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察隅烙鐵頭蛇

鎖定
察隅烙鐵頭蛇(Ovophis zayuensis)是爬行綱有鱗目蝰科烙鐵頭屬的動物。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中文學名
察隅烙鐵頭蛇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Phylum Chordata)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爬行綱 (Reptilia)
亞    綱
雙孔亞綱 (Diapsida) 、 鱗龍次亞綱 (Lepidosauria)
有鱗目 (Squamata)
亞    目
蛇亞目 (Serpentes)
蝰科 (Viperidae)是一個分佈於全世界的毒蛇科
亞    科
蝮亞科
烙鐵頭屬 (Ovophis)
察隅烙鐵頭蛇
分    佈
西藏察隅
拉丁名
Ovophis zayuensis
命名者及年代
Jiang,1977

察隅烙鐵頭蛇形態特徵

描述依據標本 西藏察隅2雄1雌,墨脱1幼,共4號標本。
鑑別特徵 第3上唇鱗最大,第2上唇鱗高,構成頰窩前緣;腹鱗170以上;尾下
鱗49—56.多數成單,個別雙行。
形態描述 據江耀明(1977)描述:
頭呈三角形,與頸區分明顯;體粗壯,尾短。全長雄性(564+110)mm,雌性(580+100)mm。
頭背及頭側黑灰色、棕褐色,上唇緣、吻端、吻稜經眼上方向後達領角為淺褐色;頭腹面淺褐色,散有深棕色細點。背面棕褐色至棕灰色,正背有兩行略呈方形的深棕黑色較大斑塊.彼此交錯排列,有的地方左右或前後相連,構成城垛狀脊紋,兩側各有兩行較小而不規則的點斑;腹面黃白色,散有灰棕色細點,在每一腹鱗上往往集結成若干粗大斑塊,各腹鱗的這類斑塊前後交織成網紋。
吻端較鈍,吻鱗寬大於高,從背面僅能見其上緣;頭背鱗片小而平滑,除眶上鱗最
大外,吻周緣幾枚鱗片略大;左右鼻間鱗相隔1—2枚小鱗,後者與吻鱗上緣相切;眶上鱗長大於寬,其寬度約為左右眶上鱗間距的1/2—1/3,其間一橫排有小鱗7—8枚;鼻鱗較大,中部稍縊縮,局部有裂溝,將鼻鱗分為前後二半;鼻孔略呈圓形,位於鼻鱗中部偏後,開向後外方;眼較小,眼徑小於從它的下緣到口緣的距離,瞳孔直立橢圓形;鼻鱗與頰窩前鱗相切;上唇鱗9或10,第1枚較小,略呈三角形,與鼻鱗完全分開,第2枚較高,構成頰窩前緣,第3枚最大,第4、5兩枚位於眼正下方,與眶下鱗相隔兩行小鱗;顳區鱗片平滑;下唇鱗9—13,第1對彼此不相切,被頦鱗完全分開;頷片一對,與2枚下唇鱗相切。背鱗菱形,25 — 23 — 19行,中段19行具稜;腹鱗雄性175、176,雌性175,幼蛇170;肛鱗完整;尾下鱗雄性55、56,雌性53,幼蛇49,除個別成對外,其餘都是單行。
上頜骨具管牙,有頰窩。毒蛇。
半陰莖內側具有由基部至末端的縱溝;基部平滑,有環狀皺褶,中段膨大,具分散
顆粒狀突起,末端分叉,具萼片狀刺,頂部杯狀。 [1] 

察隅烙鐵頭蛇保護現狀

瀕危等級
中國物種紅色名錄評估等級:近危NT幾近符合易危VUD2。
依據標準:分佈區狹窄,數量稀少
致危因素
過去:
9.9——內在因素-分佈區狹窄
現在:
9.9——內在因素-分佈區狹窄
將來:
9.9——內在因素-分佈區狹窄

察隅烙鐵頭蛇分佈範圍

目前僅知分佈於我國西藏察隅與墨脱。

察隅烙鐵頭蛇生活習性

繁殖方式:卵生。
參考資料