949年12月,為象縣寺村區。1984年7月,寺村公社改稱寺村鄉。1995年4月,改稱寺村鎮。 [3]  截至2020年6月,寺村鎮下轄1個社區和14個行政村。 [4] 
2019年,寺村鎮有工業企業13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0個。 [2] 
中文名
寺村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象州縣
地理位置
象州縣中部
面    積
239.98 km²
下轄地區
1個社區和14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寺村社區
電話區號
0772
郵政編碼
545804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桂G
人    口
49226人(2019年户籍人口)

寺村鎮歷史沿革

清代,分屬南鄉里、北下里。
民國,分屬象縣寺村、人和、義和、協和4個鄉。
1949年12月,為象縣寺村區。
1951年2月,改稱三區。
1953年4月,改屬石龍縣。
1956年4月,複稱寺村區。
1958年1月,分為寺村、上山、橫橋3個鄉;同年8月合併為幸福公社。
1959年3月,分為寺村、上山、橫橋3個公社。
1960年5月,石龍縣更名象州縣,寺村公社屬之。
1962年9月,寺村、上山、橫橋3個公社合併為寺村區。
1966年8月,改稱寺村公社。
1980年3月,林塘大隊析出白崖大隊。
1984年7月,寺村公社改稱寺村鄉。
1995年4月,改稱寺村鎮。 [3] 

寺村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寺村鎮轄寺村1個居民委員會,齊心、王院、中團、巖口、士篢、崇山、林塘、白崖、譚村、上山、橫橋、花池、秀和、大井14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2個居民小組、147個村民小組。 [3] 
截至2020年6月,寺村鎮下轄1個社區和14個行政村。 [4]  鎮人民政府駐寺村社區。 [3] 
寺村社區
士篢村
上山村
齊心村
崇山村
橫橋村
王院村
林塘村
花池村
中團村
白崖村
秀和村
巖口村
譚村村
大井村

寺村鎮地理環境

寺村鎮位置境域

寺村鎮地處象州縣中部,東接中平鎮、百丈鄉,東南與金秀瑤族自治縣大樟鄉交界,南連妙皇鄉,西鄰象州鎮,西北與運江鎮接壤,北接羅秀鎮。 [3]  區域面積239.98平方千米。 [2] 

寺村鎮地形地貌

寺村鎮東南部為低山,中部為傾斜山前平原,西北部為丘陵平原一平原丘陵,地勢東南高、西北低。熱水村有礦泉溢出。地面高層一般在海拔106~250米,最高點位於南部的筆架山,海拔932.9米;最低點位於下木苗村;海拔106米。 [3] 

寺村鎮氣候

寺村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季風特點顯著,光、熱、水基本同季。降水比較集中,有雨季和旱季之分。多年平均氣温20℃,1月平均氣温10.8℃,極端最低氣温-1.6℃(1999年12月23日);7月平均氣温28.7℃,極端最高氣温39.5℃(1990年8月23日);平均氣温年較差18.6℃。生長期年平均330天,無霜期年平均344天,最長365天,最短275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581.6小時,年總輻射106.8千卡/平方釐米。全年出現0℃以下氣温比較少見。年平均降水量1330毫米,極端年最大雨量1988毫米(2002年),極端年最少雨量957毫米(1958年)。 [3] 

寺村鎮水文

寺村鎮境內水體大致可分為河流、泉塘兩大類,河流又分為自然河流與溝渠,泉塘則分為溪泉與塘庫。水域面積1.1萬畝,其中河流水面0.06萬畝,水庫面積0.3萬畝,水塘面積0.3萬畝,溝渠面積0.4萬畝。 [3] 

寺村鎮自然災害

寺村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乾旱、洪澇、風災、低温、霜凍、雷擊等。洪澇多發生於4~8月,以6月最多。最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2005年6月21日,造成房屋倒塌257間(學校3間),造成危房896間,水稻被淹8700多畝,甘蔗被淹1740多畝,其他作物被淹6200多畝,經濟損失約350多萬元。 [3] 

寺村鎮自然資源

寺村鎮境內礦藏資源主要有重晶石、銅鉛鋅礦、水晶礦。其中重晶石地質儲量1294.4萬噸,可採儲量1035.5萬立方米,分別分佈在崇山村、上山村、火把嶺、古蘭嶺一帶和鎮東北龍保村一帶。 [3] 

寺村鎮人口

2011年末,寺村鎮轄區總人口4949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8500人,城鎮化率37.3%,另有流動人口2700人。總人口中,男性24845人,佔50.20%;女性24646人,佔49.80%;14歲以下7424人,佔15.00%;15~64歲27072人,佔54.70%;65歲以上14995人,佔30.30%。總人口中,以壯族為主,達35696人,佔72.13%;漢族12339人,佔24.93%;仫佬族1173人,佔2.37%;另有瑤、苗、侗等8個少數民族283人,佔0.57%;2011年,人口出生率10.2‰,人口死亡率5.7‰,人口自然增長率4.5‰。 [3] 
截至2019年末,寺村鎮户籍人口49226人。 [2] 

寺村鎮經濟

寺村鎮綜述

1999年,寺村鎮實現生產總值24506萬元,農業總產值14250萬元,工業總產值31954萬元,財政收入126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2598元,各項社會事業朝着良好的方向發展。
2002年,寺村鎮生產總值29759萬元,農業總產值17854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32611萬元,財政總收入1509.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10元。
2006年,寺村鎮實現生產總值41956萬元,比上年增長11.4%;財政總收入2433萬元,比上年增長33%;農民人均純收入3120元,比上年增加560元。
2011年末,寺村鎮財政總收入4966萬元,比上年增長25.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212萬元,比上年增長33.9%;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136萬元,增值税909萬元,企業所得税95萬元。人均財政收入1003.4元,比上年增長16.0%。 [3] 
2019年,寺村鎮有工業企業13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0個。 [2] 

寺村鎮農業

寺村鎮有農業耕地面積10.2萬畝,人均2.1畝。以種植水稻、甘蔗、玉米、桑樹為主。2011年,農業總產值9600萬元,農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52%。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2011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8.8萬畝,糧食總產量3.5萬噸,人均711.2千克。其中水稻3.1萬噸,玉米0.2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有甘蔗、桑樹。2011年,甘蔗種植面積4.6萬畝,產量17萬噸;桑園面積2.1萬畝,鮮繭總產量8600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2萬頭,年末存欄1.3萬頭;家禽年飼養量36.3萬羽。 [3] 

寺村鎮工業

寺村鎮工業以化工、礦產品加工、建築材料為主。2011年末,工業總產值達到72000萬元,工業增加值26000萬元,比上年增長101.9%,佔生產總值的34%。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6家,職工1234人。 [3] 

寺村鎮商業

2011年末,寺村鎮有商業網點57個,職工231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3000萬元,比上年增長34.2%;城鄉集貿市場2個,年成交額30000萬元。 [3] 

寺村鎮金融

2011年末,寺村鎮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21000萬元,比上年增長16%;各項貸款餘額13000萬元,比上年增長11%。 [3] 

寺村鎮社會事業

寺村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寺村鎮有幼兒園15所,在園幼兒1446人,專任教師62人;小學14所,在校生2859人,專任教師19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331人,專任教師79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2651.5萬元,比上年增長50.9%;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10.4%,比上年提高了3.2個百分點。 [3] 

寺村鎮科技事業

2011年末,寺村鎮有各類科技人才595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325人,經營管理人才86人,技能人才112人,農村實用技術人才72人。 [3] 

寺村鎮文體事業

1992年7月,寺村鎮建有線電視台,後改為廣播電視站。現有有線電視用户1.4萬户,入户率65.3%。 [3] 
2011年末,寺村鎮有文化站、廣播電視站各1處,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5處,業餘文藝隊22個;各類圖書室17個,藏書15餘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達123人。 [3] 
2011年末,寺村鎮有學校體育場3個,看台設座椅1800張,4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20%。 [3] 

寺村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寺村鎮有各級醫療衞生機構1個,門診部(所)16個;牀位72張,每千人擁有病牀1.46張;固定資產總值325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61人,其中執業醫師5人,執業助理醫師5人,註冊護士16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4.9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3] 

寺村鎮社會保障

2011年末,寺村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15户,人數169人,支出36.5萬元,比上年增長8%,月人均180元,比上年增長17%;城市醫療救助7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7人次,共支出8.2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2380户,人數3622人,支出269.4萬元,比上年增長7%,月人均62元,比上年增長11%。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00人,撫卹事業費支出100萬元,比上年增長12%。社會福利事業費32萬元,比上年增長10%;敬老院1家,牀位12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20人。有慈善分會1個,年接受社會捐款16萬元,使530人(次)困難羣眾受益。五項社會保險(不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合計340萬元,比上年增長21%;基金支出合計130萬元,比上年增長15%。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4.8萬人,參保率98%。 [3] 

寺村鎮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寺村鎮有郵政所1處。全年報紙、期刊累計期發行0.8萬份(冊)。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15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0.4萬門,固定電話用户0.3萬户,電話用户普及率33%;移動電話用户1.1萬户,寬帶接入用户0.2萬户。 [3] 
  • 給排水
2010年,寺村鎮建成自來水改擴建工程,供水量為5000噸/日。新增鋪設幹線水管7.59千米。 [3] 
  • 供電
2010年,寺村鎮建成變電站,供電能力為2000千伏。 [3]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寺村鎮駐地有花壇25個,綠化面積2000平方米。 [3] 

寺村鎮交通運輸

寺村鎮境內有307省道過境,距泉南高速公路新興收費站47.9千米。有客運車輛100輛,日發客運汽車300班次,日均客運量5000餘人次。 [3] 

寺村鎮歷史文化

寺村鎮地名由來

寺村鎮因鎮人民政府駐地位於寺村(今寺村社區)得名。 [3] 

寺村鎮地方特產

象州牛臘巴以轄區內寺村鎮所產最有名氣。相傳,清朝未年,居民宋江做得一手好牛臘巴,食者嘖嘖稱讚,逐漸成為遠近聞名的食品。
牛臘巴顏色紅光油亮,其味香辣,越嚼越香。牛臘巴可作菜下酒送飯,也可作休閒零食。如作贈品,可用瓶罐裝好,以石灰漿紙密封,可保存數月不變質。過去常有到寺村經商及探親旅遊者訂製,帶往柳州、梧州、廣州、香港等地,贈送親朋好友。

寺村鎮風景名勝

寺村鎮內人文、自然景觀較多:象州温泉水温高達86℃,含多種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療養價值;鎮內還有清代享有“嶺南才子”、“兩粵宗師”之稱的鄭小谷故居、小谷古墓;堪稱桂中第一泉的蕉林涼泉;大黎清代古建築羣等。
  • 鄭小谷故居
鄭小谷故居位於縣城約十五公里的寺村鎮大井村委白石村。小谷故居座落在村南面,不遠處有一株數百年的麻櫟樹,雄偉奇特,樹高約十七米,樹徑達二米,樹冠幅寬二十餘米,樹根均隆起在地面,形如大小不一的游龍嬉戲玩耍。
據鄭小谷著的《家記》記載:小谷故居佔地約十畝,由大門、二門、主房、客房、書房、補學軒、西笑亭、花園、磨房、魚池及其它一些建築等組成。現僅存大門和主房。主房右邊寢室、正廳的屏封和正廳門口已按原式樣修復,並按原狀史料記載重建了二門和西笑亭。大門頭有“比第部”三字,兩邊是一副對聯,上聯為:比部更新承繼先賢揚國粹;下聯為:典型猶在務期後裔振家風。二門上方鐫刻有原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韋純束題寫的“鄭小谷故居”五個大字,右邊的對聯為:萬卷藏書遺子弟,左邊的對聯為:十年樹木花風煙。主房是青磚砌成,中間為正廳,廳上屏封正中有小谷手書的“有書帶草堂”五個剛勁大字,兩邊為複製小谷手書的對聯,上聯為:家食尚書祿;下聯為:國尊高密鄉。主房兩邊為寢室。西笑亭建在正廳外邊院子的西南面,為四角亭,上蓋硫璃瓦,亭檐下方懸掛着複製的鄭小谷手書的“西笑亭”牌匾,亭下邊路面是用鵝卵石砌成太極圖案,擬碑刻小谷所作的《西笑亭記》在亭的北面。
附註:鄭獻甫,別字小谷(1801-1872年)是當時著名的經濟學家、文學家、教育家。在《中國人名大辭典》、《中國文學家大辭典》等權威性辭典、史料和刊物有記載小谷,在歷史上佔有一定的位置。鄭小谷主講過廣西德勝書院、桂林榕湖書院、廣東鳳山書院及廣州越華書院等,其門生遍及江南,被被譽為“兩粵宗師”。小谷著作尚流傳於世的著作有《四書翼注論文》、台灣文海出版社出版的《補學軒文集》等,成為名噪一方的“江南才子”。鄭小谷故居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址,頗具人文藝景觀的旅遊價值。

寺村鎮榮譽稱號

2020年11月20日,寺村鎮入選“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 [1] 
參考資料
  • 1.    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  .中國文明網[引用日期2020-11-25]
  • 2.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第430頁.
  •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黃樹賢總主編;韓元利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廣西壯族自治區卷·下[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8.01.2134-2135.
  • 4.    2020年行政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