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寶寧寺

(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區寶寧寺)

鎖定
長沙市寶寧寺原址位於嶽麓區谷山主峯谷王峯下,自晉唐起即為高僧駐錫弘法禪修之所,始建寺者為唐代谷山藏禪師。
中文名
寶寧寺
別    名
谷山寶寧寺
地    點
長沙市
原    址
嶽麓區谷山主峯谷王峯下
始建寺者
唐代谷山藏禪師
作    用
高僧駐錫弘法禪修之所

目錄

寶寧寺發展歷史

唐昭宗光化二年(899年)新羅高僧竟讓入唐求法,即先至谷山晉謁道緣禪師,爾後方赴五台取經。當時谷山寺可謂禪宗正脈,負一時之盛名。唐末高僧保寧仁勇禪師發心朝拜各地名山大寺,雲遊30年之後,來到河西谷山衝,立願在此興盛谷山古寺,以方便雲遊僧眾。於是尋楚王馬殷化緣,修繕寺院。楚王向唐皇請旨,獲唐皇敇封為“寶寧禪寺”。到了明朝,朱元璋第十九子谷王朱橞披錙入山,留下很多優美傳説。1927年長沙郊區農民協會曾設址於此,肖勁光、滕代遠等革命家常在寺內召集會議。抗日戰爭時期,谷山寺為“長沙八大叢林”,是長沙的抗日遊擊根據地之一,湖南佛教慈兒院一度過駐該寺。1969年秋,千年寶寧寺不幸被毀,改建為林場。如今僅存古桂一株,為舊址滄桑惟一的見證。

寶寧寺重建

為落實黨和國家宗教政策,根據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實驗區宗教活動場所合理佈局的規劃以及寶寧寺的歷史影響和現實需要,省宗教事務局同意恢復重建谷山寶寧寺,並於2009年11月22日舉行恢復重建奠基儀式。
據瞭解,重建的寶寧寺將按照漢唐古風,採用全木結構,以伽藍七殿為核心,恢復寶寧寺的整體宗教區佈局,體現中國佛寺傳統建築風格。作為寶寧寺的核心,大雄寶殿仿中國山西五台山佛光寺東大殿盛唐遺構,採用斗拱七鋪作,雙杪雙下昂,為中國漢傳佛教寺院最高規格建築形制,面寬為九開間,總建築面積為1510平方米。大殿全部由老撾特供珍貴花梨木材架構組建而成,共耗用珍貴花梨木近3000立方米。屋面為銅瓦覆蓋,共計使用優質防腐合金銅達180餘噸。大殿建成後,將創五項世界第一:整座大殿仿佛光寺東大殿遺構建築面積世界第一;整座大殿全木結構;殿內大梁長達18米;整座大殿耗用的木材珍貴度世界第一;整座大殿屋面使用優質銅材重量世界第一。如此創制,集中了中華古建築的傳統精髓與最高技藝,為建築中難得一見的珍品。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