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寶興鶥雀

鎖定
寶興鶥雀(學名:Moupinia poecilotis)是鶯科、鶥雀屬小型鳥類,體長13-15釐米。頭頂和上體橄欖褐色,眼先和頰橄欖灰褐色,眉紋灰白色。腰和尾上覆羽沾棕,兩翅表面棕栗色,尾羽棕紅色。下體白色,兩脅橄欖褐色。腳角色。額羽羽幹堅硬,頭頂羽幹柔軟,鼻孔橢圓而被蓋膜。虹膜橙色或褐色或暗褐色,嘴黑色或黑褐色,或上嘴黑褐色、下嘴灰褐或黃褐色,腳暗色或淺角色。 [1] 
寶興鶥雀主要棲息於中國四川和雲南西北部海拔1500-3700米的亞熱帶綠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林和高山灌叢、草甸等不同高度的各種植被類型中。成對或成小羣活動。性活潑,常在林下灌叢間跳來跳去,並不時發出“ju-ju-ju”或“ji-ji”的叫聲。主要以昆蟲為食。寶興鶥雀是中國特產鳥類,分佈於中國四川北部平武、馬爾康、中部峨眉、天全、寶興、峨眉山、峨邊、彭縣、西部瀘定、康定、雅江、西南部木裏、南部美姑、甘洛,雲南西北部麗江、中甸等地。
(概述圖參考來源: [2] 
中文名
寶興鶥雀
拉丁學名
Moupinia poeciloti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雀形目
鶯科
鶥雀屬
寶興鶥雀
亞    種
[3] 
命名者及年代
J. Verreaux,1870
保護級別
無危(LC) IUCN標準、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6] 
外文名
Rufous-tailed Babbler
同義學名
Chrysomma poecilotis

寶興鶥雀形態特徵

寶興鶥雀
寶興鶥雀(14張)
雌雄羽色相似,前額至頭頂橄欖褐色,額部羽軸堅硬,頭頂羽軸柔軟,額基和眼先近白色,羽端黑色呈斑駁狀;眉紋灰色或灰白色、微沾淡褐或茶黃色,頰和耳羽褐色或淺橄欖褐色、有的沾染有棕色,各羽均具白色羽幹紋,頸側淺檄欖褐色。背、肩淺橄欖褐色或橄欖綠褐色,下背和腰橄欖綠褐色有時微沾棕色。尾上覆羽較多棕色渲染,常呈棕綠色,尾羽幾純棕紅色,兩翅表面棕色或棕栗色,飛羽暗褐色,翅上覆羽與上背同色;大覆羽微沾棕。頦、喉、胸和腹中部概為白色或灰白色,腹灰白沾綠,胸側、兩脅和尾下覆羽淡棕綠色,有的沾茶黃色。 [1] 
虹膜橙色或褐色或暗褐色,嘴黑色或黑褐色,或上嘴黑褐色、下嘴灰褐或黃褐色,腳暗色或淺角色。 [1] 
大小量度
性別
體重
體長
嘴峯
跗蹠
雄性
13-15克
132-150毫米
10-12毫米
48-53毫米
66-81毫米
21-23.5毫米
雌性
10-15克
129-141毫米
9-11毫米
46-52毫米
62-78毫米
20-23毫米 [1] 

寶興鶥雀近種區別

相似種金眼鶥雀Chrysomma sinense)鼻孔裸露,頭頂和上體棕褐色,眼先和下頰白色,腳橙黃色,體型亦較大,無論野外和室內都不難區別。 [1] 
金眼鶥雀 金眼鶥雀
寶興鶥雀 寶興鶥雀

寶興鶥雀生活習性

行為:留鳥。主要棲息於中國四川和雲南西北部海拔1500-3700米的亞熱帶綠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林和高山灌叢、草甸等不同高度的各種植被類型中。成對或成小羣活動。性活潑,常在林下灌叢間跳來跳去,並不時發出“ju-ju-ju”或“ji-ji”的叫聲。 [1] 
食性:主要以昆蟲為食。據李桂垣等(1985)在中國四川剖檢的32個鳥胃,食物主要為鞘翅目鱗翅目膜翅目等昆蟲和昆蟲幼蟲,偶爾也吃少量蜘蛛等其他無脊椎動物和植物果實與種子。 [1] 

寶興鶥雀分佈範圍

寶興鶥雀是中國特產鳥類,分佈於中國四川北部平武、馬爾康、中部峨眉、天全、寶興、峨眉山、峨邊、彭縣、西部瀘定、康定、雅江、西南部木裏、南部美姑、甘洛,雲南西北部麗江、中甸等地。 [1] 

寶興鶥雀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通常營巢於海拔1500-3000米的山地森林林下灌叢中。據李桂垣等(1985)在海拔1700米處發現的一巢,巢呈杯形,築於一低矮樹上,距地高約0.33米。巢主要由草葉、草莖和少量樹皮構成,內墊羊毛和草莖。巢的大小為外徑7.5釐米,內徑5釐米,高7釐米,深5釐米。窩卵數3枚,卵白色,被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的赭色、紫褐色或淺棕白色斑點,尤以鈍端較密。卵的大小據3枚卵的測量為18-18.6毫米×14毫米,重約1.7克。 [1] 

寶興鶥雀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4] 
已被鳥類生活國際(Bird Life International)列入《全球瀕危鳥類名錄》。 [1]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